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請點擊關注。

在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東南45公里處,八百里太行山的南端,有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莊名叫神北村。神北村頭,矗立著一座始建於唐代的本土女仙的宏大道場——真澤宮。真澤宮是國保文物單位,裡面供奉著衝惠衝淑二位女仙,當地人叫做二仙奶奶廟。在晉東南一帶廣大農村裡,關於這二位女仙的傳說故事廣泛流傳,千年下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二仙信仰體系,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點。因此,在他處吸人眼球的明清古民居在這裡淪為配角,全都掩映在二位女仙的光環之下。村莊裡古民居的滄桑更襯托出真澤宮這個國保單位建築的宏大而精美,古民居給了村民們踏踏實實的物質依靠,淳樸的民間信仰則寄託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在胡哥前一篇文章裡,大家瞭解了二位女仙的成神經過,真是出人意料。

本篇文章,胡哥帶領大家仔細領略國保文物單位真澤宮的建築藝術之美,以及真澤宮建築的幾大特殊之處。東出長治市區,過壺關縣城,沿省道225一路行走,到達樹掌鎮後往西南而行不到3公里,遠遠就能地看到右手邊山坡上,有一組氣勢恢宏的建築群。殿堂層疊、樓臺高聳,深紅色的宮牆顯得莊嚴肅穆,黃色、綠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發光,又顯得富麗堂皇。這組建築群就是當地人俗稱為奶奶廟、二仙廟的真澤宮。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真澤宮山門。

真澤宮坐西北朝東南,佔地6900平方米,位於海拔1500多米的轎頂山下,三個院落依地勢前低後高排列,中軸線上由南自北分別是牌樓、山門(戲樓)、當央殿、真澤寢宮、聖公母殿,山門兩側是望河樓,當央殿兩側為鐘鼓樓,寢宮、聖公母殿兩側建有梳妝樓、插花樓各一座,各院內東西均建有配殿。全部建築群共有樓臺、廊廡240餘間。全廟紅牆碧瓦,雕樑畫棟,外觀巍峨森嚴,內察結構巧妙,雕飾精良。

據廟內碑文記載,真澤宮始建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宋開寶八年(975)重修,明萬曆二年(1574)移建於現址。真澤宮整體佔地面積大、結構嚴密、造型別具一格,畢竟是朝廷賜名修建的廟宇,規格檔次明顯高於其他民間廟宇建築。其突出的特點主要有,一是山門前有巨大的牌樓,十分少見;二是山門開三門,戲樓並列三座,更是全國罕見;三是殿殿旁邊都有高大的配樓,高度遠超主殿,也很罕見;四是主殿當央殿建在寬大的臺基上,前有月臺,月臺四角雕有石獅,月臺前有御書賜建石碑,都是珍貴文物。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真澤宮當央殿。

胡哥一行從牌樓前拾級而上,在石階下仰望牌樓,牌樓愈顯巍峨,登上156級石階,就看到了真澤宮的標誌性建築——巍峨的牌樓。牌樓也叫牌坊,是古代裡坊制度中門的演變形式,起空間劃分功能。宋代以後取消裡坊制,牌坊逐漸發展成禮制性的建築。到了明清時期,牌坊建築充滿了倫理教化的意義。聯想到二仙因純孝感動上天而成仙,此處的牌樓,當然具有明顯的宣示忠孝的含義。有牌樓的廟宇在長治市十分罕見,長治市區東大街的城隍廟前就有兩座牌樓,其他廟宇尚未見到。

牌樓為一高兩低的四柱三樓式,寬12米,高8米,四根砂石柱撐起三座歇山式屋簷,簷下層層斗拱支護,遠望如彩花堆疊,十分壯觀。四根石柱前後分別有一組夾杆石與抱鼓石,起穩定石柱的作用。夾杆石上雕飾立獅,其餘外露面都有動物浮雕,雖歷經多年風雨侵蝕,風化得模樣殘缺,但立獅氣勢尚存,其餘浮雕圖案依然可辨,仍不失精美。三座樓頂用綠色琉璃筒瓦覆蓋,各個正脊、垂脊、戧脊上佈滿琉璃走獸、吻獸,色彩豔麗,富麗堂皇。整體建築構造繁複、裝飾精美,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建築藝術水平與智慧結晶,也是研究古代建築特殊形式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山門牌樓正面觀。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夾柱石上的砂石雕獅子。

穿過牌樓前寬大的廣場,迎面就是氣勢雄偉的山門,正門上方黑色匾額上書“真澤宮”三個金色大字。山門五間寬,兩層樓高。最兩邊是高度超過正門的兩座高聳的望河樓,站在其上可以領略“欲窮千里目”的感覺。最獨特的地方就在於,真澤宮的山門兩旁,還有兩個小山門,三個山門之上為大小三個舞樓。三座舞樓也就是戲樓,都是三間懸山頂建築,上層都是戲臺,戲臺的後牆不是常見的磚砌牆體,而是六抹四扇隔扇門。兩側的望河樓二層與戲臺相通,相當於普通戲樓的耳房。這樣一座一高兩低、一大兩小的神廟山門三連戲臺夠氣派,也夠別緻,是突破傳統戲臺舞樓做法的一個典型,也是中國古代劇場成熟的標誌性建築。這種獨特的三連臺戲樓建築,已經被多位古代建築專家寫入專著。我們常說好戲連臺,像這樣一次性給神仙唱三連臺大戲,足見當地民眾對二仙的尊崇。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好戲連臺的三連戲臺。

山門之後就是真澤宮的中心當央殿和中央大院,大院寬闊異常,面積有700平方米。當央殿坐落在一米高的石基上,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式。橫樑遍施彩繪,雀替、闌額全部雕飾,老遠就能看到大殿屋頂上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彩色琉璃脊獸、屋簷下色彩斑斕的朵朵斗拱、闌額上影影綽綽的木雕圖案。腦海裡立刻浮現出一個詞:華麗。走近細看,也只能辨認出,雀替上的是花卉、闌額上的是眾多的人物故事,具體是什麼,難以分辨。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當央殿闌額下的精美木雕。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闌額下的雀替,雕飾如此精美。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當央殿大殿轉角處的龍頭型斗拱。

當央殿是真澤宮內規模最大也最古老的建築,現存為元代遺構。大殿坐落的石基也別有特點,一是寬大,二是前面還有凸出的月臺,月臺四角有四個殘損的石獅,最完整的那個蹲踞扭頭,張嘴凸睛,威風不減。其餘三個想來當年完整時也是如此威風。月臺前豎立四通創修、重修、擴修、補修真澤宮的石碑,其中一通為宋徽宗親筆御書賜尚書省隆德府壺關縣真澤廟牒碑。這是真澤宮中最珍貴的文物,它和當央殿、石雕、石碑一起,成為研究二仙信仰和上黨歷代古建的重要依據。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當央殿月臺上的殘缺獅子。

再往後面就是真澤寢宮,同樣是五間寬的大殿,是明代遺構。兩側聳立獨立式的鐘鼓樓,都是三層樓高,下寬上窄,下兩層是磚砌,最上面是單簷廡殿頂閣樓,四面隔扇門窗,簷下斗拱如花,格柵四面透光。造型別致,氣勢雄偉中見秀氣,也是難得一見的建築精品。

最後一院是聖公母殿,供奉的是二仙的父母,此殿是清乾隆年間增建。兩側同樣有高於主殿的配樓,稱為插花樓、梳妝樓。看到此殿,記者想到了一句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樂氏二女成仙之後,父母沾光,靠裙帶關係也自然享受民眾祭拜。這也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特色文化吧。

山西農村這個古代廟宇建築名氣沖天,二位女仙的信徒遍佈晉東南

鐘鼓樓。

真澤宮值得描述的地方太多,無論從民間傳說、建築特色,還是雕飾藝術,都值得大書特書。可惜的是胡哥筆力有限,難以一一盡訴,只有實地走訪,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古建築對現代人的那種震撼。回望神北村,昔日富商巨賈留下的大小四合院早已院落不整、房屋破舊、牆垣塌毀,曾經的榮華富貴早消散在歷史的煙雲中,唯有村邊的真澤二仙宮代代修葺,以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震撼世人、昭示後人。周邊村民們也將對生活的種種美好願望,寄託在二仙信仰上,年年燒香、歲歲唱戲,年復一年的酬神還願中,信眾越來越多,也將二仙真人的聲望推向晉東南各地。只是,在求財、求官、求健康的許願中,又有多少人會想到二仙真人成仙前後的上孝父母、下撫百姓、忠心愛國的忠孝節義精神呢?這也許才是二仙信仰在當今時代應該弘揚的原本真意。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