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的第一次旅遊

43年前的第一次旅遊


43年前的第一次旅遊

43年前即1975年,那時可以說整個中國當時連“旅遊”這個基本概念都沒有。如果偶爾去了一個什麼好玩的地方,也只是說去哪兒逛了一次,或者去哪兒耍了一下,絕不可能說出“旅遊”這個詞彙。儘管如此,我還是實實在在地進行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遊,那也是我這一生眾多旅遊中的第一次。因而儘管歲月早已逝去,但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記……

43年前的第一次旅遊

那時。我們鐵道兵部隊5師6師加4師19、20團以及一些直屬單位,為修築南疆鐵路陸續調入新疆,部隊蓋簡易營房需要博斯騰湖盛產的蘆葦,製成直徑約10公分的把子鋪設在鋼軌上做屋頂的底層。有段時間汽車連的任務就是突擊從博斯騰運輸蘆葦,所以那年夏天我們幾乎每隔10天半月就要去一次博斯騰。

我們去博斯騰拉運蘆葦因為路途遙遠,需要3天往返一趟,第一天從部隊駐地沿南疆鐵路經過的“阿拉溝”一路西行上攀,翻越奎先冰達坂,經過烏拉斯臺草原,到達古代絲綢之路交通樞紐巴倫臺,再一路往南進入一片綠洲的焉耆盆地,到和靜縣兵團農二師23團招待所住下;第二天經過享譽中外的絲路名城焉耆到達博湖,裝好車再返回23團住一晚;第三天按原路返回部隊。

其實,整個這一路途中,不但到處都是南疆線熱火朝天的鐵路施工現場和鐵兵戰友,而且都沿著古代絲綢之路前行,按現在的旅遊眼光看,有很多處可以當之無愧算得上是非常漂亮又有歷史淵源的旅遊景點,比如時而冰峰達坂,白雪皚皚,雄渾壯闊;時而綠草延綿,氈房星點,馬嘶羊咩。公路沿河,一路看河水流淌,群山巍峨,幽林碧草;更喜綠洲,到處聞瓜果飄香,塞上江南,風光如畫。只可惜那時整個社會尚沒有旅遊的概念和意識,只是一味地開車趕路,真是有負風光美景了。

43年前的第一次旅遊

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的博湖縣,離南疆重鎮庫爾勒僅60公里,湖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面積980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我們那天把車停在蘆葦加工場由兵團戰士裝車,便急切地趕往湖邊去觀賞博斯騰湖奇特的景緻。

站在湖邊,只見湖面水域遼闊、風光瑰麗、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天與雲與湖與水,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清風不時從湖心襲來,使得細浪拍岸“嘩嘩”作響,儘管湖面海拔超過千米,卻好一派江南水鄉,萬千風情。由於那時遊人極少,水質保護得很好,水清如鏡,冰涼浸骨。熱心的兵團戰士邀請我們搭乘捕魚船泛舟湖上,盪漾湖中,憑欄遠眺,湖面水質清澈,風光旖旎,漁船馳過,浪花飛卷,浩瀚的博湖盡收眼底,打漁的船隻穿梭往返,不僅頻頻撒網,船上還不時有《邊疆處處賽江南》的歌聲入耳,好一派漁舟唱晚的景象。下船時,同船的兵團戰士還送給我們幾條博湖盛產的大頭魚,讓我們在湖邊燒烤品嚐,博湖大頭魚鮮美別緻,外焦裡嫩,香味撲鼻,我們吃著烤魚,看著眼前的奇異風光,那種感覺,真是有些無酒人自醉呢。可惜那時誰也不知道何為旅遊,我們只是趁工作閒暇順道看看風景,甚至連照片都沒有留下一張,但那畢竟算是我平生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旅遊,因而在心中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憶……

43年前的第一次旅遊

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旅遊,這個改革開放前連基本詞彙都沒有的新型產業,如今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僅成為老百姓消閒娛樂,認知世界,美化心靈的一個好方式,而且也成為各級政府增加財政收入的一大朝陽產業,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最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活動,沒有之一。

拿我自己來說,從43年前的第一次“旅遊”到如今不但在國內去過很多著名的景點,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深深感受到祖國江山多嬌的醉美壯麗。尤其是回想改革開放之初那段時間,看到那些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在祖國旅遊,那時心裡還十分羨慕,連做夢都不敢想著自己今生還能像外國人那樣,有出國旅遊(出境)的那一天!事實是最好的見證,也就二三十年功夫吧,中國人出國(出境)旅遊也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了,我自己至今已經去過亞、歐、北美、澳州等近20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徜徉在旅遊的美妙景緻中,深深感受到各種奇特風光和多元文化對一個旅行者的陶冶,更加體味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神奇與奧妙。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通過旅遊這一從無到有,從有到常的百姓身邊事,我由衷地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社會進步,由衷地感受到因為祖國的日益強大和對外友好,作為一箇中國人在世界各地所受到的禮遇和尊重。我越來越感受到旅遊不但是心情愉悅的玩樂之旅,她更是一個難得的大課堂,通過旅遊看祖國,我看到了改革開放40年來,蒸蒸日上飛速發展的輝煌成果和風光如畫的美麗山河;通過旅遊看世界,我看到了一個異彩紛呈充滿神奇的地球村;通過旅遊看自己,我發自肺腑地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增強了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正能量。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的為之付出努力,我們就一定能夠過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43年前的第一次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