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村:崇德守禮潤萬家

童村:崇德守禮潤萬家

童村:崇德守禮潤萬家

枕於西小江畔,位於楊汛橋西部的竹園童村歷史積澱深厚,村莊始建於南宋,一本家譜見證了村莊千年的歷史變遷。為了挖掘古村落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竹園童村建起了先賢紀念館。在良好村風民風的引領下,村民團結和睦,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

本報記者 沈瀟

竹園童村是一個有著深厚傳統文化積澱的村落,歷史文化豐富多彩催生了一大批先賢達人,去年8月,該村新建了先賢紀念館,館內南宋淳佑年間21位古代先賢達人的畫像與故事一一陳列,這些先賢是從23卷《舍浦童氏宗譜》中整理出來的。他們有的為人師表、醫有仁術,有的業德俱佳、樂善好施,有的孝慈節儉、慷慨解囊。據介紹,自開館以來已接待了多批學生、村民以及外來人員參觀。

說起《舍浦童氏宗譜》,可謂是鎮村之寶。村黨總支書記童妙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一村民家中有一本《舍浦童氏宗譜》,該宗譜編寫於清朝光緒年間,共23卷,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宗譜記載了從南宋建村開始到清朝光緒年間的童氏家族歷史,跨度達千年。童妙來意識到這是一份無價之寶,應該好好閱讀、保存。他還專門請來學校的老師,將文言文譯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而先賢紀念館的建成就是基於這本宗譜,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村民後代知曉祖先。

為了繼承祖輩的優良家風,去年,村裡又成立了鄉賢理事會,共有鄉賢32人。這些鄉賢有的移居他鄉創業,有的紮根本土熱心於基層建設,但無論身在何處,他們的根都在竹園童村,心裡始終牽掛著家鄉的發展。10多年來,鄉賢童葉標每年年底自掏腰包,慰問70歲以上老年人,並多次資助村裡的公益事業。每到重陽節,鄉賢王妙榮給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送慰問金……

文化治村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近年來,竹園童村編制了《竹園童村村規民約實施細則》、《竹園童村村規民約三字經》、《竹園童村村規村訓》,編印成小冊子發放到每家每戶,通過“千年舍浦竹園童”的微信公眾號及時發佈、報道村裡發生的大事小事。文化禮堂是村文化活動的主陣地,去年,該村文化禮堂舉辦活動111場次,包括民俗禮儀活動、家庭教育講座、兒童啟蒙儀式、紅歌會等,豐富了村民的日常文化娛樂生活。

江橋商城停車場建成、東塢橋修復、沿河欄杆美化、“廁所革命”……一項項民生工程讓村民們得到更多實惠,尤其是村裡35戶住房困難戶村民即將入住嶄新的農村裝配式建築,這在柯橋區尚屬首例。

村兩委會還時刻關注困難群眾的生活,去年慰問困難黨員、困難群眾49人次,當年村級經常性收入257萬元全部用於民生福利事業。村裡還投票選出了今年的8項村民生實事項目,包括道路白改黑、河道環境整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