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1932年,朱自清先生在遊歷瑞士的時候寫道,“盧參(Luzerne)在瑞士中部,盧參湖的西北角上。出了車站,一眼就看見那汪汪的湖水和屏風般的青山,真有一股爽氣撲到人的臉上。”

這讓朱先生覺得爽氣撲到臉上的“盧參”就是被貝多芬、雨果、馬克·吐溫、畢加索、列夫·托爾斯泰、奧黛麗·赫本等眾多名人所鍾愛的瑞士心臟的位置——琉森,又譯盧塞恩,也是我們瑞士之行的第二站。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從因特拉肯一路向東,車窗外的風景優美如畫,就如朱自清在《歐遊雜記》中所說,“瑞士有‘歐洲的公園’之稱,起初以為有些好風景而已;到了那裡,才知無處不是好風景。”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瑞士多山,車時常在山間盤繞。經過瓦倫湖的時候被世外桃源般的景象驚呆了,剛好看到有一處觀景臺,立馬停車去俯視這猶如童話般的美景。

染料般粉藍色的湖水在青翠的峽谷中悠悠而過,平靜地好似一塊璞玉,湖岸邊散落的紅色房子好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難怪德國天才作曲家瓦格納在從琉森回老家慕尼黑的路上,被一路的風景吸引後,沒過過多久,便搬到了琉森居住,並寫下了傳世之作《諸神的黃昏》和《齊格弗裡德》等。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海拔只有434米的琉森,位於瑞士的發祥地琉森湖和羅伊斯河的交匯處。1300多年前的羅馬時期,這裡還只是沒有幾戶人家的小漁村,後來為了給過往的船隻導航而修建了一座燈塔,因此得名“琉森”,拉丁文便是“燈”的意思。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琉森湖雖然只是瑞士的第四大湖,卻是完全位於瑞士境內第一大湖。讀起來有點繞口,因為瑞士的很多大湖是與鄰居德國、法國或奧地利、意大利所共有的,而琉森湖是完完全全在瑞士境內的。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因琉森湖被琉森州、烏里州、施維茨州和上下瓦爾登州環抱著,所以琉森湖也被稱作“四州湖”,瑞士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威廉·退爾(Wihelm Tell)就出生在美麗的四州湖畔。

1954年9月24日,琉森湖還見證了“人間天使”奧黛麗·赫本與梅爾·費拉的婚禮。赫本不僅在這裡舉辦了婚禮,還定居了很久,她在琉森湖上游船的身影經常被人們看到。第一位非美籍獲得奧斯卡影后的演員、意大利的“女神”索菲亞·羅蘭也曾在這裡長住。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琉森湖雖大,但琉森州的首府,也是我們落腳的琉森市卻並不大。但就在這不大的城市裡,有一個總出現在明信片中的動人畫面——古老的卡佩爾橋和八角型水塔靜靜地矗立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中,遠處是流傳著龍的傳說的皮拉圖斯山,海鷗在天上飛翔,天鵝在湖中游弋,唯美安然、歲月靜好。就連朱自清先生在《歐遊雜記》對琉森的描述中,也是第一眼被這個畫面吸引的。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卡佩爾橋是14世紀上半葉作為城市防禦修建的水上城牆,它算得上是歐洲最古老的木質廊橋之一。如今美麗的廊橋兩側佈滿了鮮花,200米長的微型弧度成了人們休閒拍照的好場所。34高的八角型水塔大部分建在羅伊斯河的礁石上,1300年前,它曾被做過瞭望所、戰利品安放處、監獄和行刑室。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廊橋的頂上有一百多幅三角形繪畫,畫的是瑞士和琉森市在歷史上所發生的事情。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別看如今祥和柔美的琉森,歷史上卻命運多舛。1291年,哈布斯堡王朝侵佔了這裡;1332年,琉森加入瑞士聯邦;16世紀的反新教運動中,琉森作為天主教的堡壘成為耶穌會的基地;1653年,琉森又成為農民反貴族運動的中心;1798年到1803年,拿破崙攻下這裡,琉森成為了荷爾維蒂共和國的首都;1841年,琉森脫離瑞士聯邦獨立,引起1847年的獨立聯盟戰爭;1848年,琉森重回瑞士聯邦。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悠長多變的歲月,給這座不大的城市留下了不同時代的印記。中世紀的教堂、塔樓;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廳、宅邸;百年老店、長街古巷比比皆是,或許正是這種混搭但卻並不張亂的風格給了眾多藝術家、作者們以靈感。

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在1857年遊歷了西歐後,回國寫下短篇小說《琉森》;法國小說家大仲馬稱這裡是“世界最美的蚌殼中的明珠”;法國作家雨果曾寫道:“琉森幽雅、靜謐,碧水輕輕地拍著河岸,柔水在我的腳下流淌。”天才音樂大師貝多芬的《月光曲》第一樂章響起,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說,“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盪的小舟一般。”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沒有了紛爭的琉森成了瑞士最有靈氣的地方,根本不怕人的白天鵝向岸邊的遊人討著食物,街邊的小提琴、手風琴樂手奏著優美的樂曲。一向愛看教堂的我這時候真的不想為了看而看,只想靜靜地坐在湖邊,醉在瀰漫著隨遇而安的空氣中。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湖邊坐夠了,決定去看看被馬克·吐溫譽為“世界上最讓人傷心而又最令人慟容的獅子”。1792年8月10日,法國大革命中憤怒的人民衝進了逃跑未遂的國王路易十六一家所在的杜樂麗宮,作為當時法國皇家僱傭兵的786名瑞士士兵未曾逃離,全部戰死。這個在整塊岩石山壁上雕刻而成的獅子,就是為紀念瑞士僱傭兵的對僱主的忠誠與奮勇行為而豎立的紀念碑。

或許沒有什麼語言比馬克·吐溫的描述更為準確了:“獅子座落在低矮懸崖的垂直面上,因為他是從懸崖的活石上雕刻而成的。他的體型龐大,態度高尚。他的頭鞠了一躬,破碎的長矛貼在他的肩膀上,他的爪子落在法國的百合花上。藤蔓垂懸在懸崖上,在風中搖曳,一股清澈的溪流從上面流入,流入池底,在池塘的光滑表面,獅子在水中映襯。周圍是綠樹和草。這個地方是一個有遮蔽的,安靜的林地角落,遠離噪音,攪動和混亂,這一切都很合適,因為獅子會在這些地方死亡,而不是在用花式鐵欄杆圍起來的公共廣場上的花崗岩基座上。琉森獅子會在任何地方都令人印象深刻,無論他身在何處。“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瑞士如今很富饒,當年卻是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男子迫於生計,紛紛到歐洲各國當僱傭兵。在歐洲俗稱為Reislaeufer(旅者),意思是他們會不斷地從一個陌生的戰場到下一個戰場。除了瑞士,那時很多國家都有人做僱傭兵,但瑞士的僱傭兵口碑是最好的,英勇、忠誠、忠於職守。不過法國的那次事件之後,瑞士停止了出口僱傭兵,僅留下在梵蒂岡為天主教廷服務的近衛軍,直到今天。我們後面去梵蒂岡的時候也會看到。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別過最哀傷的獅子,本想去尋找雨果的故居,或者去收藏著畢加索作品的博物館,但看著藍天白雲下如畫塊般的房屋一下就不想去了。想起畢加索說過的一句話,“I don't seek,I find.(我不尋找,我發現)”悠然自得的琉森都沒有挖空心思地以這些名人的故居為賣點,我又為何不去發現眼前的美麗,而去苦苦尋找呢?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圍繞著琉森河,如畫的美景一路都是,不用去尋找,用眼睛、用心發現就好。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二十世紀俄羅斯著名的古典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曾在琉森湖邊的韋吉斯(Weggis)小鎮寫下了《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因優美無比、動人心魄,被譽為永不褪色的“俄羅斯憂鬱”。那時拉赫瑪尼諾夫已經67歲,這絕不是音樂創作者的最佳年齡,但或許是靈動的琉森湖,讓他寫出了這部堪稱經典的傑作。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瓦格納曾說,“琉森的溫柔使我把音樂都忘了。”但他卻在這裡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不朽之作,或許這也印證了畢加索所說的那句:“I don't seek,I find.(我不尋找,我發現。)”

琉森:瑞士的心臟與藝術家們的愛——帶著爸媽遊歐洲(11)

想看歐洲遊系列的親們可以點擊: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