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嵬軍”是岳家軍專有的嗎?神祕的“背嵬”到底是啥意思?

說起“背嵬軍”,很多人立馬就會想起岳家軍的一支精銳部隊,因為鋪天蓋地的網絡文章都把“背嵬軍”與岳飛捆綁在一起,百度“背嵬軍”詞條也把“背嵬軍”當做是岳飛精銳親軍的專有稱呼,滿詞條寫的都是岳家軍的事蹟。可

問題是,“背嵬軍”這部隊番號真是岳飛專屬的嗎?

“背嵬軍”是岳家軍專有的嗎?神秘的“背嵬”到底是啥意思?

細看看百度“背嵬軍”詞條,裡面引的南宋趙彥衛《雲麓漫鈔》一書都明確說,除了岳飛部隊之外,韓世忠部隊裡也有背嵬軍:“韓、嶽兵尤精,常時于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還記載,韓世忠的“背嵬軍”曾在“中興十三處武功”之首的“大儀鎮之捷”中“備持長斧,上砍人胸,下捎馬足”,痛擊金軍鐵騎,大獲全勝。“大儀鎮之捷”在紹興四年(1134年),顯然韓家軍“背嵬軍”出現和大放異彩的時間都比岳家軍“背嵬軍”早得多

“背嵬軍”是岳家軍專有的嗎?神秘的“背嵬”到底是啥意思?

其實如果我們再多讀點宋代的史書資料,會驚奇地發現,設置“背嵬軍”的遠不止岳家軍和韓家軍這兩家。

《宋朝南渡十將傳》記載,陝西綏德軍青澗(今陝西清澗)籍的大將李顯忠,在紹興九年(1139年)反正歸宋時,麾下就有由武世雄、周迪統領的“背嵬軍”。後來在紹興十一年的廬州之戰中,李顯忠也親率背嵬軍鐵騎參戰。

“背嵬軍”是岳家軍專有的嗎?神秘的“背嵬”到底是啥意思?

李顯忠

《宋史•吳挺傳》記載,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南侵時,吳璘之子吳挺曾率“背嵬騎”在秦州(在今甘肅天水秦州區)大破金軍。可見吳家軍下面也有名為“背嵬”的騎兵。

此外,《景定建康志》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書還記載,南宋初年劉光世、王威等將領都擁有名為“背嵬”的部隊。

南宋初年有史料記載的“背嵬軍”就有六七家之多,那史籍失載的“背嵬軍”想必也有不少。由此可見,“背嵬軍”在南宋初年是一個較為大眾化的部隊番號,絕不是岳家軍專有的,只不過岳家軍“背嵬軍”的戰績相對突出而已。如果不在前面加個定語,單單說“背嵬軍”,南宋初年的人根本不會知道你指的是誰家的部隊。

既然那麼多南宋將領都擁有“背嵬軍”,那“背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現在對“背嵬”最流行的解釋,是《雲麓漫鈔》引用的范成大的解釋。南宋初年范成大曾出使金國,他說“燕北”人把酒瓶稱作“峞”,而大將的親隨衛兵要給主人背酒瓶,所以大將的親軍就被稱作“背嵬(同峞)”了。這種說法乍聽起來像那麼回事,但細想想很有問題。按范成大的說法,北宋河北軍隊和金軍也該有“背嵬軍”的番號,但是至今史書沒發現相關記載,這不奇怪嗎?

“背嵬軍”是岳家軍專有的嗎?神秘的“背嵬”到底是啥意思?

再看看那些擁有“背嵬軍”的南宋初年將領,對他們個人資料熟悉的人會發現一個巧合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多是陝甘人,如韓世忠是延安即今天陝西綏德縣人,劉光世是保安軍即今天陝西志丹縣人,李顯忠是綏德軍青澗即今陝西清澗人,吳挺是德順軍隴幹縣即今天甘肅靜寧人。

實際上“背嵬”一詞最早也確實出現在西北。北宋中期沈括在西北做延州知州時,就寫下過“旗隊渾如錦繡堆,銀裝背嵬打回回”的詩句,可知那時北宋西軍中就有“背嵬”,穿白盔白甲,所以叫“銀裝背嵬”。《續資治通鑑長編》、《宋會要》等書還記載,宋哲宗元符年間,一些西夏“背嵬”投降宋朝,並立有不少功勞。故而

南宋人章穎說,“背嵬一名始於西蕃”。說得再明白一點,“背嵬”一詞其實是西夏党項語!

既然“背嵬”一詞不是漢語,只是党項語的漢語記音,那按漢語強行解釋為背啥東西就離譜得可笑了,試想一下用“沙”和“發”兩字的漢語意思理解“沙發”吧……要弄清“背嵬”的含義,自然只能從党項語來探究。

據一些研究西夏語言的學者考證,西夏語中“蛇”的發音近似漢語“背”,“龍”與“鷹”的發音都近似漢語“嵬”,原來神秘的“背嵬”就是西夏語“蛇龍”或“蛇鷹”的意思!西夏人用“背嵬(蛇龍或蛇鷹)”來做部隊的稱號,就像漢人用“虎豹營”、“飛虎軍”等來做部隊稱號一樣,顯然是誇耀該部隊的兇狠驍勇,也即表示這是軍中精銳。當時西夏人常把將帥的親衛精兵稱作“背嵬”,北宋時西北宋軍天天跟西夏打交道,自然就把這個詞兒學會了,照樣子把自家將帥的親衛精兵叫做“背嵬軍”,南宋初年西北籍的宋將也大多保留了這個習慣,比如韓世忠等人。而岳家軍等非西北系宋軍,肯定是看韓家軍中設置了“背嵬軍”,而且大儀鎮一戰享譽天下,所以跟風把自家的親衛精兵命名為“背嵬軍”。畢竟不論古今人們都有一個心理,就是認為一個詞兒越聽不懂就越神秘、越唬人、越高大尚,如古代的輕呂(吐火羅語“劍”)、般若(梵語“智慧”)等詞兒,近現代的拿鐵(意大利語“牛奶”)、培根(英語“煙燻鹹肉”)、沙龍(法語“聚會”)等詞兒。在南宋初年,陝甘地區已經淪陷,除了一些南下的北宋西軍舊將,極少有人知道“背嵬”的原意,南宋有筆記記載,連韓世忠的背嵬軍成員都鬧不清“背嵬”到底是啥意思,只知道該咋讀。如果大家知道“背嵬”就是漢語“蛇龍”或“蛇鷹”之意,恐怕也不會搶著用了。試試把“岳飛背嵬軍大破金軍”改為“岳飛蛇龍/鷹軍大破金軍”,瞬間感覺掉了幾個檔次……

“背嵬軍”是岳家軍專有的嗎?神秘的“背嵬”到底是啥意思?

總結:“背嵬”即党項語“蛇鷹”或“蛇龍”的意思,党項人用這些狠毒兇猛的動物名來代指將領的親衛精兵。這種命名方式先被北宋西軍學去,再被南宋西北籍將領繼承下來,最後又被南宋其它軍隊學去。南宋初年擁有“背嵬軍”的部隊很多,包括韓、嶽、劉、吳等“家軍”,其中以韓、嶽的“背嵬軍”最為有名,但人們已經普遍弄不清“背嵬”的來歷和原意。南宋中後期也還有“背嵬軍”的名目,但因為南宋初年收兵權,“背嵬軍”已經不再是將帥的親軍,而是普通的精銳部隊了。隨著西夏和南宋的滅亡,這種部隊稱號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