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像中鐵、中建、五大行這些國企不招三本生,基本要求都要公辦二本以上?

丿Top灬哈森


舉個例子,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這檔節目中,一企業前人事經理直言:“離開招聘會後,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非985大學生的簡歷就丟到桌子上,被清理了。”然後就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和她的辯論,這個學生不是畢業於985名校,投了150多份簡歷都石沉大海,這個學生問到:“都是大學畢業生,都沒經驗,985也沒經驗,您為什麼只用他們不用我們呢。”人事經理的回答才是重點:“你又不是我的親戚、我的朋友,我不瞭解你啊;你也不是我的老闆的孩子,我不認識你啊!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不用手邊的資源而去了解你並且把機會給你呢?”

是不是覺得很殘酷,沒錯,就是這樣。先不說五大行的招聘標準,至少大型施工央企招人肯定是二本起步,最本質的原因就是二本的學生都招不完,他們又不缺人,為什麼要去招三本。

學歷不代表一切,學歷也不等於能力。但是高學歷肯定是高起點,是一塊敲門磚,在大家都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更高的學歷肯定更容易得到企業的青睞。


頭老王條


我對中鐵、中建的不瞭解,但我身邊有不少人在五大行工作。我認為五大行不招三本,是因為現在一本二本畢業生很多,而且他們當中想進國企的人也很多。

1,以前中專生都能進建行。我親戚當年是銀行中專畢業的,建行到銀行中專招聘,他當時通過了面試,一畢業就在建行做到現在。跟他一起畢業的同學,很多到了建行和人行。他說早年大學生不多,想到銀行工作的人沒現在多。拿著某名牌大學結業證書的學生,都可以進建行和農行,他們也是從畢業一直做到現在。

2,工資福利好、穩定的工作,就有很多人想去。人都想往高處走,往好的地方去。有一段時間,做外企的工資福利好,很多畢業生都想到外企工作。有朋友講起他所在的外企,是世界500強。他們校招只到985學校,還能招到各省市的高考成績名列前茅的985畢業生入職他們公司。可選的優等生多,他們根本不考慮非985和211的學生。現在做外企沒那麼受歡迎了,輪到國企業有很多可選的優等生,因為很多一本二本的學生希望到國企工作。國企只在一本生中挑選,就可以招滿了他們有空缺的崗位,所以能進國企的二本生非常有限,那更不說三本生了。而且,能讀一本的學生,在準備高考時學習力會更強、他們在高考中臨場發揮更好,憑這一點國企當然會優先選擇一本二本生。

3,其實,進了國企、銀行工作,也不一定是想象中那麼好。有一位學霸,中學時就是她所在地區的第一名,高考後高分進了上海一家很著名的985學校,學習非常熱門的專業。本科畢業後順利進了中國銀行,工作幾年常常加班,工作壓力非常大。她說覺得自己有命去掙銀行的錢,都沒命去花在銀行掙到的錢。實在沒法堅持 ,她辭職考研,讀她喜歡的專業,畢業後做些沒那麼辛苦的工作。


金魚每天進步一點點


中建、中鐵作為國內施工企業的國家隊,一直以來都是土建類專業學生嚮往的就業去向,其中整個中建、中鐵系統中效益較好的中建三局(武漢)、中建八局(上海)、中鐵四局(合肥)也吸納了眾多重點高校的學子前去就業。

首先,以中建某局為例,其員工編制一般分為正式工、勞務派遣以及外聘三種,雖然三者在表面上同為中建某局的員工,但其招聘途徑和入職後的待遇都是完全不同的。

1.正式工,也叫自有員工,一般是通過校園招聘而來的一本(包括985、211高校)、傳統建築院校學生(部分是二本,如山東建築大學),目前後者佔的比例相當少;

2.勞務派遣,包括部分二三本院校的校園招聘學生,和專科院校的畢業生,以及公司社會招聘的部分員工;勞務派遣通俗意義上就是指你的合同是與特定人才公司籤的,屬於人才公司派遣到中建公司來工作的。

3.外聘員工,施工單位具體項目從當地或者臨時招聘的員工,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臨時工,大多數外聘員工項目施工結束也意味著合同結束。

三者中,正式工無疑是待遇最好的,也就是自己家的親兒子,五險一金是標配,工作起薪和將來的發展晉升路徑都是三者中最好的,因而以中建三局為例,實際上每年都會吸引眾多的985,211高校前去就業,其總部以及部分效益優秀的子公司招聘門檻是極高的,想成為這些單位的正式員工,公辦二本的學歷是完全不夠的,一般而言,985高校和部分土建類211高校(如長安大學、西南交大)的畢業生才是標配。

而除正式工以外的勞務派遣合同才是大部分公辦二本院校畢業生所簽訂的合同,與正式工相比較而言,一般來說沒有住房公積金,其他工資待遇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也有部分子公司在績效、節假日補貼的發放上存在著差異),當然職業晉升路徑上沒有正式工寬闊,但勞務派遣合同只要你足夠優秀,在公司工齡足夠長是有機會轉為正式員工編制的,不過這就看個人努力了。

外聘員工毫無疑問是三者中最慘的,項目結束後基本就要找下家,並且五險一金都不一定是標配。

所以題項描述上是錯誤的,實際上除了公辦二本之外,專科生也是有機會進入中鐵、中建等施工企業工作的,只不過絕大部分都為勞務派遣合同或外聘合同,在待遇和職業發展預期上都差正式員工一大截,如果是外聘合同,表現不好很有可能項目結束後就失業了。

所以綜上,想要成為中鐵、中建系統的正式員工,其學歷恐怕並不是公辦二本那樣簡單,其系統內效益好的子公司,如中建三局總承包,投資公司,甚至其部分職能崗位招聘門檻是985,211高校。而公辦二本高校的畢業生大部分是以勞務派遣的方式進入中鐵、中建系統進行工作,其待遇和職業發展路徑上相比較正式工會差一些。除此之外,專科生也是有機會進入中鐵、中建系統工作的,但大部分是以勞務派遣或者外聘合同的身份進入工作,其職業發展穩定性與待遇與前兩者相比較而言較差,不過現在這樣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當然,這裡所指的都是中鐵、中建系統中需要在施工項目上工作的工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施工員。如果是職能類崗位,學歷要求可能就得再上升一個檔次了。

附中建三局某公司的招聘要求:

說到底,學歷自始至終都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啊~

每天一分鐘,高校一點通~

更多有關高考、就業的相關問題也可在下方留言,或者點擊頭像查看我們過去的回覆。


高校一點通


這是一個偽問題。

不招三本是正常的,公辦二本都是層次比較低的。一般都是985/211高校,還需要英語、計算機等系列證書,以及社團、社會實踐等經驗,屬於優中選優。

像中鐵、中建、五大行這些國企都是對人才素質要求很高的單位。

與普通院校學生相比,名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會高一些,雖然普通院校中優秀個體的能力“比肩”甚至超出名校學生,是可能的,人數很少,所佔比例很小,不具有普遍意義。這裡所說的普通院校主要指公辦二本。

那為什麼基本沒有三本呢,那是因為

根據辦學性質的不同,將全日制大學分為公辦和民辦,其中公辦含一本和二本,民辦含二本和三本。由此可見,學校的管理從出發點來說就有了政府政策傾斜與私人資金傾注的不同,其辦學與師資力量理所應當地就有了本質性的差別,從起跑線就落後了別人一截,差距初顯。

某教育專家指出:“三本院校學費高昂,除了能考研之外似乎也沒什麼出路,找工作時,三本的畢業生和專科生一樣待遇。

所以回到話題。如果這些國字頭單位大量招入三本院校畢業生,才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公平的。


體制內斯基


當你有錢了,你是去吃館子還是吃地攤?道理就這麼簡單,滿街都是大學生應屆生,同樣價錢,人家為什麼不買一本的?挑蘋果你還挑個大的呢。這是人才市場的自然規律,目前畢業生(今年本科畢業將近千萬)是供大於求的市場,用人方當然要招條件好的了。假設有一天,人才供不應求了,這些央企照樣也得彎下腰求你們二本進門吶。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央企只招公辦二本以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你的題目中招公辦二本這個信息不準。央企正式工普遍以本科以上為主,除非技術含量要求低的崗位,一般不招二本生。中鐵、中建因為涉及一些偏遠的工程項目,本科生不一定能招滿人,才有可能面向建築工程、土木工程等專業學校招聘二本生。五大行,很少有招二本生的,可能一些偏遠支行的櫃員需要招一點二本生吧。如果是一二線的央企招人,基本起步就是名校一本生了,稍微好的一點崗位,非985的研究生都不好意思投簡歷。主要是因為競爭太激烈了,導致學習水漲船高。還有一個原因,一線城市的戶口指標也要求是本科生學歷以上。

第二,央企招聘主要分為兩種員工,一種是正式合同工,一種是勞務派遣制合同工。正式工一般從事關鍵崗位,主要是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對人員素質要求比較高(自認為要求高吧),所以,把門檻設為一本是基本條件。勞務工,雖然給央企幹活,但不是央企的人,而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籤勞動合同,然後派遣到央企工作。按照勞動法規定,勞務工一般安排在三性崗位,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主要是保潔保安司機服務員和一線操作人員(工人)。央企那些基層操作工人,一般都是招職業學院的學生和一些二本三本的學生。勞務工的工資待遇與正式工相比要差很多,所以,要求學歷也不高。

第三,央企要優化人才結構,形成國際競爭優勢。市場競爭,終究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是人才隊伍的綜合實力競爭。比如,央企都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某某公司,如果與外企相比,我們的人才結構不如國際知名公司厲害,尤其是本科生比例不高。央企承擔著重大的經濟責任,覆蓋各種較為專業的領域,需要人才素質整體提高。所以,從一進門就要提高學歷層次,逐步拉高學歷比例,達到國際一流的學歷結構水平。

舉個例子吧。比如,我們公司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某某公司,到2020年,本科學歷比例要提高到60%、碩士要提高到20%、博士要提高到5%。原來的老人學歷都比較低,所以,從五年前就一律招985/211高學歷的了,目的就是儘快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職場火鍋


其實不是這樣子的。

很多國企,尤其是好的央企,人家要求的不是公辦二本,而是211重點院校。

像題目裡這種只要求二本的,主要是因為涉及到工程、項目等需要出差、條件也比較艱苦,所以才降低要求,二本就可以。

其他很多單位,都要求211院校的。

比如,以中海地產為例。

中海號稱房地產裡的黃埔軍校,從裡頭走出的人是非常搶手的,以至於業界有一種說法叫“海盜計劃”,專門去“盜搶”那些中海出來的人。

2018年的時候,中海在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南京等13個城市開始【海之子招募計劃】。

然後收取了簡歷差不多有44000份。

而招募的人數是多少人呢?

答案是350人。

淘汰率為99.2%,說是百裡挑一絕不為過。

而且,最關鍵的是,投遞簡歷的很多就是211院校的。

比如,我以前畢業的時候就曾經參與過這個【海之子招募計劃】,很幸運走到了終面,但是因為其他原因最終沒有選擇去中海。

我去面試的時候我就發現,來面試的幾乎清一色是211院校的,而且很多還是研究生。

2018年的招募中,進入展示評估環節的人數有6000多人。

我們可以看到,211、985院校的學生佔比超過80%,剩下的很多還是國外高校,甚至有哈佛這類。

可以想象,進入中海這樣的牛逼國企,你不是211的話,機會真的是非常的小。

所以,別說你是三本,專科,哪怕你是二本,甚至是一本(非211),很多好的國企、好的崗位,你連入門機會都沒有。


道理很簡單:做啥都講究個門當戶對,找工作、找對象都如此。應屆生太多,而人家單位牛逼,自然是精挑細選的,而學歷學校就是第一道非常直接且高效的門檻。


那普通二本三本學生就沒有出路了嗎?

當然,不是!

只不過,你要明白,剛畢業的時候,你確實是處於劣勢地位,尤其是你家庭普通的話。

這時候怎麼辦呢?

需要做好三點:

  • 第一,提前為畢業做準備。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尋找實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

  • 第二,踏踏實實,不要好高騖遠。剛畢業的時候,薪資真的不是特別關鍵,只要你是在一個還不錯的平臺,還可以的行業,做自己相對喜歡也擅長的事情,那就潛下心來,踏踏實實用幾年時間來提升;


  • 第三,瞅準時機,實現晉級跨越。在你有了一定的積累和準備之後,開始去外面尋求更多的機會,實現跨越和提升。

畢業這麼多年,見了那麼多人的之後(沒有上萬也有過千),真的發現,最終那些做得好的人,都是在一個方向持續積累,深入耕耘的人,而那些淺嘗輒止,在各個方向上都沒有自己的積累,或者原地踏步,總是做著重複性瑣碎工作的,五年八年之後就基本上都廢了。


以上,是個人真實感悟和觀點。

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馮起升


國企招收的時候,只要公辦二本以上,不要三本畢業生;

考研複試或調劑,名校優先考慮985、211院校畢業生;

名企招聘,只收985院校畢業生的簡歷,拒絕普通院校畢業生簡歷…

經常聽到類似的吐槽,認為以上種種是歧視:學歷歧視。



但平心而論,這種事情真的算是歧視嗎?大型國企、一流大學還有名企,都屬於眾人追捧的對象,必然會淘汰一部分人。淘汰學歷層次相對差的,難道不是最高效,最公平的方式嗎?

有人說,不能唯學歷,學歷不等於能力。

話雖然是這麼說,不唯學歷,能力又該怎麼來體現呢?如果有全國性比賽的獲獎證書,行業內頂級資格認證,自然另當別論。但更多的情況,是既學歷也沒有能力,從概率上講,也只能選學歷層次更好的。

個人以為,就業市場上,如果名校和普通院校一樣,那也不用分什麼一本、二本、三本了。搞平均主義,才是對別人之前努力的一種歧視。我們所說的教育公平,從來不是指的結果公平,而是指機會公平。所謂機會公平,就是讓所有人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權利,所有人都能參加高考,但最終上清華北大還是地方院校,則取決於自身的努力結果。



在討論學歷歧視的問題上,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當你走向就業市場的時候,應該明白,競爭不是從此刻開始的,而是從高考的時候就已經開始。

但這並不是意味著普通地方院校的同學,或者說二本三本畢業的同學就一點發展機會也沒有。從發展的眼光來看,你現在如果付出了紮紮實實的努力,必然也將變成未來某一時刻的競爭優勢。但如果一直抱怨學歷歧視,而不著手改變現狀,未來或許還將錯失更多的機會。


上庠


不管怎麼說,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工資招到的都是人才,更別說是國企了,而在大學生如此多的時代,那怎麼才能區分出來人才呢?

基本上我比較認同的是:“學歷是一個敲門磚”。在畢業前後,學歷的重要性非常高。因為學歷折射出的一個問題,不僅僅是學歷本身,而是很多三本學生的自律能力、學習力、持久耐力、領悟力普遍比一本的學生要差。,所以用人單位在錄取時,勢必會考慮這些背後的因素。你不好好學習還想和別人有一樣的機會,憑什麼?

實際上不僅僅是這些國企的招人條件是這樣的,其實現在的大部分公司都這樣,有些公司會在招工面試的時候會把985和211的簡歷放一塊,而把其他大學的簡歷放在另一邊,等到走的時候,人家只拿那些985和211大學生的簡歷,至於其他大學的學生,人家連看都不會多看一眼。

其實在這個大學生滿大街都是的時代,大學生再也沒有一絲的優越感。而面對這種大學生氾濫的情況,各大企業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沙裡淘金。但是人畢竟不是沙子,不能那麼簡單的挑出來,大公司也不能會一個個的去看你是不是有真才實學,這就需要一塊敲門磚,而一個好的學校就決定了你的出身,公司會從上層人才裡挑出優秀的來,至於下層學校中的人才,有什麼用呢?上層人才裡面的優秀人才多的是,根本就輪不到那些下層學校中的人才來露面。

有人會抱怨這不公平,但這就是國情,誰讓你沒有好好學,誰讓你考的學校比人家差呢?

那麼就會有很多人問,那我們這些三本學校的人就沒有出路了嗎?那國家還開設本三學校幹什麼?

其實並非這樣的,大家要對自身的情況有些認識,不要盲目的自大,給你一個大公司你會管理嗎?事情總要一步步來的,就跟開頭說的一樣,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踏實肯幹,總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大三老學長


試錯成本低阿,而且要高效阿。

企業越大、福利待遇越好的當然不愁應聘的人了,既然要招聘,為什麼不選擇好的學生。

從概率上講,從985/211院校招聘一個學生,其滿足要求的概率一定是大於普通高校的;普通二本院校的概率也會大於三本。

作為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能夠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指標也就是學歷和證書了。雖然學歷高能力好不是絕對性的,但大多數是沒有錯的。

所以學歷還是很重要的。無論如何,其所具有的公信力、價值仍是很高的。

在今天,很多即便已經工作的人依舊還在提升自己的學歷,不乏很多體制內、國企央企銀行的職員。

說明學歷還是關鍵阿,如果想在這類企業長足發展下去,沒有學歷支撐也是很難的。即便當初雖然學歷不高也進來了,但是想要在企業發展,沒有更高學歷的幫助也會遇到一個瓶頸的。


華是學院MBA


每年畢業季,畢業生們都會奔波於各種公司應聘、體制內考試、創業項目考察等,他們都是在為了自己今後的前途奮鬥,也是希望今後可以有個比較好的工作。近來有人提出,為什麼中鐵、五大行等國企基本不招三本生,基本要求公辦二本以上。其實,這些國企招聘大學生,一般的公辦二本也基本沒戲,要想憑著自己的本事進入國企,最少也得是小有名氣的高校,否則想都別想。

眾所周知,國企的工資福利待遇都是很好的,雖然近年來銀行的發展遇到了困難,待遇相對於以前大幅下降,但相對於其他社會工作來講,國企的其他福利待遇還是很優厚的,也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他們的各種待遇很好,那麼他們的招聘條件往往也是很高的,而且有時招聘過程的公平性、透明度廣受質疑,甚至有時是一種“公開黑”。

不可否認,在中鐵、中建、五大行等國企的招聘中,如果你有關係,那基本上就可以成功進入其中,往往考試也僅僅是一種走過場而已。如果作為一般院校的學生,別說是公辦二本、三本,就算你的學校屬於一本,不是重點院校的話,那你成功進入國企編制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說實話,按照筆者自己的理解,現在的國企招聘還不如公務員、事業編招聘考試公平。在筆者所在地,公務員、事業編的公平性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而且作弊是非常難得,處理的後果往往也是非常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