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與蘇聯有何不同?

Young_Aimi_am智元


蘇俄與蘇聯如果從字面上看是不一樣的,而從政權體制上來讀的話也有所區別。

但從實質性的行動上來看其實是一碼事!


蘇俄,說白了其實就是蘇維埃俄國,全稱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在十月革命期間一般直接的稱呼就是蘇維埃俄國。

1922年,俄羅斯大地上的內戰已經結束,一個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的提案被提上議事日程,為了區別和本著民族自願的目的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說白了,蘇俄是指的2200萬平方公里的俄羅斯大地,而蘇聯也是指的2200萬平方公里俄羅斯大地。


不管是1917年以後的布爾什維克政權,還是1922年以後的布爾什維克政權,都要在全俄羅斯大地上掛滿紅旗。

字面上的不同,並不代表著實際的意義有什麼區別。

蘇聯二字只是賦予了各個被沙俄時代強行掠為己有的民族以一定的權力和民主發言權,其實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蘇共中央。

而蘇俄二字只是把原沙俄時代的政權換成了紅色政權,沒有在名義上賦予其他民族一定的民主和自願的權利。


這是二者之間的區別!

既然是一個新的政權,既然是一個全新的國家,當然是要區別於舊的沙皇俄羅斯國家。

1917年之後的蘇維埃俄國,並不是把紅旗僅僅插在俄羅斯聯邦的土地上,而是在整個的俄國大地上都掀起了紅色的革命。

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平等原則組成的一個聯合體。

根據該協議,每一個加盟共和國有自願和自主的權力加入或者退出。

這一協議看似公平和自願,其實是為以後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難怪現在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一提起昔日的蘇聯之所以解體,第一個責怪的是列寧而不是戈爾巴喬夫。

但是普京的這一認識我認為是不足的,蘇聯的聯邦制也好,還是蘇維埃俄羅斯也好,整個帝國之所以解體和完蛋,並不完全是在體制上,而是在人為上。

在列寧之後的斯大林時期,和戈爾巴喬夫以前的時期,說是各個加盟共和國有平等和自願的協議,其實各個加盟共和國是壓根就沒有自主權的,全部聽命於蘇共中央委員會的。

在名義上是有自願和自主加入和退出的權利,但這個時候的每個加盟共和國,有誰敢有如此的膽量提出這個請求?

在斯大林時期,有這麼幾項罪名是最要命的:一是叛國罪,二是反革命罪,三是企圖殺害斯大林同志罪,四是外國間諜罪。


但凡是沾上這幾項罪名幾乎就是死罪,這時候的那些加盟共和國領導人,有誰還敢提出退出蘇聯?

正是在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後,放寬了各個加盟共和國的權利,再加上最高層的本身也在發生著顏色革命,才最終導致這個紅色的帝國徹底解體。


東方中華不敗


蘇俄成立於1917年,全稱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成立於1922年,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有人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總的來看,蘇俄是個聯邦制國家,蘇聯則是一個由多個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聯盟。但是,這個聯盟帶有主權性質,各加盟共和國都讓渡了自己的主權,即便蘇俄是蘇聯的主體國家,但其主權依然讓渡給了蘇聯。因此,在1922年之前,蘇俄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完全享有自己的主權,在1922年之後,蘇聯也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他繼承了所有加盟共和國的主權。

在過去,美國人有一種誤解,認為蘇聯就是蘇俄,將二者混為一談,甚至直接稱蘇聯人為“俄國人”。事實上,蘇俄只是蘇聯的一部分,蘇聯內部事務,也並不完全由俄國人做主。比如說,斯大林和赫魯曉夫都屬於強勢領導,但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赫魯曉夫是烏克蘭人。蘇聯成立後,建立屬於全民的“蘇聯意識”,是一個重大的挑戰,那就是盡最大可能去俄國化,去烏克蘭化,甚至於去格魯吉亞化,將所有加盟共和國的民族意識,統一整合為“蘇聯意識”。然而,蘇聯政府在民族問題上過於極端,非但沒有去除各個加盟共和國的民族意識,反而進一步激發了其主權意識。烏克蘭人和格魯吉亞人,甚至於蘇俄內部的少數群體,也覺醒了自己的民族意識,這不僅為蘇聯解體埋下了禍根,同時也為地區衝突埋下了伏筆。當然了,蘇聯政府最終還是建立了“蘇聯意識”,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壓制了各加盟共和國的民族意識,同時也實現了強有力的控制,確保了蘇聯政治的穩定性。

比較有趣的在於,蘇聯人的“蘇聯意識”和美國人的“美國意識”,都建立在戰爭的基礎上。美國在1776年成立後,最開始並不具備“美國意識”,弗吉尼亞州的人,認為自己是“弗吉尼亞人”,馬薩諸塞州的人,依然認為自己是“馬薩諸塞人”,他們都不完全認同“美國人”這個身份。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後,美國仍然是個“邦聯”,而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國家。在此時,美國只是個地理概念,還不能算是國家概念,北美人只是組建了一個“聯盟組織”,但是在1787年,美國通過了憲法,決定建立聯邦政府,聯邦取代了邦聯,各州讓渡了部分主權給予聯邦政府。從這時起,美國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國家。美國聯邦政府建立後,經歷了多次戰爭,最終美國各州也實現了融合,尤其是在“南北戰爭”結束後,聯邦政府掌握絕對的權威,各州再也無力抗衡聯邦,由此推動了法制進步,同時也推動了民族融合。“美國人”這個概念,才算真的被認同,因為在此之前,“奴隸主”正是反抗國家意識的主要勢力,而1865年之後,這個群體被掃進了歷史。即使在今天,德克薩斯州自詡為“孤星共和國”,部分人堅持認為自己是“德克薩斯人”,可是他也無法脫離美國,因為經過了上百年的發展,“美國人”這個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很難被逆轉。

蘇聯人的國家意識,脫胎於“蘇德戰爭”,這場戰爭也被蘇聯人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在戰爭爆發前,蘇聯內部存在諸多矛盾,民族矛盾也極為嚴重,但是敵人打進來了,就要專注於外部威脅。在此時,蘇聯內部的加盟共和國,最關心的是如何打敗侵略者,內部矛盾也被暫時擱置。在戰爭結束後,不僅納粹勢力被消滅,在蘇聯境內支持納粹的分裂勢力,也被消滅。蘇聯人在戰爭期間的團結一致,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這恰恰凝聚了“蘇聯意識”。毫無疑問,在1945年之後,蘇聯內部的各加盟共和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蘇聯是唯一的國家”這一觀念。“偉大的衛國戰爭”結束後,開啟了蘇聯歷史的新篇章,蘇聯人開始告別過去,開始全心全意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此時的蘇聯人是無比自豪的,自己成為了和美國比肩的“超級大國”,而在幾十年前,這片地區還處在農業時代。

蘇聯人擁有了核武器,人造衛星上了天,核潛艇下了海,國家自豪感越來越強。此時,不管是烏克蘭人還是俄羅斯人,都認為自己是“蘇聯人”,對於烏克蘭來說,是蘇聯的衛星上了天,是蘇聯的航母出了海,烏克蘭只是在這個環節中做出了貢獻,而不能將這個成果給獨佔。對面的美國,卻沒有看懂蘇聯的變化,他們依然天真的以為蘇聯就是“俄國”,他們將蘇聯的衛星,稱之為“俄國的衛星”,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美國人的狹隘,以至於在“冷戰”時期犯了太多錯誤,這都來源於美國自身的偏見,對蘇聯的認知並不理性,錯誤的將俄國人的民族性等同於蘇聯人的民族性。

只可惜,蘇聯政府並沒有滿足其境內各加盟共和國的期待,長期的內部矛盾,激發了各加盟共和國的民族意識,進一步引發了“主權意識”,使得蘇聯人傳承了數十年的“國家意識”毀於一旦。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彷彿一個必須要做手術的病人,卻自信滿滿的認為可以通過吃藥來治癒,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好不容易上了手術檯,可主刀醫生是個庸醫,直接治死了。


圖維坦


簡單說來,蘇俄是一個國家,而蘇聯是一群國家。

十月革命後,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即蘇俄。

蘇俄繼承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又是繼承自沙俄,所以蘇俄的版圖也是繼承自沙俄。

此時的蘇俄是一個國家。

蘇俄建立後,單獨和德國媾和,割讓大片土地,退出一戰,隨即開始了國內建設。割讓的土地,包括芬蘭、烏克蘭、白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庫爾蘭、波蘭東部地區。雖然此後一戰結束,德國戰敗,蘇俄趁機收回領土,但由於列強幹涉,未能全面收復,直到1940年二戰爆發後,斯大林才收回來蘇俄失去的幾乎全部土地。

蘇俄的存在時間很短,從1917年至1922年。

十月革命後,列寧主張在蘇俄推行聯邦制度,列寧的“民族自決”設想開始實踐。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如果不堅持民族自決權,它在完成本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革方面或幫助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方面的任務都是不能完成的。”

布爾什維克黨正是通過民族自決權的口號,支持俄羅斯帝國非俄羅斯各民族反對專制制度的民族解放鬥爭,贏得了各少數民族的支持,使其成為自己的戰略盟友。在1917年革命中布爾什維克黨正是通過民族自決權及聯邦制,迎合了民族要求,在俄羅斯帝國的廢墟上重建了統一的俄羅斯國家,後來又建立了蘇聯。

列寧認為,民族自決框架之下的各民族可以建立自己的國家,然後以加盟國的形式加入蘇聯,組成一個蘇維埃聯盟,所以蘇俄境內的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民族共和國,包括中亞五國。蘇聯成立時,聯邦主體本來只有4個共和國,到1936年,已經增加到了11個。

列寧的本意是通過民族自決加強蘇聯內部的民族融合,並賦予了各加盟國退出的權力,但事與願違,僅僅過了69年,蘇聯就宣告解體,各加盟國紛紛獨立。

所以,蘇俄是一個國家,而蘇聯是一個國家的聯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共產主義的曙光。然而,高中課本里面,都會標明十月革命後的沙俄轉變為的國家叫“蘇俄”,而在說到斯大林的時候,此時,“蘇俄”又改叫“蘇聯”了。


由於沒有太多的備註說明,因此很多同學都會搞不懂蘇俄與蘇聯之間的差別。那麼,蘇俄與蘇聯有何不同呢?答案是,蘇俄只是共產國際在北方俄國成功後的一個陣地代稱,而蘇聯,是聯合了沙俄周圍的所有共產主義國家的國家聯合體啊!



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了著名的“十月革命”,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就此誕生,人類歷史進入了全新的篇章。然而,有意思的是,當時被列寧帶領共產黨人攻下的沙俄在換名並非直接被稱為蘇聯,而是“蘇俄”。其實,這是由於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家法統上繼承的是之前的俄羅斯帝國和俄羅斯共和國,因此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全稱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



另外,沙俄在“二月革命”中崩潰後,原來沙俄的部分屬地,如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都走向了獨立或半獨立。而“十月革命”後,這些屬地也相繼地被共產國際拿下,成立了蘇維埃政權,例如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等等,與蘇俄是平等的國家關係。可見,此時的蘇俄只是與這些同屬蘇維埃陣營中的其中一個陣營。


1922年,沙俄的國內叛亂和外國干涉的基本解決後,列寧開始空出手來商議將所有的蘇維埃共產主義陣營聯合起來,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這個偉大又不失時機的決議得到了俄共(布)中央全會的通過。


1922年12月20日,蘇維埃俄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等國合併,正式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正式誕生。


直至1991年,這個偉大的共產主義國家聯合體才解散,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沙俄、蘇俄、蘇聯的區別》沈美華

2、《沙俄-蘇俄-蘇聯-獨聯體-俄羅斯聯邦》楊朔明


歷史研習社


“蘇聯”是蘇聯人和官方文件的自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的簡稱。理論上世界任何社會主義國家都可以申請加入。不限於俄族佔優勢的國家。甚至當年盛世才想讓新疆,高崗想讓東三省加入蘇聯。

“蘇俄”是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不必重視“社會主義國家”這個虛構的內容,它就是沙俄的繼承人,搞“蘇聯”這麼個框架的目標就是擴張領土。


科技文化鄭軍


蘇俄首先是指的俄羅斯大地上的一個政權,其次才是國家。而且這個國家控制的土地範圍極其有限也就是很小,只有歐洲一小部分和歐亞交界的烏拉爾地區。蘇聯則不同。它是一個比較正規的蘇維埃的聯邦制國家,版圖橫亙歐亞大陸北部為世界之最大國土的國家。


duh23333


兩者在內涵上是同質的,只是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稱呼而已。蘇聯是國家名稱,蘇俄是政治概念,以方便區別沙俄,且多半在非正式場合中稱呼,還有叫俄國的,當然,正式場合是不能這樣的,否則會引起非俄羅斯人的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