「今貴州」產值28.79億!久泰邦達:一個民營煤礦的“三級跳”

2017年12月12日,六盤水市盤州市久泰邦達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正式上市掛牌交易,這是貴州省第二家,六盤水市首家民營煤礦企業在香港上市。

“這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談起久泰邦達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後的心情,公司董事會主席餘邦平的話語簡單卻充滿感染力。

“全新開始”的背後,是這家民營煤礦伴隨著煤炭產業發展不斷自我更新,不斷轉型升級的“三級跳”。

24年前,餘邦平創辦了紅果煤礦,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煤老闆”。

當時,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煤炭正處於無序、粗放、野蠻開採的階段,不少煤礦都是不規範的無證經營,安全事故頻繁,存在很大的風險。

“我也曾經糾結、彷徨和猶豫。”回憶起當時煤炭行業混亂的那段日子,餘邦平坦言,這一“跳”,就從煤炭產業的“外圍人”成為了“圈內人”。


「今貴州」產值28.79億!久泰邦達:一個民營煤礦的“三級跳”


為什麼還是選擇了煤炭呢?初心!

18歲就開始跑大車運輸焦煤的餘邦平,對煤始終有一份別樣的情感。“是煤炭產業讓我吃飽了飯,穿暖了衣。”餘邦平將自己的全部積蓄和心血投入進去,將紅果煤礦從一個年產3萬噸的小煤礦,發展壯大成擁有紅果煤礦、苞谷山煤礦、東李煤礦、昌興煤礦、老窪地煤礦等5個大中型煤礦的大型煤炭集團。

“第一跳”正好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打擊私挖亂採、關閉整合,淘汰落後產能,兼併重組,餘邦平的煤礦走上了有序發展的道路,也讓他真正感受到了煤炭經濟的“魔力”。

時間進入了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煤炭產業模式進入瓶頸期,來自產業轉型的壓力,來自生態環保的壓力,來自安全生產的壓力......紛紛逼迫著煤炭產業來一次全新的革命。

當很多人還沉浸在“挖煤、賣煤”的思維中無法自拔時,餘邦平就悄悄進行了改變。他告訴自己,光賣資源會走進死衚衕,只有延長產業鏈,拓寬產業幅,發展循環經濟,把煤產業做精做廣才是出路。

“第二跳”他選擇了轉型升級,2006年,貴州邦達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成為六盤水市第一家以煤炭開發、煤炭深加工為主,集機械加工、煤層氣開發利用、煤炭生產為一體的民營企業。

這個過程很痛苦,明明還可以賣煤過好日子,他卻開始大量的投入。

明方向,才能行穩致遠。他的付出很快迎來的回報——伴隨著國家對煤炭產業的轉型升級的高度重視,餘邦平和他的邦達公司很快脫穎而出,成為六盤水、乃至全省的行業標杆。

在邦達公司,有總投資1.5億元的全省首家瓦斯發電項目,6對礦井實現100%的綜採率,2對礦井通過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驗收,世界先進水平的單軌吊運送設備,各類綜採設備19套,50%以上掘進工作面實現綜掘,各礦均設有地面瓦斯抽放站,配備高低負壓抽放系統,5個煤礦配套建有瓦斯發電站,環保設施、生產技術和經濟指標在西南地區同行業中均屬領先水平。


「今貴州」產值28.79億!久泰邦達:一個民營煤礦的“三級跳”


改變,讓餘邦平和邦達公司的煤炭轉型之路越走越寬

2010年以來,餘邦平和邦達公司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由於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煤炭價格大幅下滑,煤礦企業稅款、銀行貸款、工程款等問題十分突出,銀行“談煤色變”,限貸、抽貸、斷貸現象時有出現,煤礦行業融資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生存受到極大威脅,導致部分煤礦企業停工停產。

許多煤老闆紛紛選擇出售煤礦退出煤炭行業。可餘邦平卻“背道而行”,堅持自己從事煤炭產業的初心,進行了“第三跳”——上市

他比誰都清楚,上市是拓寬融資渠道的最佳方法,但同時,他也很明白,上市意味著什麼?

首先意味著要投入更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其次還意味著要用更高的“國際標準”來要求自己和公司的所有物品,最重要的是還意味著要把自己的資金和資源拿出來與他人共享,涉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權衡,意味著要捨棄小我成全大我。

雖然很清楚上市的利與弊,也很明白從一家民營企業到上市公司的困難與艱辛,但餘邦平依然做了上市的決定。

“沒有金融的參與,煤炭產業不可能做大做強。”回憶起公司準備上市的這三年多時光,與餘邦平並肩作戰的上市公司執行董事王世澤感觸頗深,“沒有專業的會計團隊,不瞭解國際會計準則,我們就與香港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合作,對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全面梳理,不懂國際法律和相關政策知識,我們就現問現學現做。”

上市的成功,為公司的前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集團生產原煤347.22萬噸,實現工業銷售產值28.79億元,繳納稅款6.82億元,完成全年電煤任務指標135萬噸。

“既然邦達已經把上市這條路走出來了,那我們就有責任帶領其他的煤礦也爭取上市,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餘邦平告訴記者。


「今貴州」產值28.79億!久泰邦達:一個民營煤礦的“三級跳”


【記者手記】

久泰邦達的“三級跳”,是企業行為,更是時代軌跡。

從挖煤賣煤,到拓寬煤炭產業鏈,再到上市融資繼續做大做強,這家民營企業的每一步,都緊扣著煤炭產業近30年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再轉型,步步在提質。

久泰邦達並不大,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不過是盤州市眾多煤炭企業中的一家,但它的發展變化卻折射出盤州市煤炭產業轉型發展的歷史軌跡。

作為有著“西南煤海”美譽的盤州市來說,煤炭是立身之本,如何做大、做強、做精煤炭產業是擺在每一位盤州人面前的“必答題”,久泰邦達的軌跡印證了這座城市在煤炭產業上的科學發展之路,也展示了這座城市在轉型升級上的不斷努力。

“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這一系統的辯證思維,必將引導著盤州的煤炭產業一路朝著更加科學的軌道前行,不斷譜寫轉型發展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