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父母的角色轉變成“心靈導師”?

瀑布冰封


如何從父母的角色轉變成“心靈導師”?


孩子小的時候都是粘著父母,有什麼問題第一個問的就是父母,仔細相信三歲以前的孩子簡直是十萬個為什麼?可是,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便逐漸與父母越來越疏遠,而且有什麼話寧願跟其他人說都不跟父母說。父母如何才能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呢?

01放下父母的威嚴

由於受傳統育兒理念的影響,有的父母總認為要使孩子聽話,孩子一定要有個怕頭。平時在生活中,特別是當孩子對父母的做法表現出不滿而抗議的時候,父母就拿出父母的威嚴採取管卡壓。殊不知假如孩子是處於逆反期,父母的管卡壓就像拍氣球一樣,父母越管孩子就會越逆反。要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父母首先就要做到收回父母的威嚴,對孩子平等對待。

02誠心與孩子交朋友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懂得平等是最溫暖的愛,父母只有與孩子平等才能做到將心換心。如果父母放下架子學會跟孩子交朋友,孩子會樂於接受並積極配合。一般朋友之間的交流環境是寬鬆愉悅的,和孩子真正成為了朋友,孩子才能敢於在父母面前敞開心扉,一旦發現孩子有什麼不解和謎團和心結,擦起好對症下藥。

03父母要與孩子彼此信任

有個別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總是持懷疑態度,由於父母對孩子不信任,反之孩子對父母的承諾也會將信將疑。這樣的親自關係即使從表面上看比較融洽,其實依然處於緊張狀態。往往孩子即使心裡有什麼想法也不會和盤托出,說話時總是吞吞吐吐摸著石頭過河。 孩子不能想父母敞開心扉,父母很難能做孩子心靈的導師。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要從父母的角色真正變成孩子心靈的導師,一定要放下架子,真心和孩子交朋友,父母要做到與孩子彼此信任,只要創設出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孩子才能真正向父母吐露心聲。



智慧奶奶


這個問題比較有難度,是對家長更高層面的要求。我以為,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最能切題。

《讀書筆記》

李玫瑾教授在說到孩子青春期時說:

一、12歲起(韓:至18歲),性功能的發育期,心理危險期,第二反抗期(韓:第一反抗期2~4歲),12歲前的早期教育缺陷補救期——性格還沒有完全定型,改變雖有難度但還能改過來,但到了21歲之後就很難了。一個人的認知一生都可以改變,但性格改變不那麼容易。

二、生理變化(2):身高,性發育。

三、心理變化(6):獨立性、自尊、逆反、結伴、幻想、性意識覺醒。

四、違法犯罪的高峰期:英國調查——14歲曠學高峰期;15~16歲成癮高峰期(毒品/網絡);16歲男性21歲女性(10~17歲佔罪犯的1/4,14~15歲佔14%)——犯罪高峰期。

五、身高會帶來心理變化:6歲前媽媽說,小學老師說,初高中同學說,以後就是我說。個矮的有一種本能的服從意識。反例,浙江董文姦殺案,男的只有1.53米,所以先殺後奸。

六、迴避父母,平起平坐。

七、對以往權威的否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八、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九、母親要閉嘴。

十、孩子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

十一、靠幻想來彌補現實的不足。

十二、要多交朋友,不要太迷戀書本上的偶像。

十三、如果結交壞孩子,那是安全上有問題。

十四、心理陽光比智力更重要。

十五、商量,參與家中的大事。

十六、把孩子當朋友(同事般的)。

十七、無言自威。

十八、關注同性朋友。

十九、要有共同愛好。

二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


伊水緣


分享我的個人觀點,首先要高質量的多陪伴孩子,高質量指的是你要用心陪孩子玩,聽他訴說,解答他的疑問等等,不是你坐在旁邊玩你的手機,他玩他的玩具。有了幸福的家庭氛圍,孩子的心理成長會比較健康。瞭解他的內心需求,多溝通,及時指導。其次,不要過分壓抑孩子愛玩的天性,過度的嚴厲、苛刻會讓孩子弱小的心靈形成巨大的傷害,令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自閉,有些孩子甚至會極度反叛。也不要溺愛,鼓勵他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自尊自強。強化孩子的承受能力,遇到困難迎難而上。最後原則性問題要堅持,不能撒謊。不要欺騙孩子,否則孩子會耳濡目染。欺騙,一來是承諾無法兌現,便傷了孩子的心還削弱了你的權威性;二來孩子可能會受到你的影響,逐漸養成愛欺詐的性格。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要完善自我,做孩子的好榜樣。


牛牛妞寶


不用轉變,只是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需要提供給孩子的不只是吃穿用和教授基本生活技能,心靈和思想層面的指引隨著孩子青春期,叛逆期的到來也很急迫而已。作為家長,做閱讀多學習比如李玫瑾等老師技巧,真心的,有技巧的與孩子溝通是最終的途徑。扮演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各種角色。


光影控


我的觀點是與孩子溝通。

人都有成長的時間表。每個成長的階段認知力、理解力等是不同的。大人拿著大人的基準、標準、水準看待孩子的行為等,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對孩子要求,如果去實際的跟孩子溝通,瞭解他的角度、想法,就會明白、理解他的行為,從而能夠對他進行心理或生活規模的引導和幫助。


e千允


從父母角色成為心靈導師,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把親子關係搞好,親子關係好,父母說的話,孩子是不排斥的,能聽到心裡,而且也樂意和父母分享自己內心的想法。家長走進孩子內心,多理解孩子,理解了就會懂得,懂得就會接納,接納孩子的一切,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愛。

搞好親子關係方法很多,讚美欣賞肯定認可,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孩子說正向的話,多和孩子談感受。……


沉香花韻


教育領域內看20本書,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自己正在努力過程中,與君共勉!


樂爸高效學習


跟孩子做朋友


舉國繁華似錦


從父母的角色上升到“心靈導師”,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有一點是始終不變的,就是學會傾聽,讓孩子可以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去打斷他們。


找玩具網


陪伴孩子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多讀育兒心理方面的書。與孩子一起成長,觀察孩子成長過程的心理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