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職工參保10年,辭職後轉靈活就業身份參保5年,可以退休嗎?

法定退休年齡中男性到達60週歲可以辦理退休,女性中女職工可以在50週歲辦理退休,女幹部需要到55週歲辦理退休,而且縣處級女幹部與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技術人員可以在到達55週歲後靈活選擇是否延遲至60週歲退休。其中部分女性因為其他因素辭職後並未再就業,此時以靈活就業身份繼續參保後,退休年齡就會有所變化。

養老金的領取條件中除了需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外,還需要繳費年限滿15年或以上的要求,但是養老金繳費年限要求是累計計算繳費,所以有些女職工在失去工作後以靈活就業身份繼續參保,二者的繳費年限是可以累計疊加計算。比如女性職工在職期間參保時間達到10年,失去工作後以靈活就業身份參保5年,此時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但並非一定可以退休,需要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才可以辦理退休,然後按月領取養老金。

女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年齡因地區差異存在不同,具體原因是2001年以前已經有地區開始女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年齡是50週歲,在2001年開始規定女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年齡是55週歲,但是其中四川、湖北等地區仍然繼續執行50歲退休的規定至今,所以就形成了如今因為地區不同分為50週歲與55週歲的區別。當女職工轉為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後退休年齡並不一定可以繼續保持是50歲退休,具體需要根據在哪一個地區。

女職工在轉為靈活就業身份參保優劣勢都是存在。職工在失去工作後是無法繼續參加城鎮職工社保,此時五險就會出現斷繳現象,對於醫療報銷、生育報銷存在一定的影響在內,必須儘快尋找新的企業續繳社保。而一直處於未再就業的情況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又未滿最低年限要求時,就需要選擇以靈活就業身份繼續參保,以保證不會出現在到達退休年齡後無法領取養老金的現象發生。但是靈活就業身份參保養老保險交費比例就會提高,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繳費基數的8%,企業需要繳納20%(部分地區降至19%),靈活就業身份繳費比例為20%,但是其中也只有8%進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在保持同等水平的繳費基數繳費時,靈活就業人員會多出繳費基數的12%費用。

失去工作後繼續參保並非一定轉靈活就業身份參保,也可以轉為城鄉居民社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最低檔次僅為100元每年(部分地區漲至200元),繳費與之相比大大降低,但是城鄉居民養老金計算標準與職工養老金不相同,且養老保險遵循繳費越多養老金越多的“法則”,所以退休後養老金待遇與職工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醫療報銷比例也是如此。

最後一種情況是尋找一家企業“掛靠”,但是繳費肯定自己全部承擔。企業與職工社保繳費比例大概是3比1,也就是說採取掛靠的方法繼續參保繳費是以往的三倍,一般人很難承擔。三者前後比較之後,絕大多數人選擇以靈活就業身份繼續參保,繳費相比之下例略有上升,但是退休後待遇並未有所下降。

女性職工在因工作原因斷繳社保時,最便捷方法是尋找新的企業,部分人員因為個人因素無法繼續參加工作,就需要轉靈活就業身份繼續參保,但退休年齡並不能一定保證維持50歲退休。但是此時繳費年限滿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繳費年限需求可以選擇不繼續繳費,由於醫療保險女性最低繳費年限是20年,比養老保險高出5年,所以想要在退休後可以終身享受醫療保險帶來的醫療報銷等待遇需要累計繳費滿20年才可。

女性職工參保10年,辭職後轉靈活就業身份參保5年,可以退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