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滋原味蒙古民間搏克,只屬於草原勇士

作為一個征服過歐亞大陸的民族,蒙古人民絕對算是一個爭強好勝的民族,他們不但能騎擅射,而且天天吃牛羊肉,人人都是摔跤能手,追溯其歷史,摔跤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社會遊戲,而是由古戰場上最強的近身徒步格殺技藝所慢慢演變而來的生存技藝。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徒步面對全副武裝的敵人時,以拳腳攻擊無異於自殘,地面格鬥更相當於自殺,因為當你在地面施展十字固時,四周的敵人隨時能砍掉你的腦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快速摔倒敵人後補上一刀了結對方,這便是蒙古跤的初衷,尤其是以低踢攻擊膝蓋以下部位,致使敵人失去平衡倒地的跤法極為實用,而且這類跤法可以在手持兵器的情況下使用。雖然歷史上蒙古人鮮有下馬戰鬥的記錄,但蒙古摔跤卻是以戰場徒步搏殺為目的量身打造,蒙古摔跤手的衣服就頗有幾份古戰場士兵鎧甲的模樣。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在西烏珠穆沁大草原,我們在一戶牧民家遊玩時,正好遇上當地的幾名搏克愛好者相約在草原上一試身手,以期在未來的那達慕等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因此我們也有幸在草原上看到了一場原滋原味的蒙古搏克,而不是在電視上或舞臺上。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據著名的蒙古族民俗專家孫秋春大叔給我們介紹,西烏珠穆沁旗素有“蒙古搏克勝地”、“摔跤健將搖籃”的美稱。搏克運動作為蒙古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烏珠穆沁草原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烏珠穆沁搏克著裝絢麗獨特,獨樹一幟。上身穿的“蝴蝶昭德格”(烏珠穆沁蒙古式摔跤服)邊沿鑲有銅釘或銀釘。下身穿肥大摔跤褲,是用三十二尺或十六尺白布製作的專用摔跤褲,外套有花色的套褲,腳蹬蒙古靴或馬靴。“將嘎”是用五彩綢緞編制的項圈,標誌著搏克手的實力和榮譽。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蒙古搏克,既不同於中國式摔跤,也不同於日本的相撲。它在規則、方法、服裝、場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蒙古搏克一上來就互相抓握,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都為失敗。摔跤人數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等雙數,總數不能出現奇數。比賽時由德高望重的栽判員負責,不徵求摔跤手的意見。比賽實行單淘汰制,即每輪淘汰半數。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孫叔說,搏克比賽前,雙方都要高唱挑戰歌,以肋聲勢,唱三遍後,雙方搏克手跳躍而出,做著雄鷹展翅的舞姿進入會場。比賽開始,搏克的雙方互相致意和向觀眾敬禮後,開始較量。頃刻間,爭鬥相撲,盤旋相持,腿膝相擊。蒙古搏克以巧取勝,一跤定勝負,只要身體有一處著地就算輸了。但不能抱腿,不準反關節動作,不準扯褲子,否則也算是輸。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搏克不僅是力量的較量,也有蘊含了很多技巧,大體可分為踢、絆、纏、挑、勾等三十餘種、三百多個動作,其實在我們看來,這些動作配合著他們身上豔麗的衣服,也像是跳舞一般,是一種力量與美相結合的遊戲。

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原滋原味蒙古民间搏克,只属于草原勇士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烏珠穆沁草原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渝帆 更新:2017.09.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