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成立過程是怎麼樣?

大東北的小豆包


1917年爆發的以資產階級革命為主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俄羅斯帝國也因此解體。臨時政府預備通過選舉,產生新的國民代表大會。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軍事上的失利,及主要城市的食物極度短缺,使社會動盪持續加劇,一場新的革命在所難免。

與此同時,被稱為“蘇維埃”的工人委員會,在許多城市掌握了主導權。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藉機發動了俄歷1917年11月、公曆10月的街頭武裝起義,史稱“十月革命”。赤衛隊攻佔冬宮,結束了臨時政府,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全面掌權。

但是接下來,資產階級領導的白軍,和布爾什維克領導的紅軍,展開了3年的內戰,直到1923年,才以紅軍的勝利徹底告終。內戰期間,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形成了政治和軍事同盟。

1922年12月28日,來自上述6個國家的代表團,在莫斯科共同簽署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宣言》、《蘇維埃社會義義共和國聯盟成立條約》。同年12月30日召開的第一屆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大劇院,向全世界正式宣告了蘇聯的成立。

列寧因為生病,沒能參加此次代表大會。新成立的蘇聯,繼承的基本上還是被推翻的沙俄帝國的疆土。由於俄羅斯特殊的地理位置,列寧最早設想的新國家名稱是“歐亞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但經過幾番討論後更名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為了讓更多的國家加入“偉大的蘇維埃”,讓布爾什維克主義在更廣泛的土地上取得勝利,列寧最早提出了“蘇維埃聯邦”這一概念,強調以大會的形式,建立一個合作、協調、互助的委員會,或者叫“部長會議”,指導各聯邦國發展。

蘇聯剛成立時,只有6個加盟共和國。1924年和1929年,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先後加入了蘇聯。1936年,原來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獨立的加盟共和國的身份,加入了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以佔領、戰爭等形式,將摩爾多瓦、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並了進來。至此,蘇聯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成為東西距離超過10000公里橫跨11個時區、南北距離超過7200公里有5個氣候區、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世界真的很大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蘇聯的成立是世界歷史上驚天動地的事件,直接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走向。

那麼這個令世界顫抖的紅色帝國到底是怎樣建立的呢?靜夜史認為蘇聯的建立和兩個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是列寧,二是斯大林。

作為執政風格完全不同的蘇聯領袖,列寧和斯大林在蘇聯前期分別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決定了蘇聯的歷史走向。

而如果說列寧是建立和鞏固了蘇聯,斯大林則是將蘇聯帶向了更高的臺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摧毀了老態龍鍾的沙俄帝國,經歷了二月革命的狂風驟雨後,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開啟了俄羅斯歷史上的新篇章。

在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與德國媾和,簽訂了屈辱的《佈列斯特和約》後退出一戰,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隨後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經過三年浴血奮戰,取得了反干涉戰爭的輝煌勝利。

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革命的偉大導師,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後認為,世界範圍內的無產階級革命浪潮已經到來。所以世界範圍內各大民族的無產階級應當成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而後以自願的方式加入蘇維埃聯盟中。

而俄羅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首發地,境內人數較多的民族也應成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並加入蘇聯,於是白羅斯、烏克蘭、俄羅斯、外高加索聯盟等蘇維埃政權紛紛成立,並在1922年以平等身份共同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是蘇聯的偉大開端。

而後遵照列寧思想的指引,烏茲別克與土庫曼於1924年加入蘇聯;塔吉克於1929年加入蘇聯;1936年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也併入蘇聯。

1936年外高加索聯邦解散,內部的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作為加盟國併入蘇聯。

不過在1924年列寧去世後,繼任的斯大林雖然遵守了列寧關於蘇聯成立的“平等”和“自願”原則,但在內容上進行了大幅度修改。

早在列寧在世時,奉行“大俄羅斯”主義的斯大林,就提出以“各加盟國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併入俄羅斯聯邦”的形式組成蘇聯,遭到列寧的強烈批評。

而在列寧去世後,斯大林在“大俄羅斯”主義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肯定了各加盟國自願加入和退出蘇聯的權利,但在斯大林的運作下,俄羅斯聯邦的地位被大幅度提升,其他加盟國地位則不斷下降,各加盟國在事實上淪為俄羅斯聯邦的州或者自治區。

通過這樣的方式,斯大林有效彌補了列寧組建蘇聯凝聚力不強的缺點,使蘇維埃聯盟更加穩固,但卻極大傷害了除俄羅斯之外所有加盟國的利益。

二戰爆發前,蘇聯從國土安全的角度出發,斯大林同希特勒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劃定了蘇德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二戰爆發後,蘇聯於1939年9月17日出兵波蘭東部,奪回了一戰時期失去的西白羅斯和西烏克蘭地區;

1939年11月為增加列寧格勒縱深,蘇聯對芬蘭宣戰,付出慘重代價後,奪取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峽地區,成立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並於1956年併入俄羅斯聯邦;

1940年3月,蘇聯紅軍強行開進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將三國併入蘇聯版圖;

1940年6月,蘇聯紅軍從羅馬尼亞手中奪取比薩拉比亞,成立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1944年,在曾屬我國飛地唐努烏梁海上建立的圖瓦共和國被蘇聯接納,併入俄羅斯聯邦。

1945年德國戰敗後,原屬德國的東普魯士被蘇聯和波蘭瓜分,北部命名為加里寧格勒併入俄羅斯聯邦。

通過瘋狂而野蠻的擴張,斯大林將蘇聯版圖推向極盛。同時斯大林創立的“斯大林模式”與“大俄羅斯”主義高度契合,使蘇聯成為大號的俄羅斯。

不過雖然斯大林的做法使蘇聯內部更加團結,但隨著斯大林模式的積重難返,“大俄羅斯”主義之下的蘇聯,最終也難逃分崩離析的命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蘇聯建立於1922年12月30日,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是它的簡稱。蘇聯一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是當時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比中國領土面積的兩倍還要多。

提起蘇聯的成立,就不得不提起沙皇俄國。由於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迅速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沙皇俄國和清王朝一樣,在當時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不過當時清王朝正沉迷在康乾盛世之中,而俄國的彼得大帝為此決心改革。他推行西化教育,鼓勵向西方學習,特別注重引進軍事技術。

改革之後的沙皇俄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比如工業化速度更加迅速,從1860年到1913年,俄國的工業產量以5%的平均速度增長,成為了世界第五。但是俄羅斯改革並不徹底,它發展存在很大的問題,特別是沙皇專制統治仍然存在。在當時的沙皇俄國,國內是絕大多數的農民飽受剝削和壓榨;國外則是俄國和德國、日本等國的矛盾衝突。可以說20世紀初的沙皇俄國處於各種矛盾的中心。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沙皇政府軍隊作戰失敗,從而引發了俄國現代歷史上的第一次革命。1905年,俄國數萬的工人舉行遊行示威,可是沙皇殘酷的槍殺了這些人。其後,俄國爆發了更大規模的罷工行動。在沃茲涅先斯克,工人成立了第一個蘇維埃。不過1905革命還是失敗了,從1906年到1907年,沙皇設立的戰地法庭共判決5000多起死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這場戰爭中,沙皇俄國幾乎20%的青壯男性都在軍隊中。1917年,俄國總人口15360萬人,而陸海空軍居然高達1100萬人。到1917年,沙皇俄國共有700萬人在戰爭中傷亡。在這種情況下,沙皇依然苦苦支撐,不肯締結合約。

前線全面潰敗,士兵紛紛跑回國內。當時士兵軍心渙散,布爾什維克以“要地主的土地而不要君士坦丁堡!”的口號吸引了無數士兵加入了革命。1917年2月,看似無比強大的沙皇政權突然被推翻。布爾什維克從2月到10月,由2.4萬人發展到了20萬人。

10月24日,托洛茨基指揮發動了武裝起義,並取得了成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這便是我們大多數人熟悉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

十月革命後,列寧廢除了沙皇的民族壓迫政策。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沙皇俄國的民族政策。沙皇俄國是以俄羅斯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大帝國。全國共有100多個民族。根據1897年的人口統計數據,俄羅斯族佔總人口的44%,而其他民族則佔56%。沙皇俄國是一個完全依靠自身武力維持統治的。它對國內的其他民族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比如禁止它們的語言,強迫它們信東正教。沙皇俄國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甚至還不承認它們是單獨的民族。

可以說列寧的這個做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民族紛紛建立了本民族的蘇維埃共和國。由於蘇維埃的成立,必然會引起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所以這些自然而然就聯合起來了。畢竟沙俄時期,它們本身就是一個國家。

斯大林後來提出了各個蘇維埃共和國可以根據自治原則加入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斯大林的自治方案顯然會遭到了很多國家的抵制。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列寧也反對這個方案,畢竟他認為各個蘇維埃應該平等,不能搞大俄羅斯沙文主義。

因此,1922年十月全會提出共同組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決議。這個決議得到了各個蘇維埃共和國的響應和支持。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正式成立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蘇聯是通過軍事脅迫和武力擴張建立起來的。



1.如果想要了解蘇聯的成立,那麼首先要講解一下沙皇俄國崛起的歷史。蘇聯的前身是沙皇俄國,而俄國只有1100年的歷史。古代的俄羅斯國力弱小,經常遭到外族入侵,其中蒙古人就統治了俄羅斯幾百年。因此俄羅斯民族的血液裡流淌著蒙古人的基因,這讓俄羅斯民族與其他歐洲民族相比更加野蠻。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俄羅斯已經從一個東歐地區的內陸國家,發展成為一個地跨歐洲、亞洲、北美洲的超級大國。俄羅斯先後吞併了西伯利亞、遠東、中亞、高加索、東歐、北歐等大片地區。用軍事手段脅迫和奴役大量的民族。直到1910年沙皇俄國已經擁有了22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俄羅斯最鼎盛的時期。



2.沙皇俄國用軍事手段征服了二百多個民族,這也導致俄羅斯國內存在著歷史矛盾、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就在沙皇俄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國內的民族矛盾愈演愈烈。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列寧領導的蘇俄政府,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可是面對德國的壓力和民族矛盾,列寧依據民族自決原則允許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蘭、芬蘭獨立。但是蘇聯在1940年又強行吞併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並且把芬蘭、德國、波蘭、斯洛伐克、日本、羅馬尼亞、外蒙古的“唐努烏梁海”等很多地區併入了蘇聯的版圖。因此蘇聯確實是依靠威脅迫其他國家而建立起來的。



3.蘇聯吞併這些國家的領土,自然會遭到這些國家人民的反抗。因此,蘇聯對那些反抗蘇聯統治的民族,進行了民族流放和種族滅絕大屠殺。其中蘇聯把幾萬名波羅的海三國的人民,流放到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讓他們自生自滅。斯大林又把20多萬車臣人,從高加索地區流放到哈薩克斯坦,造成幾萬車臣人在流放的路上,因為缺醫少藥和疾病的折磨而死亡。烏克蘭人民也不願意接受蘇聯的統治,他們不願意向蘇聯供應更多的糧食。因此斯大林下令在烏克蘭成立搜糧隊,把烏克蘭農民手裡的糧食和種子全部收走。導致烏克蘭在1932至1933年出現了大饑荒,餓死了700萬烏克蘭人。蘇聯通過這種民族滅絕政策,減少了反對蘇聯統治的聲音,暫時解決了民族矛盾,可是又加深了其他民族與俄羅斯族的仇恨。1991年在蘇聯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導致這些民族矛盾被激發,最終使蘇聯解體。


杜達特洛夫斯基


蘇聯的正式名稱叫做“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曾經擁有匹敵美國的軍事力量。前蘇聯由15個加盟國家按照自願的原則組成,並奉行社會主義制度,由蘇共執政,統治核心位於莫斯科。那麼,蘇聯是如何形成的呢?

時間需回到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當時俄羅斯爆發十月革命,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22年12月,在俄羅斯的努力下,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南高加索聯邦同意了加入社會主義聯盟的決議,與俄羅斯共同組成了名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聯邦國家,簡稱“蘇聯”。這4個國家就是蘇聯最初的4個加盟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


(歷代蘇聯領導人)

在蘇聯國內,各加盟國的軍事權和外交權都要上交給莫斯科中央(蘇聯首都)管理,但可以保留高度的自治權。此後,蘇聯便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吸收周圍國家,使加盟國數量從建國時的4個國家達到了後來的15個之多,疆域跨越了東歐、中亞、北亞在內的廣大地區。

1925年,土庫曼(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烏茲別克斯坦)加入蘇聯;1931年,塔吉克(塔吉克斯坦)加入蘇聯;1936年,哈薩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吉爾吉斯斯坦)加入蘇聯。同年,南高加索聯邦解體,分解出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依然加入蘇聯。1940年6月,蘇聯入侵波羅的海沿岸,脅迫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也加入蘇聯。



到1956年時,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數量已經固定為15個。按照地區劃分,它們分別位於東斯拉夫地區(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地區(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外高加索地區(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東歐地區(摩爾達維亞);中亞地區(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以上就是組成蘇聯的15個國家。


歷史的荒野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1922年12月30日建立到1991年12月25日解體,歷經了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和戈爾巴喬夫七任領導人共計近七十年的歷史。

同時,蘇聯是是當時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國家。疆域極廣,主要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執政的聯邦制國家。

同時還是原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而蘇聯的成立過程,更是我們值得研究的話題。蘇聯是一個在戰火中誕生的國家,我們可以通過研究1917年——1923年的這段歷史來研究蘇聯的成立過程是怎樣的。

為了便於研究,我們把時間分成兩段:以十月革命為分界線,來研究蘇聯成立的過程。

十月革命前

在十月革命前,我們可以用一首打油詩來描述。有詩曰:

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綱指方向。七月流血拋幻想,十月革命現曙光。

這首打油詩可以講述十月革命前的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帝國與德國軍隊作戰節節敗退,大批軍人戰死沙場,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反戰運動日益高漲。終於在1917年3月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臺,結束了三百多年羅曼諾夫王朝對俄羅斯帝國的統治。

二月革命之後,俄國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在這樣危機四伏的局面下,列寧與1917年4月17日發表了四月提綱,指明瞭方向。然而,正當布爾什維克黨對廣大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工作,繼續推進革命的時候,七月流血事件發生了。

1917年11月7日,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十月革命開始裡世界歷史的新紀元!

十月革命後

十月革命後,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和國內叛軍不甘心失敗,組織了軍隊企圖將這個新生的國家扼殺在搖籃之中。最終,在列寧的領導下,經過三年的戰爭,粉碎了敵人對這個新生國家的進攻。

之後,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召開了蘇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這個會議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誕生了!

因此,通過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瞭解蘇聯是如何成立的:蘇聯在戰火中誕生!


Minecraft軍長解說


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曾經除美國外社會主義陣營的超級大國,最早成立於1922年12月30日。在1991年12月26日解體。

蘇聯的成立要從俄國十月革命開始說起,1917年俄國先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倒臺,同年10月,爆發十月革命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第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建立,在沙皇統治時期,沙皇俄國不斷的吞佔侵犯其他國家,十月革命後俄國境內,很多民族地區紛紛宣佈獨立成立共和國。

蘇俄高層並不希望俄國分裂,當時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等國也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有自己的蘇維埃代表大會,最初斯大林想要其他蘇維埃共和國以自治過加入俄羅斯聯邦,後來列寧提出各國以平等自願原則加入蘇維埃共和國聯盟,沒過多久,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白俄羅斯、高加索加入蘇聯。

1922年,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以高加索聯邦身份加入蘇聯,1924年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加入蘇聯,1929年塔吉克加入蘇聯,1940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加入蘇聯。

到了1956年蘇聯加盟共和國共計15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玄坤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老梁是一個能扯多大就扯多大的主,但瞅著題主的這個題目,心裡有點發虛,感覺咱還是簡略的說一下就得了,這題目也忒大了點。

說道這,就有人戳著老梁的腦門說:“能有多大,幾句話的事,看把你能?”

別,說兩句,您先聽著,這蘇聯他有100多個民族,比咱大華夏都翻了一倍都不止,這主體民族也就是咱常說的大毛——俄羅斯人僅僅佔了51%,這二毛也就是烏克蘭人佔了15%,當然這倆大兄弟現如今已經鬧掰了,瞅著對方不順眼互相放冷炮,剩下一堆雜七雜八的小毛佔了34%,你都想不到這些民族中還有猶太人和德意志人,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

這第二句,蘇聯有200多種語言,當老梁第一次知道的時候,一腦門子汗珠子,這也叫個事?這其中包括官方的非官方的以及方言,斯拉夫語佔了75%,而咱們所知道的俄語只是斯拉夫語中的東斯拉夫語。

哇!好複雜的樣子。

當然,從這裡我們就知道蘇聯成立時是如何的艱辛了。

所以想要了解蘇聯的成立,咱還得從沙皇時代簡單的聊幾句。

沙皇時代

想當年還是單一民族的的時候,大毛那叫個家徒四壁,家裡窮的就剩下四堵滿是窟窿眼的牆,至於屋頂,不知道是哪個年月的時候被大風颳跑了。


有一天不知道這大毛被誰勾起來了小心思,一心想要看看大海的樣子,這不擼起袖子,從牆角挖出個滿是窟窿眼的頭盔套上,把牆拆了挖出一板磚,摸著倆大鼻涕,瘋了似的向著大海的方向揍了過去。

你還別說這大毛腦袋上的領導換了可不止一波,但這念想就一直沒有斷過,這不一揍就是好幾百年,得這海也看了,這地頭也變大了。

大毛也從一個比指甲蓋大一點的內陸國,逐漸就變成了一橫跨亞歐大陸,捎帶還佔著北美洲的大國,屁股下面坐擁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那叫個肥呀,那個時候歐洲要是有個什麼事,這大毛就充當一和事佬,調節調節,不過這調節調節的土地又變大了,歐洲人才發現大毛就不是個東西。

這不當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的時候,大毛國內積壓了好幾百年的民族矛盾爆發了。

你想啊,這前邊大毛和一戰時期的德國人幹,這幹仗總得死人是不,但這次死的也忒多了點,再加上死了這麼多人,還被德國人攆著打。

這擱誰身上,誰受得了,咚的一聲這大毛的國內可就炸開了鍋,1917年一個二月革命,沙皇就被踹下了皇位,這沙皇時代就正式結束,被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裡。

蘇聯的成立

大毛的國內那叫個亂,資產階級組建了臨時政府,有著堅定信仰的士兵代表了蘇維埃,這倆本來就敵視的階級蹲了一個辦公室,你說能有個好嗎?

這個時候,士兵代表比較茫然,作為偉人的領袖列寧站了出來,在四月的時候提出了四月提綱,讓茫然的士兵代表看到了前方的燈塔,知道了自己奮鬥的目標是什麼,更加堅定了他們的信仰,並且將這些信仰向著廣大群眾進行宣傳。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扣著大黃牙一瞅,這還得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們還是明白的,就想著用外部戰爭來掩蓋國內的亂象(沙皇用過的老套路了),向著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發動了進攻。

老梁覺得這幫傢伙,這腦袋一定是被門夾了,一下還幹倆,這能好嗎?十天被吃掉了六萬的大毛,這國內可就亂了,臨時政府腦子放火上一烤,熟了,這就派大兵進行鎮壓,這就到了七月十六日,600多工人躺在了血泊之中,這就是著名的七月流血事件。

這矛盾已經是見了血了,到了不死不休的時刻,10月25日,士兵代表就發動了起義,士兵們先是佔領了一艘巡洋艦,得這艦正在大修,沒彈藥,好吧士兵們向著臨時政府所在的冬宮放了幾跑空包彈,一般人就衝向了冬宮。

您說臨時政府這幫人的心也不是一般的大,都這個時候了,身邊就放了一婦女營外加一個士官生營,這倆營被人群一卷,跟著也就到了冬宮大門口了,守在裡面的防衛長官一瞅,自己個就打開了大門,歡迎起義的士兵,並將士兵引導進入到臨時政府部長先生們開會的地方。

就這麼不費一槍一彈,將臨時政府的大腦殼們幾乎都抓了起來,當然這並不表明起義就勝利了,這不11月6日的時候,二十多萬革命士兵外加起義工人用了三天的時間,將臨時政府給徹底的廢掉,所有要員除了一個,其他都全部歸案。這就是著名的十月革命。

革命勝利之後

放眼全世界,不是資產階級國家就是封建王朝,這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看著紅色政權,那叫個不舒服,再加上大毛內部一些叛軍,得這倆幫人一拍即合,又組建了軍隊,要拿紅色蘇聯開刀。

這個時候的大毛不樂意了,在列寧的帶領下用了三年的時間,將這幫人從自己的地頭上給趕了出去。

“有膽你就給爺們放馬過來!爺們從小就是被嚇大!”大毛在1922年12月30日的時候,對著全世界的敵人吼了一句。

得這幫傢伙頂著被揍的灰頭土臉的大臉蛋子,蹲牆角假裝看不見聽不到。

那麼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紅色蘇聯就此站在了人類歷史的舞臺之上了。


梁老師說歷史


需要指出的是,蘇聯的建立並非像沙俄那樣依靠戰爭、強力吞併,當時它是得到各民族國家認同和接受的。首先他是在前沙俄勢力版圖基礎上恢復組建了新國家: 蘇聯。其政治基礎是各國共產黨,譬如烏克蘭有自己的共產黨中央,而且布爾什維克是統一的;行政基礎是加盟的國家原本就是沙俄的後院。

眾多人往往把沙俄與蘇俄混淆,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國家政體。十八世紀起沙俄征服吞併了包括中亞的大片土地,到1913年,俄國就成為擁有2280平方公里的龐大帝國。所以說沙俄史就是一部擴張史。

俄國擴張的歷史決定了它與所吞併國家的千絲萬縷的關係。 蘇聯的本身不是擴張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是歷史的傳承。遺憾的是,蘇聯後來某些極端的政策,加深了沙俄時期就存在的民族矛盾和離心傾向,斯大林粗暴偏執的民族政策更加固化了這一傾向。因此,蘇聯的最終解體也是歷史的必然。


掌上三言兩語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合併而成的社會主義聯邦制國家。



蘇聯憲法規定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雖說權力高度集中,但這15個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最高領導人。


這15個加盟共和國有自己的基本憲法。有自己可支配的武裝,當有一個強硬的領導人統治時,內部矛盾不突出大家還能擰成一股繩。如果對統治感到不滿,或受到外部勢力的顏色革命。……就有著極高的崩盤危險。九一年前蘇聯的解體就說明了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