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萬山:“摸著石頭過河”探索發展新模式

貴州萬山:

“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發展模式

贵州万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展新模式

近年來,萬山區積極探索黨建多元化建設,解決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最薄弱環節,通過“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初步建立起符合萬山經濟發展、民生工程、產業推動多維度黨建模式,解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難點,實現黨組織更廣的覆蓋率,更強的戰鬥力。

贵州万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展新模式

探索樓宇黨委模式,讓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活起來。為解決非公企業黨組織生活沒有標準化、規範化陣地,黨員找不到歸屬感等相關問題,萬山區積極成立謝橋新區樓宇黨委,按照“建立三重保障、創新三項服務、豐富二個載體”思路,為非公企業黨員打造了穩定的“營盤”,吸引越來越多的非公企業主動到萬山區投資興業,提升非公黨建活力。一是建立“三重保障”。建立用人保障機制,實行上派兼職、選派掛任、選拔選舉、選聘任用的選人用人機制,配強樓宇黨委班子隊伍。現黨委有書記1名,副書記 3名,委員7名,黨務工作者2名。建立運行保障機制,成立17個黨支部,覆蓋35家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員254名。對不具備成立黨支部的非公企業選派黨建指導員,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採取財政撥付、黨費反補、企業自籌的形式落實經費,保障黨委工作有序開展。二是創新“三項服務”。推行“三四五”工作法,“三機制”指一企一檔、一企一診、一企一策,樓宇黨委建立企業發展檔案35個,包含了企業運行及黨建工作完成情況等,每月召開“義診會”,針對黨組織開展活動不正常、黨員發展不力等問題,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解決措施,幫助企業健康發展。“四服務”指服務新區、服務黨員、服務企業、服務員工,樓宇黨委主動為企業做好政策諮詢、業務指導等工作,讓企業和黨員享受到優質的服務。“五個一”指建設1個活動陣地,每月組織開展1次集中學習,每月組織開展1次活動,每名黨員聯繫1名職工,各黨支部和黨建指導員每年至少發展1名黨員,切實增強黨員思想意識,密切黨員與員工的聯繫。

三是豐富二個載體。開展“四微一體”活動(即:微學習、微關懷、微運動、微扶貧、一體驗)利用微信群引導黨員職工每日學習,並定期開展戶外體驗活動,提高黨員職工凝聚力。開展“評星定級”活動,對能保質保量完成黨建工作的非公企業記1顆星,連續得到5顆星的企業,將企業標誌展示在榮譽牆上,增強企業榮譽感。目前,上牆17家非公企業標誌,激發了非公企業開展黨建工作的積極性。《萬山創建樓宇黨委 聚民企螢光 增亮“雙創”激光》被《貴州日報》整版報道。

贵州万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展新模式

探索推進“移民黨建”工作,促使民心工程暖民心。為解決移民搬遷安置區管理難、服務難問題,萬山區做到精心規劃、精細管理、精準發力、精緻服務,推動基層黨建進社區、聯合辦公進社區、公共服務進社區、均衡教育進社區、技能培訓進社區,做到環境優美、服務優質、政策優厚、管理優化,確保搬遷戶生活水平不降低、服務保障不折質、家庭就業不漏一戶,真正讓移民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有保障”。一是精心謀劃,讓群眾住得舒心。萬山區把城市較好的地段讓位於搬遷戶,建設了一批舒適溫馨的安置區,每個移民安置區由黨組織服務管理,同時,推選出樓長及搬遷群眾代表,實現移民安置區民主治理,增強黨組織與搬遷群眾凝聚力。二是精細管理,讓群眾住得安心。建立黨員活動室,動員學歷高、覺悟高、樂於做群眾工作的群眾加入到黨員隊伍中來。開展黨員責任崗工作,每棟樓安排黨員負責管理,開展社情民意收集、日常走訪談心等工作,拓寬群眾議事渠道,保障合理訴求及時得到回應。三是精準發力,讓群眾住得順心。制定就醫政策,實行先看病後付費醫療服務,實現醫療機構結算系統與新農合、醫保中心“無縫鏈接”。制定就業政策,將小額貸款擔保與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政策結合,為搬遷群眾提供創業支持,黨支部採取增設公益性崗位、壯大集體經濟等方式,提供就業崗位,推薦就近務工,解決就業問題,增強群眾收入。制定就學政策,整合第六中學、第八中學等教育教學資源,並新建萬山紅幼兒園,實行“一對一”入學安置。
四是精緻服務,讓群眾住的開心。成立便民服務中心,開展一站式辦公,向群眾提供低保申請、醫保等服務。組建舞蹈隊,群眾茶餘飯後聚集一起跳廣場舞,豐富精神生活,提升市民意識,激發內生動力。成立群團組織,建立鄉愁館,為搬遷群眾搭建情感停靠的港灣,切實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組織積極開展各類慰問走訪活動,切實增強移民凝聚力、歸宿感,提升搬遷群眾的市民意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贵州万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展新模式

探索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實現基層組織建設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

緊緊圍繞產業脫貧做文章,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黨的工作延伸到產業中,使黨的組織優勢和產業發展優勢相互轉化、互融共建,逐步探索出一條“抓黨建、強組織、興產業、促脫貧”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徑。一是配強支部班子。在銅仁萬山九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設立黨支部,由九豐農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擔任支部書記,身份是黨員的企業高管擔任支部委員,進一步夯實人力基礎。二是推廣“九豐農業+”模式。以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以村為單位,在全區全面推廣標準化蔬菜大棚基地。從九豐農業公司精選9名技術骨幹,分配到9個鄉(街道)擔任科技副鄉長(副主任),專門負責九豐農業大棚蔬菜的技術推廣和培訓。創新“九豐農業+大棚基地+農戶”的大棚蔬菜技術培訓服務,由技術骨幹定期對各鄉鎮(街道)技術專幹、農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三是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大力推廣“入股分紅+村級積累+管理報酬”分配模式,引導貧困群眾以扶貧資金入股產業,成為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管理者。目前,我區村村建立合作社,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享受分紅,其中,622模式(即純利潤的60%用於貧困戶、20%用於村級積累、20%用於管理人員獎勵)被《人民日報》報道,並被全國黨員教育教材選編。

精彩推薦

戳進來,直播間第五十一期來咯!

銅仁:大山深處來了支“特別戰鬥隊”

銅仁:“下抓兩級”抓實國企黨建工作

沿河:“黨建+”奏響脫貧攻堅最強音

贵州万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展新模式
贵州万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展新模式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贵州万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展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