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從醫30餘載,從一名普通的外科醫生做到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每年主刀完成神經外科手術900餘臺,成功搶救大量危重病人……位於京溪街的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魯明,每天都會穿梭在門診室和手術檯之間,仔細鑽研醫術,用汗水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用真誠和實力在同行及患者心中贏得無數讚譽。

“拼命三郎”

每天至少2臺手術

魯明出生於1965年,今年54歲,從醫30餘載。2004年,已經在安徽無為縣小有名氣的他選擇脫產深造,在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外科完成了3年研究生學業,專業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技藝從大體神經外科到顯微神經外科,進而邁向細胞研究水平。“選擇鑽研神經外科基於偶然,但進入這個領域後就深深地愛上了它。因為神經外科這個學科,可探索、挑戰、創新的空間很大。”

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2007年7月,研究生深造後的魯明選擇在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做一名普通的神經外科醫生。為保證患者看病時間,他一般中間不休息,一直忙到中午一兩點,即便這樣,魯明仍然神采奕奕、思維敏捷。這樣的工作熱情源自他對患者的仁心及對學科的執著。

魯明告訴筆者,每天幾乎都要上2至3臺手術,每年自己含節假日只休息不到十天,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常常有人問魯明累不累?“當然累!但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我們都有自己的追求,我希望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儘可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看到病人因為我的小小幫助而有所改善,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魯明篤定地說。

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同科室同事開玩笑說,“魯明主任不是在手術檯上,就是在去往手術檯的路上。”行內都知道,其他單位向他發出會診請求時,只要魯明不在手術檯上搶救病人,不論節假日、時間多晚、會診地點多遠,他從來二話不說,安排好工作後立即出發。“一想到患者把命託付給我們,一想到學科和醫院在激烈競爭中的發展,一想到協作單位需要我去幫一把,我都實在不忍心不工作、不努力,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

臨危受命

扛起科室“革命”大旗

2009年,成立一年多的神經外五科由於業務不佳,面臨關閉危機。魯明臨“危”受命,接過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五科的“軍旗”。

“當時給我的只有年輕的醫療護理團隊,一個尚未形成影響力的學科。”面對科內床位資源有限、專家人手不足、院內外競爭壓力增大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魯明沒有為自己找藉口和留退路,更沒有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他認真分析問題,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發揮自有優勢,積極推進市場網絡體系建設,重點抓好在院病人的收治質量,注重患者和同行中良好口碑的培養和鍛造。他還悉心培養了一批青年醫師,為了解國內外最新的臨床醫術、便於開展國際交流,他主張在在科室開展英語班,提升醫護人員醫學英語水平。“既然團隊年輕,那我自己就多幹、多帶、多過問、多花心血,品牌、專科特色尚未被患者和同行了解,我就多溝通、多交流、多請教。”

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期間,魯明除了要完成科室業務工作,還要到處去參加研討會,學習最新的技術。他理論實踐兼行,掌握了最新、最高難度的手術技術,解剖位置複雜,累及多條顱神經及血管結構,手術難度非常大的腫瘤切除手術都在他手中 “迎刃而解”,為他在醫學生涯中一次次創造生命奇蹟打下堅實的基礎。

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由於魯明及其團隊用超常的努力與付出,他領導的神經外五科連續多年成為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單一外科學科收治病人量、手術量、綜合業務指標第一的學科。科室手術量由2008年一百餘臺發展到2018年底的1153臺。據統計,2018年該團隊全年完成開顱手術量1153臺,其中三四類手術900臺,介入385臺次,成功搶救數百名危重病人,創下了歷史最佳成績。

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善於學習

勇於創新締造學科佳話

魯明善於學習,一直尋求突破,積極帶領學科團隊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抓住神經外科發展趨勢,努力與國內國際神經外科保持同步發展。

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近年來,他帶領學科團隊開展了鎖孔手術切除顱內腫瘤、動脈瘤等,達到了以最小的手術創傷獲得與常規開顱手術同樣的、甚至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他利用該院的神經電生理優勢在功能區病灶切除上進行術中皮層電刺激、喚醒麻醉對功能區做有效保護,利用神經內鏡對垂體瘤等腦部病變開展微創手術。

20歲小夥李毅(化名)就是魯明的病患,因為長期食用生水,腦內有一條7.5釐米長的裂頭蚴活蟲。魯明為患者在全麻喚醒麻醉下行右側額頂葉寄生蟲取出術及肉芽組織切除術。術中,患者被喚醒,在其清醒的狀態下切除病灶,使其語言、肢體功能均未受損。“手術過程中意識是清醒的,手術後也沒感覺什麼不舒服。”目前,李毅術後恢復良好,即將出院。

“目前腦功能區及附近病灶手術切除一直是神經外科醫生面臨的挑戰,因病灶與周圍重要血管、神經傳導束及功能結構關係密切,雖有導航等幫助,但深度麻醉狀態下的切除,易造成較大的神經組織損傷,術後容易出現併發症,因而降低患者的術後生活質量。” 魯明已主刀完成神經外科術中喚醒麻醉下手術260餘例,在國內屬一位數以內醫師行列,他在總結200多例術中喚醒麻醉下顱內病變切除病例的臨床分析提出,喚醒麻醉極大提高了複雜腦科手術的安全性,對功能區病變的全切除兼顧功能保護非常有利,在提升療效的同時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除了醫生的身份,魯明還是醫院的副院長,意味著還要負責繁重的行政事務,他卻樂在其中。“很多人說工作太忙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但我認為,工作的人不一定痛苦,閒著的人也不一定就會快樂。”他認為,當自己通過手術的積累,把技術提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出幸福感,現在做手術對他來說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

贊!白雲有個好醫生,從醫30餘載,每天至少兩臺手術

文|江興夏

圖|通訊員供圖

通訊員|孫永彬

排版|小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