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這個人了不得,他打造的錫器堪稱一絕!

錫,有“綠色金屬”美譽。一塊沉重、冰冷的錫金屬,在錫匠的手上出神入化,被製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器具。這些器具承載著一個地區的習俗和文化,同時被注入了祝福、嚮往、健康、綠色、時尚、美等元素,從而有了生命,有了溫度。

永康錫雕的技藝傳承千年,千百年間,永康錫匠挑著爐子和箱籠,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在異鄉尋找一家人的生計,敲打、雕刻嫁妝用品、生活用品、祭祀用品、擺設用品等。不經意間,也記錄了這個地方的風俗與生活。

永康是五金之鄉,而這五金中心變發源於芝英鎮,在芝英鎮的各類手工藝人數不勝數,但在這之中,應遠志脫穎而出,成為率先融入現代生活並自主創作的手工藝大師。

永康这个人了不得,他打造的锡器堪称一绝!

情懷“道”在錫器中

午後,芝英鎮老市基熱鬧而祥和,冬日的暖陽慵懶地灑滿各個角落,應遠志的錫雕工作室就在老市基的邊上。當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專注著手中的錫壺,一縷陽光灑入,整個畫面寧靜而美好。工作臺上的錫茶壺已成型,經過應遠志的加工,散發出銀質般的雪亮光澤,這四五天來,他便光忙著做這個把茶壺了。經過了熔錫、澆製錫板、畫圖、裁剪等十幾道工序,這把茶壺已經初現模樣。

永康这个人了不得,他打造的锡器堪称一绝!

應遠志的祖上應貽誥是永康名人,他家是一個書香家族。14歲,應遠志就拜師學打錫(永康稱打鑞), 跟隨胞兄應遠親,串鄉走巷,尋覽生意,艱苦卓絕,練就了一身好手藝。在漫長的歲月裡,他挑著爐子和箱籠,擔著被褥、銅罐等生活用品,跟著師傅行走在浙江、福建、江西、江蘇等江南省市。爐子用來熔化金屬錫,也用來燒熟銅罐裡的米飯,帶去的梅乾菜在熱飯裡溫熱,白飯和梅乾菜就是一日三餐。在應遠志的記憶裡,肚子總是餓的,腳上的鞋子總是破的。

永康这个人了不得,他打造的锡器堪称一绝!

“以前的婚嫁用品中,一對燭臺、一對花瓶、一個香爐是慣常的組合,一直到今日,只要有人家出嫁,便會早早為女兒備上這份嫁妝。”應遠志說,以前打了不少的婚嫁錫器,有花瓶、有酒壺,各式各樣的器具都有,正因為純錫製品對人體有益,有保鮮、淨化的功效,錫酒壺盛的酒冬暖夏涼,醇厚清冽,味道純正,遇上條件好的人家,往往還會要求打製茶葉罐。錫茶葉罐密封性好、無毒、不易氧化變色,具有很好的殺菌、淨化、保鮮作用,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它是能使茶葉長期保鮮的最佳器具,用它儲存的茶葉不會變色、變味。

永康这个人了不得,他打造的锡器堪称一绝!

創新是最好的傳承

在剛剛結束的永康市工業大會上,應遠志榮獲第二屆永康市十大匠人榮譽稱號。儘管“金字招牌”在手,但他手上的功夫卻一刻也不敢懈怠。“這意味著政府重視錫雕藝術、重視傳統文化、更意味著錫雕這門手工技藝能受到大眾的關注,我們個人也該做的更好來回報。”應遠志覺得,對於手工藝人來說,最大的欣慰莫過於對這門傳統手工藝的尊重與傳承。

永康这个人了不得,他打造的锡器堪称一绝!

“很多人問我該怎麼傳承?你用什麼辦法來傳承?我的回答是創新。”在應遠志看來,創新就是最好的傳承。“老手藝不能丟,但也不能墨守陳規。”特別是近幾年來,應遠志一直堅守著這一行,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傳承。因此,他一直秉持著創新理念,像他雕刻的福祿象、五彩福祿鶴、握把酒壺等等手工藝品,都加入了自己的創新元素,照他的話來說,只有創新才能更好地去傳承。

永康这个人了不得,他打造的锡器堪称一绝!

“現在找我訂貨的人很多,有省內的有省外的,不少人都是親自上門取貨的。”應遠志定製的錫雕產品不僅在本地頗為暢銷,在外省也是小有名氣。他的錫雕產品,製作精美,講究質量,匠心獨具,推陳出新,就如他製作的錫茶壺,採用竹節型的壺柄,既實用又美觀,壺柄上鑲嵌的古門錢,用銅管制作裝飾,古色古香。就因為這新穎別緻,晶瑩奪目的錫雕,深受顧客的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這一輩子幹好這一件事便是不容易,做好錫雕便是我想做一輩子的事。”應遠志說,作為一名手工藝人,他感到光榮更感到責任重大,他要用指尖的“溫度”感知這光滑器壁上的屢屢雕刻,要握住手中的“力度”在敲敲打打之中聆聽錫器的玎璫作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