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誇而誇『誇誇群』:你願意接受峰湧而至但又不太真心的讚美嗎?

『為了誇而誇』能否讓人真正快樂?

最近,國內的大學生,紛紛在微信成立了『誇誇群』,入面只要抒發不滿, 就有其他學生用大篇幅稱讚鼓勵,令人在壓力中感到溫暖。

你有『接受誇讚』的需求嗎? 你渴望得到網友或真或假的讚美嗎? 你願意為此付費嗎?

為誇而誇『誇誇群』:你願意接受峰湧而至但又不太真心的讚美嗎?

最近,很多大學生紛紛在微信成立了「誇誇群」,入群后,你只要抒發不滿, 就有其他學生用大篇幅稱讚鼓勵,

從三月初開始,各類『誇誇群』在網絡上不斷引發熱議。『誇誇群』的前身是豆瓣『互相表揚小組』,只要在公共群組內抒發不滿,就會收到陌生人的鼓勵稱讚,被指可以舒緩壓力、感到溫暖,並得到歸屬感。

近兩週,多家高校出現一批『誇誇群』,多以QQ和微信朋友圈為主要平臺。 以復旦大學為例,晚上8點半至12點左右,是『誇誇群』的發言高峰期:

『做實驗做到一半,結果出錯了,求誇』

『現在在上晚自習,課程聽不懂,求誇』 ......

求誇獎的理由多種多樣,有求必應。 此外,求誇和夸人有固定的互動句式,求誇者的句式為『我做了什麼+求誇』,而夸人者則會響應『誇讚的語句+誇! 』。

隨著『誇誇群』越搞越大,有商人看中商機,提供訂製『誇誇群』服務,狂贊後無情將被誇者踢出群,又令事件開始變質。

向外界索取情緒價值:宣洩情感,還是逃避現實?

在某個高校的『誇誇群』中,有網友發問:『我室友是女的,求誇? 』

『一眼就看出自己的室友是女孩子,俗話說,女孩子是世界的寶藏,你有一雙善於發現寶藏的眼睛,誇誇! 』

『擁有了這個年齡段將近半數的人無法享受到的生活環境,太優秀了! 』

『為什麼女生一定要和女生做室友? 為什麼學校不分配男生和女生做室友,大家都習以為常,但只有您讓大家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說明您善於反思和質疑當前高校的制度,學校會因為您這樣的人而變得越來越好! 』

為誇而誇『誇誇群』:你願意接受峰湧而至但又不太真心的讚美嗎?

某誇誇群截圖。

『誇誇群』的宗旨是,『無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能被一視同仁地讚美』,而這種無差別的『優渥對待』,也讓『誇誇群』風靡於各大高校:上課遲到、作業寫不出、買了新衣服,甚至虛度了一天......無需設置議題,只要隨口說出生活的瑣碎日常,網友便會蜂擁而至,用力誇獎。 尋誇者能在鼓勵中釋放壓力,夸人者也能獲得讚賞他人的滿足感。

某個『誇誇群』的群公告清楚表明,生活需要互相讚美,並規定群內『只能用文字互誇,不允許任何商業行為』。 如有同學進群,不需自我介紹便可以開始享受『誇讚服務』。 群主更要求同學們『不要在短時間內多次要求被誇,要把機會留給更需要的廣大同學』、『只許夸人,不許嘲諷』。

一群快樂的人聚集在一起,就能傳遞出越來越多的快樂嗎? 某個誇誇群的群主稱,建群初衷是為了『對抗鍵盤俠』、『傳遞正能量』,讓大家有更好的心態面對人生。

但心理學者劉勇赫在微博表示,誇誇群在滿足大家被認可的需要之餘,也會使人出現對個人價值的誤解,使自我評價出現偏差。

商業互捧帶來的商業價值

這種『商業互捧』也帶來了『誇讚服務』的走紅。 目前在淘寶、拼多多、閒魚都能搜到『誇誇群』定製服務,賣家們會為『誇獎服務』標價0.01-100元不等的價格,拍下後流程一般為加賣家微信、制定需求、繳費、建群。

服務分為兩種模式:

一是轟炸式刷屏模式,兩分鐘發出的誇獎記錄可佔滿三十張手機屏幕;

二是『走心』誇獎模式,注重於客戶溝通。

賣家會從頭像和網名開始誇,其後是好奇心、判斷力、邏輯思維能力、心地善良、有經濟頭腦等特質,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能被解讀放大出來誇。 而時間一到,顧客就被踢出群,店家同時會提醒顧客確認收貨。 『誇誇群』賣家每日收入高達一兩千元人民幣,『刨除自己收入後,會將費用分攤給每個誇手』。

當然,高收費也會帶來高質量的『誇讚服務』,在標價188元/5分鐘的套餐購買頁面,一位淘寶顧客反饋稱,『當誇讚之詞猶如暴風雨一般撲面而來的時候,會不知道為哪一句而開心』、『是一次很棒的體驗』。

有網友表示,即使明確知曉『誇誇群』的商業目的與浮誇畫風,依然感覺十分快樂,因為這是『在為內容付費,為體驗感付費,為心情付費』。

但也有顧客在經歷誇獎後發現,求誇行為的本質是自我認知和自我肯定的缺乏。 『試想,一個人能夠完全正視自身的優點和缺點,能夠百分之百接納自己,還需要這些溢美之詞嗎? 』

你如何看待『誇誇群』? 你願意為此付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