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烈士後人與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取得聯繫

3位烈士后人与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取得联系

郭存旺祭奠郭北宸烈士

3位烈士后人与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取得联系

崔巖的女兒和外孫女合影

3位烈士后人与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取得联系

程繼業夫婦和兒子兒媳到程仲一烈士犧牲地尋訪

3月19日,《北方新報》攜手今日頭條,發起尋找烈士後人活動,目前已有3位烈士後人與《北方新報》記者取得聯繫,清明節當天郭北宸烈士的侄孫郭存旺從山西老家趕來,代表郭家後人祭拜先烈。崔巖烈士的侄子崔志增說,崔家後人終於知道了崔巖烈士骨灰安放的確切地點,希望能將烈士的骨灰遷回故鄉,而程仲一烈士的兒媳則一直在收集烈士的相關資料,希望完成愛人的遺願,為未曾謀面的父親出一本畫冊。

後人第一次祭拜郭北宸

4月5日,郭北宸烈士的侄孫郭存旺從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郭家窯鄉助馬堡村,來到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祭奠先烈。在烈士陵園的紀念堂,郭存旺敬獻了鮮花,並鞠躬致敬。這次祭奠,承載著山西老家郭家後人多年的心願。在烈士犧牲多年後,郭家的後人終於找到了安放他骨灰的地方。

郭存旺告訴記者,自己的爺爺和郭北宸烈士是親兄弟,所以他叫郭北宸烈士為二爺爺。郭家四代務農,只有二爺爺靠讀書走上革命道路,因此他一直是家族的驕傲。二爺爺成家後就離開了家鄉,而他被捕後二奶奶輾轉回到山西老家,並一直在這裡生活到老年。二爺爺和二奶奶有個女兒,大學畢業後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工作,在2009年左右去世。

二爺爺離開家鄉那年,正是父親出生的時候,父親郭懷玉的名字還是二爺爺給起的。父親郭懷玉如今還住在當年二爺爺及爺爺、太爺爺共同居住的院子裡。二爺爺離開家鄉後再也沒有回來過,家人也從此沒了他的音訊。1953年,在二爺爺犧牲11年後,家人才知道他不在了,太爺爺曾去濟南等地尋找二爺爺安葬的地方,一直沒有找到,太爺爺也是帶著這個遺憾離開了人世。

郭北宸,又名郭俊卿,字墨園,1912年出生於助馬堡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0年8月,任中共後套特委書記。12月中旬,他在赴伊盟(現鄂爾多斯市)向上級黨組織彙報工作時,由於叛徒告密被捕。1942年8月,郭北宸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押赴刑場,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0歲。

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主任於向東表示:“當年,郭北宸在河套地區被敵特殺害,遺體被就近埋葬。1953年,郭北宸烈士的遺骨與綏東、綏南、綏西、綏北66位革命烈士的遺骨被統一遷葬至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哈拉沁烈士陵園,並於1960年立碑。1980年,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建設完工。同年,郭北宸烈士的骨灰遷到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堂安放。”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聽說二爺爺安葬在內蒙古,父親曾帶著妹妹來過一次內蒙古,從那之後山西老家的郭家後人再沒有得到郭北宸烈士的任何消息。直到今年3月份,《北方新報》和今日頭條聯合發起尋找烈士後人的活動,郭存旺的侄子在網上看到相關報道,並聯繫了《北方新報》的記者,郭家人便有了來呼和浩特祭掃的想法。

郭存旺說,現在他保存的二爺爺僅有的遺物就是他曾經讀過的兩本書,一本《中國革命史》和一本《三民主義》。如今,山西老家還有郭北宸烈士兩個外甥和兩個侄子,都是80多歲了。村裡的老人不斷去世,能講述郭北宸烈士故事的人差不多都沒有了。

郭存旺告訴記者,今後每個清明節,他都會代表郭家後人來給郭北宸烈士掃墓,也希望通過這樣的行動影響後輩們,記住烈士的事蹟,傳播烈士的精神。郭存旺還託記者收集郭北宸烈士的相關資料,讓後人更多地瞭解烈士的生平。

希望伯伯葉落歸根

“崔巖烈士跟我父親是叔伯兄弟,所以我應該叫他伯伯。他參加革命之後離開了河北南宮老家,就沒有回來過,從此家人也再沒有他的音訊。很多年前,我父親也多方打聽過伯伯的消息,卻一直沒有結果。有人說解放後他在北京的部長樓住,也有人說他去了臺灣。直到《北方新報》和今日頭條發起尋找烈士後人活動後,我們才知道伯伯安葬的地方。”3月24日,崔巖烈士的侄子崔志增給記者打來電話說。在看本報報道後,崔志增第一時間聯繫到記者。

崔巖(又名崔碧天、崔樹堂)1913年出生於河北省南宮縣,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奔赴山西抗日前線,投身於抗日事業,歷任中共靜樂縣委書記和中共靜樂中心縣委、靜樂地委宣傳部長等職。1940年7月,崔巖奉命調到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工作,1943年初,崔巖任中共綏南地委書記。4月8日,崔巖和歸涼縣長原明等率縣遊擊大隊20人在旭泥壩村開展工作時,被國民黨防共一師騎兵包圍,壯烈犧牲,時年30歲。

目前,崔志增一家仍生活在崔巖烈士的家鄉河北省南宮市。崔志增說,他小的時候曾經聽說過伯伯有個女兒叫徵子,也來過南宮老家,但是後來就斷了聯繫。聽記者說徵子已經去世了,但還有個女兒在北京時,崔志增希望能聯繫到這位親人。崔志增表示,多年來崔家人一直在尋找崔巖烈士的下落,希望能將崔巖烈士的骨灰遷回家鄉安葬。

通過南宮市當地的居委會幹部,4月初記者聯繫到了崔巖烈士的外孫女程海。程海告訴記者,姥爺犧牲後,姥姥就帶著媽媽去了北京。媽媽原名徐徵子,是長征路上的孩子,後來為了紀念生父,改名為崔巖。前些年因病去世了。媽媽在病中跟外界的聯繫漸少,就逐漸失去了河北老家親人的消息。

媽媽去世後,程海經常到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祭拜姥爺,只是沒有跟陵園方面聯繫。去年十一期間,程海還曾帶兒子到呼和浩特祭掃。程海希望今後孩子也能記住太姥爺的故事,能經常來看望他。聽說《北方新報》和今日頭條的這次尋找烈士後人的活動,還找到了在河北老家的親人,程海很高興。她表示會盡快與老家的親人們聯繫。

瞭解到崔志增的想法後,程海告訴記者,對遷骨灰的事情她沒有意見。他還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時,太姥爺曾經和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提出過相同的想法,而程海給記者提供的一封1955年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給他的回信並沒有支持他的請求。程海說,如果能將骨灰遷回,也是實現了太姥爺生前的夙願。程海希望,安葬姥爺骨灰時,能將媽媽的照片一起安葬,讓他們父女二人能永遠相伴。清明節的晚上,程海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寫到“我想姥爺應該也想回家了……”

想給父親出本畫冊

“今年清明節我本打算去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祭奠父親程仲一烈士,但是由於家鄉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學邀請,做個愛國主義教育的演講,我需要準備,就沒能去成內蒙古……”4月5日,修素娥在電話裡告訴記者。

修素娥是程仲一烈士的兒媳,在3月19日本報與今日頭條聯手發起尋找烈士後人活動後,與記者取得聯繫,隨後記者通過電話和微信,多次與修素娥進行溝通。修素娥告訴記者,目前她一個人在北京生活,主要是在收集程仲一烈士的相關資料,想給程仲一烈士出本畫冊,這也是她愛人程繼業的遺願。這本畫冊她還沒考慮過出版,只是想給家人留作紀念,讓孩子們知道先輩的事蹟,讓烈士的精神永存。

修素娥的愛人程繼業與父親程仲一未曾謀面。1943年3月29日,程繼業在山西出生時,程仲一正在大青山抗日前線作戰,那一年程仲一本來回了一次老家,有機會去看看妻兒,但是因為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並未回家,於是父子倆一生中唯一一次可能的見面也並未實現,1944年2月,程仲一犧牲在內蒙古涼城縣。

程仲一1916年12月16日出生,原名程重遠,字必達,是山西省五寨縣梁家坪村人。1943年,程仲一調任綏南專署專員,帶領武工隊經常活動在崞縣窯子、三道溝、公雞咀一帶,神出鬼沒地襲擾敵人,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大大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志。1944年2月8日,程仲一帶領部分游擊隊員在歸涼縣崞縣夭附近的郭木匠溝宿營時被敵人包圍。次日凌晨,因寡不敵眾,與其他幾名同志一起壯烈犧牲,年僅28歲。

1968年,從北京航空學院畢業,即將分配到瀋陽工作時,程繼業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養父的勸導下,程繼業將原名劉海龍改為程繼業。

1983年程繼業出差來呼和浩特市,特意去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祭拜,這是他與生父第一次相聚。2005年,程繼業和修素娥帶著兒子兒媳再次來到內蒙古,祭拜程仲一烈士,還走訪了烈士戰鬥和犧牲的地方。

修素娥告訴記者,父親程仲一生前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目前網上常見的照片是程繼業在父親同年齡段時的照片,在母親的指導意見下PS合成的,因此能夠找到父親生前照片一直是程繼業和修素娥的心願,程繼業還收集了很多關於生父的資料,想給父親出一本畫冊。

程繼業2016年去世,在他去世後修素娥擔負起畫冊後續工作。如今,修素娥兒子全家移民海外,修素娥則要留在國內,繼續完成沒有做完的工作,也代她的愛人經常到烈士陵園祭掃程仲一烈士。聽說明年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要建烈士墓,安葬烈士骨灰,修素娥表示到時候她一定會去參加。

目前,《北方新報》和今日頭條仍未找到後人的烈士有:陳金龍,犧牲於1939年,湖北省天門縣人;王聚德(1911~1941),陝西省清澗縣王家山人;王賢光(1913~1941),湖北省沔陽縣人;陳一華(1911~1939)原名陳凱,四川宣漢南華壩村人;張雲峰(1906~1945),四川達縣地區巴中人;劉洪雄(1907~1940),原名劉典,內蒙古土默特旗騰家營村人。

如果您有這些革命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歡迎聯繫頭條尋人或北方新報社: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471-6651113。文·攝影/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查 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