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導讀:世界反艦作戰從戰船出現的伊始便已經在開展,作戰方式從古老的火攻反艦,到艦炮反艦,再到潛艇飛機聯合反艦,最後到現在的反艦導彈遠程打擊反艦,經歷了一個巨大的歷史變遷。反艦導彈作為現代反艦作戰的主要打擊武器,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射程遠、威力大等特點,得到了歐美各國的重點發展,各國海軍均裝備了多種類型的反艦導彈。

隨著美國“分佈式殺傷”概念的提出,美國的反艦作戰力量由以航母艦載機為主、潛艇為輔的單一佈置,分佈到了除此以外的驅逐艦和巡洋艦等平臺上。因此,反艦導彈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主要現役或在研反艦導彈包括“魚叉”反艦導彈、標準-6導彈和遠程反艦導彈(LRASM)。

AGM-84“魚叉”反艦導彈是美國海空軍現役最主要的反艦武器,可以由飛機和各類艦艇發射。AGM-84“魚叉”反艦導彈型號眾多,當前美國海軍用於反艦的主要型號為Block 1G型和Block 2型;最新型號為Block 2+型,於2018年末開始部署。其中,Block 1G為專用反艦型,主要打擊開闊海域水面艦船;Block 2是一種多用途導彈,不僅可打擊開闊海域機動目標,也可打擊島礁、近岸、港口停泊、艦船稠密區海域機動目標及淺近縱深陸上固定目標。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掛載於F/A-18戰機上的AGM-84“魚叉”反艦導彈

為了使反艦作戰平臺在有限的導彈裝載量的條件下,擁有更強的反艦作戰能力,美國正致力於改裝現有對空對地導彈,使其可以打擊水面艦艇。

標準-6導彈是美國雷神公司研發的能夠應對不斷髮展的空中威脅的新一代對空導彈,目前已發展出具有反艦能力新型號標準-6導彈。作為美海軍分佈式殺傷作戰概念的一部分,2015年美海軍開始利用標準-6導彈進行反水面作戰升級,旨在僅通過軟件升級增加SM-6導彈的多任務能力,使其能滿足海軍新的分佈式殺傷和進攻性作戰能力要求,適應拒止/反介入環境下的作戰需求。所有相關的升級都會通過軟件升級實現,這樣做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導彈的能力,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為艦隊提供新型作戰武器。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標準-6導彈進行發射試驗

遠程反艦導彈(LRASM)是美國海軍與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研發的新一代反艦巡航導彈,旨在開發並驗證一種前所未有的遠程反艦導彈,該導彈射程將達到900公里。目前LRASM已經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按照計劃,將於2019年列裝海軍F/A-18艦載戰機,後續還將搭載於F-35C戰機,以及使用艦載Mk 41垂直髮射系統進行發射。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LRASM導彈發射示意圖

俄羅斯作為傳統的導彈大國,自蘇聯時期便奉行“反艦導彈打航母”的反艦作戰思想,沿襲了蘇聯時期依靠戰區外導彈對航母戰鬥群進行攻擊的作戰構想,是當前世界上最為推崇反艦導彈的國家。俄羅斯研發的反艦導彈擁有媲美美國的作戰能力,型號眾多,性能優良。現役或在研反艦導彈及系統包括“鋯石”導彈、“花崗岩”導彈、Kh-32反艦巡航導彈和稜堡-P岸艦導彈系統。

“鋯石”導彈是由俄羅斯機械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仍在研製的反艦導彈。該導彈是一種超燃衝壓發動機驅動的多用途超音速巡航反艦導彈,導彈代號3M22。自2015年以來,俄羅斯方面已經至少進行了五次試驗。最近的一次試射是在2018年12月,在試驗中“鋯石”導彈的飛行速度達到8馬赫(約9800公里/小時),這一次的成功試射表明,俄羅斯軍方已經能夠實現該導彈可持續飛行,這對於高超聲速武器的發展至關重要。未來“鋯石”導彈可能會替代俄羅斯現役的超聲速反艦導彈,並部署在基洛夫級巡洋艦和第五代哈斯基級多用途核潛艇上。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鋯石”導彈示意圖及部分參數

“花崗岩”型反艦導彈目前為俄羅斯部隊裝備的主要反艦導彈,又稱SS-N-19“艦毀”導彈。該導彈是由前蘇聯特種機械設計局設計研發的一款重型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後經過現代化改裝。“花崗岩”導彈採用獨特的“慣導+主動雷達+被動紅外複合制導”的方式,主動導引導彈對目標進行高速、掠海、精確的攻擊,並且在對目標實施攻擊時具有相當強的抗干擾性能。其控制系統採用了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可先對目標進行自動敵我識別,然後對敵目標進行分類,並自動地對威脅最大的目標進行攻擊。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花崗岩”超聲速反艦導彈

Kh-32反艦巡航導彈由俄羅斯“彩虹”機器製造設計局研製,服役於2017年,目前裝備於圖-22M3轟炸機上。該導彈具有“高空高速”特點,突防能力極強,很難防禦。Kh-32導彈發射後迅速向高空爬行,直至飛抵平流層區域,並以距地表40千米的高度水平飛行。在這種“高空高速”運動環境中,地面和水上防空雷達很難確定Kh-32導彈的準確信息,常用的導彈攔截“神盾”諸如“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AIM-7“麻雀”空對空導彈、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以及地對空導彈等都難以有效應對。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裝備於圖-22M轟炸機的Kh-32反艦巡航導彈

稜堡-P岸艦導彈系統又稱K-300P系統,是俄羅斯第三代超聲速岸艦導彈系統,也是世界最先進的岸基反艦導彈系統之一,2011年在俄羅斯的北方四島列裝。稜堡-P岸基反艦導彈使用性能成熟的P-800“紅寶石”(北約代號SS-N-26)超音速反艦導彈改進而來。之所以將稜堡-P看作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岸基反艦導彈系統,主要是由於其高達300公里的有效射程和2倍音速的飛行速度。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稜堡-P岸艦導彈系統

由於英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擁有航空母艦,因此歐洲多國的反艦作戰主要圍繞航母展開,類似於美國。但隨著全世界防空和反潛能力的提升,歐洲各國潛艇和戰機在作戰過程中危險係數增大,一旦遭到打擊則代價很高,反艦作戰的邏輯也發生了改變,反艦導彈重回歐洲各國視野。但歐洲各國受資金不足、政策分散、軍事依賴性強等多種因素,近年來研製新型反艦導彈僅有NSM反艦導彈,其餘均是對已有型號進行的改裝。主要在役或在研反艦導彈包括“飛魚”導彈、“企鵝”導彈和海上攻擊彈NSM。

“飛魚”反艦導彈的最初型號從上世紀就已經研製成功並服役,目前由歐洲導彈集團進行改裝和製造。該導彈擁有艦射、潛射、空射等多種不同的發射方式,可以以亞聲速在距離水面5米不到的高度飛行但不接觸水面。導彈選擇帶衝擊效應的聚能穿甲爆破型戰鬥部,能穿透12毫米厚的鋼板,同時兼有破片殺傷能力。戰鬥部上裝有延時觸發引信利導引頭控制的近炸引信兩種,帶有機械、慣性和氣壓三級保險裝置,從而可保證戰鬥部適時解除保險準時爆炸。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飛魚”反艦導彈

“企鵝”反艦導彈又稱AGM-119反艦導彈,最初的研發始於上世紀60年代。該導彈是由挪威康斯堡防衛公司設計生產的輕型多平臺反艦導彈,包含艦載、空載(含戰鬥機與直升機)與岸基多種發射方式。目前在役的為Mk-2艦射和空射型以及Mk-3空射型,最新的Mk-4型正在研發中。其中,企鵝MK-3是一種射後不理導彈,不需要許多額外支援,因此可輕易兼容於各種輕型戰鬥機上,導彈本身則透過簡單的適配器與戰機原有掛架結合,無須進行改裝。企鵝MK-3能在廣泛的高度發射,包括較高空層或50m的低空,發射時戰機的飛行速度可為0.5~0.96馬赫。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企鵝”反艦導彈從SH-60海鷹直升機上發射

海上攻擊彈NSM是由挪威康斯伯格國防航空公司研發製造的一型反艦和對地攻擊導彈。該導彈的研發始於2003年,也是挪威軍工部門繼企鵝導彈後開發的第二個系列反艦導彈。NSM導彈裝配了法國微型渦輪公司生產的TRI-40渦噴發動機,該發動機效率較高,最大導彈射程達到250千米以上。制導方面,NSM採用了GPS、慣性及測高系統等組合方式制導,不但提高了導彈制導精度,而且增強了武器抗干擾能力。此外,NSM導彈在設計上儘可能地採用了多種手段來避免被目標防禦設施探測到,包括設計隱身外形、塗覆吸波材料和採用複合材料等。目前已有多國訂購了NSM導彈,美國預計2019年底列裝該導彈。

歐美典型反艦導彈發展淺析

NSM反艦導彈

小結:近年來,歐美各國注重提升已有反艦導彈的能力,大力發展新型的反艦導彈,向著隱身化、高超聲速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多任務能力方向發展,提升其發射後不管性能,對敵方水面艦艇進行更遠且不易被攔截的打擊。此外,通過研製突防能力更強的戰機、探測距離更遠的戰艦、隱身性能更優良的潛艇以及打擊距離更長的路基發射器,以配合反艦導彈的使用條件,創造更優良的反艦導彈發射環境,使其更容易命中目標。我國的反艦作戰技術及裝備目前發展勢頭迅猛,應該抓住機遇,借鑑各軍事強國的經驗,發展新型反艦武器系統,使之成為國之利器。大力發展反艦作戰力量對於我國奪取制海權,贏得戰爭勝利,保衛國土完整具有重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