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最高級別的情商

每個人都有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對他人尊重體現的不僅僅是教養和素質,更意味著信任和真誠。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發現一個人是真誠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對他也產生尊重的心理,因為我們自身受尊重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一個虛偽的人,是不懂得照顧對方的,也不會考慮對方的需求,這樣的人也不會得到尊重,反而得到的是跟多的防範和抵制。

真誠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最高級別的情商

李嘉誠曾經說過:“問候不一定要鄭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誠感人”。真誠是待人處事一個最重要的條件,也是人際中最重要的守則。

誠,即真誠,是對人坦誠相待以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交往中的信任,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是成立的:

真誠是相互的,信任也是互相的,連接這兩者關係的,是溝通。真正最有效的溝通方式,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技巧,只是真誠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便足夠了。

真誠地表達,看似沒什麼困難,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不信嗎?來看看下面的場景:

總是有意無意的創造和心儀對象的偶遇機會,但遇到對方卻表現出我對你沒興趣的姿態,明明自己的心裡迫切的想要和對方搭話。

和朋友鬧矛盾,很想主動的和好,一次次在對話框裡重複著編輯刪除,卻在另一個朋友面前說出:“XX那麼小氣,這種人不能交”的話。

和戀人吵架,對方生氣的奪門而出,你明明很擔心對方,卻脫口而出:“有本事再也別回來了”。

……

有沒有覺得這些場景似曾相識,是不是發現,原來真誠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是這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無法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呢?

人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會對一切未知或者不確定的人或者事情產生恐懼感,也就是說,在交往中我們難以把握或者是看不透的人對我們來說是未知的,不確定的。面對這種狀況,會本能的產生疏遠心理,本質上是因為我們害怕體驗到被傷害,為了避免體驗到被傷害,就會刻意的做出自我保護的行為。

真誠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最高級別的情商

在人際關係溝通中,如何坦誠的面對以上情況?

第一個方式,叫作:別逃避

嘗試著讓對方走進自己的內心,把自己內在的一面坦露出來,試著從自己的套子裡走出來,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真實的願望:我現在很壓抑我需要你的幫助,其實我是在乎你的,只是我不知道怎麼表達。說出來你會發現你得到的不會是拒絕和嘲笑,而是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第二個方式,叫作:我錯了

任何一個完整的人,都是由光明和陰影兩個部分組成的,我們總會本能性的推卸責任,總是習慣性的把陰影的一面展現給對方,在溝通中,理性的承認自己的不足,一句我錯了並不能否認你,因為這一句話你會得到更多,還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對你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助力。

第三個方式,叫作:我要說

在面對一些衝突性問題的時候,選擇心平氣和地和對方溝通,而不是直接通過某種行為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比方說,在和另一半吵架的時候,連話都不說,就選擇離家出走……

當真實的自我被這樣掩蓋之後,也意味著別人很難和你發生連接,愛與被愛的體驗也很難在你的身上呈現,這就需要你放下防禦,真實地表達自己,訴說自己的恐懼、自己的渴望、自己的嚮往。你可能會遭遇被拒絕、被嘲笑,但是你也贏得了對自我的忠誠。

真誠的表達自我,不是自我貶低,而是一個人面對自我的勇氣。

真誠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最高級別的情商

真誠是一個人情商的體驗,是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以你為鏡,回看自身。

生活就是這樣,你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別人,別人就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回報你,更像是一面鏡子,你笑他也跟著笑,你哭得到的不可能是笑。這不僅是生活,更是人際關係的準則,也是一個人情商高低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