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紡織行業的工作,怎麼轉型?未來情景如何?

孤舟蓑笠翁666


作為我國傳統優勢行業,紡織業一直以來憑藉著豐富低廉的原材料和勞動力資源所建立起來的成本優勢佔據市場,多數紡織企業都以生產附加值低、同質化程度高的中低檔產品為主。


但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國內人工成本和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我國紡織業低成本競爭優勢已明顯減弱,出口利潤不斷下滑,且在東南亞紡織業的成本優勢衝擊下,以及我國紡織業面臨產能過剩,環保政策的常態高壓下,亟待找到一條製造業轉型之路,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型。


那麼紡織業到底該如何實現轉型升級,突破生存發展困境,逆襲成功呢?筆者有以下幾點參考建議!


1. 設備淘汰與技術升級


低成本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然不適用如今的紡織業,我國紡織業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關鍵點在於量到質的突破。


紡織行業門檻低,我國長期存在有大量紡織小作坊、小廠,進一步導致紡織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利潤下滑,由於小作坊小廠多使用二手設備甚至是報廢設備,以至於在同樣的產品競爭中具備成本優勢。



在此競爭優勢下,一些中小紡織企業不得不考慮設備淘汰成本問題,如此形成惡性競爭。


而且我國紡織企業技術普遍較為落後,除化學纖維生產技術和服裝骨幹企業的縫紉設備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以外,紡紗、織造、染整等傳統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


不過自2017年環保政策的全面爆發之後,“散亂汙”企業得到有效的遏制與淘汰,不僅淨化了紡織市場,也進一步促使紡織企業進行自我升級。


近年來隨著針織布市場的快速發展,低浴比的溢流染色機、低能耗氣流染色機以及兩者兼具的氣液染色機正成為各設備製造商的主打產品。節水、高效連續化前處理設備及針織物整理設備近幾年也受到市場的歡迎。


從量到質的突破,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成為行業普遍共識!


2. 紡織新型材料高新技術


材料科學的變革和進步往往會帶動其行業和領域發生顛覆性的創新。


新型纖維材料、高技術紡織品甚至是黑科技材料都將極大豐富了我國紡織產業的發展資源,進一步推動我國紡織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的整體提升,實現創新發展。


一是滿足航天、國防、安全防護等高端領域需求的高性能碳纖維、對位芳綸等,以及聚苯硫醚纖維、玄武岩纖維、聚四氟乙烯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等應用於防護、防化、能源領域的高性能纖維和複合材料;


二是開發替代石油資源的新型生物基纖維材料,推進海洋生物基纖維產業化,實現原料的多元化,攻克新型纖維素纖維原料和新型纖維素纖維製備技術的開發;


三是大力發展各種差別化、功能性纖維,發展高效率、低能耗、柔性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及裝備,滿足個性化、時尚化和功能化的紡織終端產品消費需求。譬如變色材料,防水抗汙材料以及智能紡織材料等。

譬如2017年年底谷歌就發佈一款新型智能布料,它能控制燈的開關,連接電腦,打電話等,而且不影響美觀,搭配上超強防水材料,防水的同時又能延長使用壽命。


3. 企業管理的現代化和智能化


面對國內紡織業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市場新常態的重大挑戰,有效的實現成本把控,提高企業工作效率,企業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的可能是信息化水平的競爭,決定著紡織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MES生產管理工具,企業ERP信息管理工具等現代化、智能化企業管理工具為企業提供完整的日常生產貿易管理功能,是促進紡織行業轉型升級,提高針織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譬如德國Stoll(斯托爾)PPS生產管理系統、日本島精生產管理系統,以及國內江南大學自主開發互聯網針織MES系統等都可以實現機器用戶和技術支持人員之間快速高效的信息交流,提供完整的生產管理功能,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管理精細化水平以及企業貿易ERP管理工具,SAP,Oracle ,指點紡織ERP等。


4. 創新升級,產品突破


當前,我國紡織企業產品低檔次、同質化現象嚴重,紡織企業普遍研發水平較低且創新能力不足,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模仿和跟進現象比較普遍,使得企業產品過分依賴低成本、低價格和以量取勝的競爭模式。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服裝加工能力強,然而自由品牌卻很少,國際性品牌幾乎沒有,企業長期處於為國際名牌做嫁衣的地位。在內銷市場上,註冊商標魚龍混雜,但基本沒有高端品牌,各個品牌靠打價格戰度日子,利潤被嚴重擠壓,紡織產業供應鏈中大部分利潤被國外品牌擁有者賺取。


基礎研究和研發投入不足,企業傾向於引進設備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而不是通過自身開發,技術創新、原創設計開發能力弱,沒有核心技術和核心能力,是目前國內紡織企業普遍現象。

因此,加強技術研發,產品創新與變革成為紡織企業當務之急,但研發成本頗高,中小型企業難以承擔,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產品研發與創新並不需要產品滿足各個方面的整體創新,追求產品整體創新需要企業一定規模和實力條件才能滿足,部分企業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集中力量在產品的某一面發力,比如布料設計,色彩搭配等。


譬如,從某個角度上講,國際紡織品牌優勢,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紡織服裝面料設計優勢上,國外的面料設計師,一般而言都是搞藝術和設計出身,他們同博物館、藝術館等各種時尚、流行的東西貼的很近。反觀國內的面料設計師,對時尚流行趨勢敏感度不強,缺乏審美教育,而且很多企業面料設計師往往是老闆本人。


5. 互聯網+ 品牌營銷


21世紀屬於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下商業時代的未來邏輯,擁抱互聯網,借力“互聯網+紡織”實現轉型升級已成為紡織企業的必然選擇。


近些年來,電商B2B平臺不斷湧現,其中更有不少電商平臺垂直服務於紡織行業的,全球紡織網,阿里巴巴等老牌明星,也有鏈尚網,布聯網,搜布等新興平臺,已經成為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量,不過隨著電商行業競爭的日益加劇,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勢頭略趨下降。

2015年紡織服裝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3.7萬億元,2016年紡織服裝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4.45萬億元,同比增長20.27%;2017年,紡織服裝企業間(B2B)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09萬億元,同比增長18.55%,佔行業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77.46%。


除開電子商務,有不少紡織服裝企業積極拓展互聯網+新營銷模式,借力互聯網,促進傳統營銷模式轉型,社交平臺微信、微博營銷,網絡直播,短視頻營銷等方式也成為紡織企業線上營銷選擇。


譬如,江蘇傳統紡織服裝業就已經逐步開始試水“網紅經濟”,服裝店主變主播日帶貨70萬,更有店主達成一年銷售額3000萬元的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