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小麥,孕穗期影響著最終的產量和品質,該如何正確管理?

韓延雷


一勤查勤看。以防治結合制療。查看是否有病蟲害。這時主要的病是白粉病,鏽病和赤黴病等,蟲害為蟎蟲,蚜蟲,吸漿蟲。

二治療。病害用甲基託布津,粉鏽寧,代森錳鋅,戉唑銅等殺菌劑預防治療。

蟲害阿維菌素,吡蟲啉和高效氯氰菊脂藥物噴灑。吸漿蟲在5月|號一8號噴施,錯過晚矣。並且是成熟時者看到的白色被吸乾的麥穗的最魁禍首。切記。

三澆水。農村有頭水晚二水趕的說法。這就正明瞭這段時間澆水的必要性。:

四施肥。前期用了底肥和追肥。這時的施肥積中在噴灑微肥上。主要是噴灑,硼肥,磷酸二氫鉀十尿素和其它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來補充肥效。可以十天左右打一次。

五灌漿水要足水足量。但儘量避開風雨天氣。後期預防乾熱風。噴微肥可預防乾熱風的損傷。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議,希望對您有用。我是一安全,安全生產是第一,分享知識,收穫快樂。頭條裡連著你我,認識是上世的緣份。在田間譜寫詩歌。








一安全


孕穗期正確的管理將最終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孕穗期在我們這裡指的的這一段時間陽曆4月上旬至5月上旬。我經過這幾年的種植總結出來以下幾點:既管理的目標是防凍害,防病蟲害,提高小麥的出穗率!

首先預防倒春寒和晚霜凍害。

倒春寒這幾年發生的概率比較大,特別是2018年清明節後的一場“倒春寒”,直接導致我們這裡不出穗的小麥比較多。最後才導致了小麥減產35%左右!對於預防措施我覺得應該關注3月20號至4月10號之間的天氣預報。如果預報霜凍的情況應該及時提前澆水,或者噴施一遍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等防凍害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防治小麥的病蟲害。

這段時間氣溫回升比較快正是小麥病蟲害高發個多發期。主要的防治:蚜蟲,吸漿蟲,赤黴病,白粉病,紅蜘蛛,鏽病等!重點是赤黴病,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如果碰見陰雨連綿和大霧的天氣,應該及時噴施農藥,可選擇的農藥有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多菌靈,甲基硫菌等!對於病蟲害的主要採取以預防為主的防治措施!可以在4月中旬的時候噴施一遍高氟氯氰菊酯+戊唑醇咪鮮胺+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中微量元素肥即可!


豫東小農


其實種植小麥的幾個週期都很重要,那個週期管理不夠都會對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影響,在孕穗期特別重要是養根護葉,延長上部葉片的綠色時間,防止早衰或貪青,保花增粒,促進灌漿,爭取粒飽粒重。



小麥孕穗期主要注意三點:

一.小麥的病蟲害防治主要有白粉病,小麥鏽病,小麥紋枯病,防治小麥蚜蟲,紅蜘蛛,粘蟲主要應該注意白粉病對小麥的危害。要經常去麥田觀察,提前防治。



二、灌溉這時候小麥正是需要水分多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水分的正常供給,及時灌溉以保證小麥的灌漿和後期需求。



三、防倒伏,這個主要前期工作要做好,這個時候小麥對鉀肥和磷肥的需求量大,特別是晚小麥,對肥料和水分的需求更為重要。

以上說法只是本人看法如有不對望諒解


生活有趣的老張


小麥孕穗期確實是在其生長週期內比較重要的階段,這段時間管理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著後期小麥的產量與品質。農大山東老家當地也是屬於冬小麥的主產區之一,由於當地不少村莊小麥澆水還是依賴於溝渠引流,近期村民們正不分晝夜的為麥田澆灌,大家都知道這個時期,給小麥澆好水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小麥進入孕穗期的管理方法

1、澆水:小麥孕穗期,此時的關鍵任務是為了促進小麥灌漿,獲得麥粒飽滿等。這個時間階段,也正恰逢乾旱少雨的季節,為了保證小麥的產量與質量,就要注重做好澆水工作,以確保小麥此階段對水分的需求。

2、追肥:當開春後,小麥進入返青階段,小麥種植戶們都知道會給小麥進行根外追肥。因此,不少人就認為小麥孕穗期就不需要在追肥了,其實這樣的認識也並正確,開春的小麥返青肥所提供的營養是不能維持小麥的整個後期需要的,小麥進入孕穗期也是需要營養比較旺盛的時期,這時可採取噴施葉面肥的追肥方式給小麥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能有效促進小麥後期的灌漿。

3、病蟲害防治:在小麥的拔節孕穗期間,做好病蟲害的防治,也是維護小麥健康孕穗的關鍵,此時小麥容易發生白粉病、小麥鏽病,再就是還會受到蚜蟲類等害蟲的危害。對於小麥的病害可使用農藥粉鏽寧或三唑酮等藥劑進行噴施。對於小麥蚜蟲可使用農藥吡蟲啉等藥劑噴施即可。

小麥孕穗期做好以上的三點管理,對於小麥提高單產與小麥品質基本上就有了保障。你對小麥孕穗期還有哪些管理常識,歡迎評論!


農大知事


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畝地施3~5kg尿素或5~10kg,硫酸氨。


種植小麥,拔節到孕穗對磷鉀的吸收一般隨小麥生長的推移而逐漸增多,拔節後吸收率急速增長,40%以上的磷鉀養分,在孕穗期以後吸收。



種植小麥科學的施肥方法:

基肥:小麥的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使用,配合化肥,北方地區一般在每畝地施有機肥2000~5000kg的基礎上,再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根據地塊土壤肥力高低,確定基肥是否使用氮肥。最好將磷肥與農家肥混用或堆漚後使用,這樣可以減少磷肥與土壤接觸,防止水溶性磷的固定,利於小麥的吸收。

種肥:在小麥基肥施足使用少量肥料做種肥,可用尿素每畝地2~3kg或硫酸氨5kg左右和過磷酸鈣5~10kg,種子和化肥最好分別播施,碳酸氫氨不易做種肥。

追肥:根據小麥各生長髮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分期進行追肥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

  1. 苗期追肥,一般是出苗的初期,每畝地追施碳酸氫氨5~10kg,尿素3~5kg或少量的人糞尿,若基肥和種肥比較充足,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2. 越冬期追肥對於北方冬麥區,播種較晚。一般使用半速效性和遲效性有機肥為主。
  3. 返青期追肥,對於基肥不足播種遲,生長較弱的麥田,應早追或重追反青肥,每畝地施碳酸氫氨15~20kg或尿素3~5kg,應深施6cm以上為宜。
  4. 拔節期追肥,對旺苗不追施氮肥應控制澆水,對壯苗可少施氮肥,每畝地施尿素3~5kg或碳酸氫氨10~15kg,使用配合磷鉀肥,每畝地施磷酸鈣5~10kg,氯化鉀3~5kg並配合澆水,對弱苗應多施速效性氮肥,每畝地施尿素10~15kg或碳酸氫氨20~40kg。
5.孕穗期追肥主要是氮肥用量少,一般每畝地是3~5k及尿素或5~10kg硫酸氨。

6.後期施肥,小麥抽穗以後需一定的氮磷鉀等元素,此時一般採用根外追肥的辦法,抽穗到乳熟期,有早衰的現象,可以噴施1%~2%濃度的尿素,每畝地噴溶液50L左右,對,有貪青晚熟趨勢的,每畝地可噴施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L,在生產實踐中不少地方的小麥生長後期噴施黃腐酸,核苷酸,氨基酸等生長調節劑和微量元素,對於提高小麥量產起到一定作用。



種植小麥需要注意以下幾項,第一,對土壤肥力的依賴性很大,體現了施肥的重要性。

第二氮肥用量過大,易造成前期生長過旺,後期倒伏減產。

第三,小麥對磷特別敏感,如果三葉期缺磷,會導致次生根少,三葉期後缺磷會延遲抽穗開花和成熟,使穗粒減少,千粒重下降。


土壤微生物


在我們地區種小麥是頭年農曆九月到十月之間,也就是立冬前後十天播種完我們地區都是人工種殖,等小苗出土後有十會分高度加施追肥,以胺肥為主加農村廁所裡的水肥合施一次及可,在開年四月收割防冶方面的病蟲害,右紋枯病白穗病和黑穗病防冶方面用殺蟲劑,合三唑酮呲蟲啉合噴一次及可。


今天的每好明天的未來


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品種,其次是防病治蟲。


金色鄉村辣椒種植


防病蟲害,防倒伏,充足的水份光照肥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