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面積最大的興凱湖不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

輿地鏟史官


地理教科書說,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平水位(14~15米)時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黑龍江省邊境上的興凱湖也是淡水湖,湖水面積為面積4380平方公里。

興凱湖的面積比鄱陽湖大,興凱湖卻不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是因為沙俄從清朝手裡搶走了四分之三的興凱湖。

1,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

1858年,沙俄通過武力脅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沙俄割走了黑龍江以北的領土和庫頁島,烏蘇里江以東地區雙方共管。清朝政府對此條約不予承認。

1860年,俄國在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趁火打劫,藉口調停英法,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不但讓清政府承認了璦琿條約,還把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完全割讓給沙俄。

腐朽墮落的清朝敗家子!

2,中俄興凱湖勘界

沙俄在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後,強行割走了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並設立了濱海省。

沙俄又發現整個濱海省多山而嚴寒,只有興凱湖附近適合作農業區。沙俄侵略者由動了小心思,想通過具體的勘界繼續在興凱湖附近霸佔中國領土,否則整個濱海省的糧食將無法自給。

1861年,清俄雙方代表到興凱湖正式勘界。

咸豐皇帝派成琦和吉林將軍景淳為欽差大臣,沙俄派濱海省總督卡扎凱維奇和東西伯利亞部隊總參謀部上校布多戈斯基為全權代表。

中俄《北京續增條約》規定:

“自烏蘇裡河口而南,上至興凱湖,兩國以烏蘇裡及松阿察二河作為交界。其二,河東之地,屬俄羅斯國;二河西屬中國。自松阿察河之源,兩國交界逾興凱湖直至白稜河;自白稜河口,順山嶺至瑚布圖河口,再由瑚布圖河口,順琿春河及海中間之嶺,至圖們江口。其東皆屬俄羅斯國,其西皆屬中國。”

俄方代表來勘界時,帶著一幫軍隊來威嚇。

雙方的談判焦點在白稜河的判定上。

因為雙方地圖上並沒有白稜河,清方認為是興凱湖西南的白珍河,中國所有的地圖,“止有白珍河”,

《中俄北京條約(附圖)》也“僅有白志河”。“惟和約內稱,逾興凱湖直至白稜河,再由白稜河,順瑚布圖河云云,兩相考校,是白稜河,應在興凱湖西南,與白珍河及白志河部位,尚屬符合。”所謂白稜河“系在興凱湖西北,顯與‘和約’、地圖,均屬相悖”。白珍河匯西陽河入湖,白志河匯門河(亦叫莫必拉)入湖。

沙俄代表則堅持興凱湖西北的“土爾必拉即系白稜河”, “上年和約,俄羅斯字實寫土爾必拉”。在《中俄北京條約》俄文本中有“白稜河(土爾)”字樣,但是在中文本並沒有註明,這正是沙俄欺負清朝沒有俄語人才而耍的一個花招。

沙俄代表通過武力恫嚇清朝代表,達到了霸佔大部分興凱湖的目的。

1861年6月28日,雙方簽訂中俄《勘分東界約記》。

為了防止沙俄進一步蠶食中國領土,清政府當年宣佈開放密山禁區(興凱湖隸屬於密山)。

後來清朝在密山建立墾荒局,招募內地農民開發興凱湖,仍然與沙俄邊境侵略者發生零星衝突。

看到遼闊的興凱湖,豈不悲從中來!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若說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很多人會迅速聯想到江西的鄱陽湖。其實,在遼闊的東北,我們“擁有”一個比鄱陽湖更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積較鄱陽湖多出近900平方公里。那麼為何我們依然以鄱陽湖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呢?答案是那是一個我們已經失去大半的湖泊——興凱湖。



湄沱之鯽大如鬥,月琴海下有千秋。

本是淡水第一湖,卻將興凱落俄手。


興凱湖屬於我國東北烏蘇里江水系的外流湖,其名稱最早見於唐代,位於渤海國東平(黑龍江密山市以東),時人稱為湄沱湖,盛產“湄沱之鯽”(可以說是東北有記載以來的最早的漁業中心)。金朝時期,當時的女真人用漢族的傳統樂器“月琴”來描述這個大湖的輪廓,因而被稱為月琴湖。滿清時期,這片“寶湖”被納入清朝龍興之地的範疇,屬於寧古塔副都統區轄境。為了保護龍興之地,滿清在山海關一線設立柳條邊,防止關內漢人進入,該舉措也讓包括興凱湖地區在內的人口在晚清之前十分稀少,基本屬於漁獵民族的野生天堂。



變化發生在晚清末年的動亂之中,東北地區的人口空虛與滿清政府的管理鬆弛給沙皇俄國留下了可乘之機。沙皇150多年前沒有達成侵略野心在這一時刻瞬間爆發,從一八五四年五月至一八五七年六月,當時的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先後四次派遣大批滿載沙俄侵略軍的船隊,強行通過黑龍江,並向黑龍江北岸和烏蘇里江右岸“移民”屯墾和建立軍人“村屯”。


1858年,趁著英法聯軍攻佔大沽炮臺的機會,穆拉維約夫在璦琿(黑龍江城)條約規定,黑龍江以北的中國領土割歸俄國。而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領土由中俄“共管”。1860年,俄國借調停英、法有功,脅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將“共管”之地收入囊中。但是,當時的興凱湖基本上屬於烏蘇里江幹流以西之地,所以實際上仍然全部屬於中國領土。



圖/盧布上的俄羅斯英雄“穆拉維約夫”


1861年年初,清政府與沙俄在冰封的東北大地上開始勘界,由於烏蘇里江幹流河段已經確定以江為界,所以這次勘界的重點就集中烏蘇裡上游興凱湖一帶到圖們江口一帶的路上界限。本來雙方約定的勘界會議是在興凱湖西岸,但是沙俄軍隊卻提前在興凱湖西北角奎屯必拉一帶建立軍營,造成了此地已經屬於俄國佔領的既成事實。



隨後俄羅斯人又開始玩弄文字遊戲,《中俄北京條約》中規定兩國交界逾興凱湖直至白稜河,這條白稜河實際並不存在,很可能是對湖西南岸白志河的誤讀所致。然而俄方大使卻將西北部的土爾河指為白稜河,面對俄人的強詞奪理,清政府的代表成琦、景淳竟然予以默認。就此,本來僅存的淡水大湖就這樣讓羅剎人奪走了大半,成為了別人家的山水美景。



圖/今天的興凱湖





圖/黑澤明著名電影《德爾蘇·烏扎拉》

描寫了沙俄軍官在興凱湖及烏蘇裡森林中與赫哲族獵人的故事


在北方的蒼茫邊疆上,這些寬闊浩渺的湖泊正如曾經鑲嵌在海棠花周圍的絢爛水晶,點綴著秀麗的山川。然而,當我們在地圖上標註他們時是那麼的簡單,而實際維繫他們卻困難異常。這些大型湖泊大部分遠離中原、處在環境惡劣的非開發之地,中央王朝在鼎盛之時或可以憑藉威視短暫降服,一旦王朝中落,無暇顧及,這些湖泊的周邊缺乏向心力的部族就難以獨立捍衛疆土,抗擊外敵,再加之來自北方嚴寒的對手戰力兇悍,只能落得金甌殘缺,望湖興嘆。


參考文獻:1. 呂光天 古清堯,貝加爾湖地區和黑龍江流域各族與中原的關係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2. 常城 李鴻文 朱建華,現代東北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

3.欒景河主編,中俄關系的歷史與現實,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歷史研習社


中國地圖的雄雞太陽穴部位,有一個明顯的凹陷,凹陷處是一方美麗古老的湖泊,如今已經有四分之三被曾經的北方兇鄰佔據,導致現在960萬平方公里的神州最大淡水湖泊名稱易主。

這個凹陷處是塊硬傷,記錄了曾經的戕害與苦痛,海東青曾在這裡高傲的翱翔,它們始終搞不懂為什麼祖先流連的地方,現在為什麼要說夾纏不清的俄語。

一切要從“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開講。

興凱湖面積為4380平方公里,這片湖區是肅慎人、靺鞨人、女真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從這裡出發,他們後來在歷史上建立過渤海國、金國和大清國。我們總說女真人是漁獵民族,漁在哪兒?興凱湖,在這裡出土的六千年前的海東青即是明證;獵在哪兒?興凱湖周邊,烏蘇裡特有的梅花鹿,當然,後來它們的後代又成為了蘇俄的國寶——烏蘇裡梅花鹿。

大清入關之後,作為龍興之地,這裡與長白山區都被清廷封禁,設立柳條邊,禁止各族人民來墾殖,清政府希望用這種方法保護住他們祖先生活過的地方,其他家奴是萬萬不可贈與的。

鴉片戰爭之後,中原人口暴漲,但百姓破產者增多,在災害面前,山東、直隸一帶貧民開始有了自發闖關東的行動,清政府之前的封禁措施受到衝擊,雖然沒有正式解禁,但是地方政府有時也網開一面,默許進入。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初,沙俄開始頻繁派出小股軍隊和探險家越過外興安嶺來到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搞測繪勘察試水,在各族人民的打擊下,幾乎無法落腳,同期的吉林將軍景淳手下的清軍看到沙俄軍隊比較怕少數民族,甚至有時也穿上少數民族的衣裝,在驅逐俄軍的時候更加隨心所欲,省的上奏朝廷那麼麻煩。

但那塊面積太大了,相對而言,當地居住的少數民族和駐軍卻又太少,所以沙俄還是有隙可鑽,展開不斷的侵蝕計劃。200年的封禁,封得住漢地百姓,但封不住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假如這片地域有幾百萬漢人居住,每人扔上幾塊磚頭,小股侵略者也頂受不住。

沙俄對中國東北地區的土地是發狂般的惦記,在1855年,沙俄黑海艦隊被殲,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沙俄在黑海尋找出海口的努力嚴重受挫,此時的他們,西方不亮東方亮,急需尋找一個太平洋上的不凍軍港作為出海口。

1856年10月開始,清政府情非得已,與英法聯軍展開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戰爭的表面原因是因為清政府胡鬧,清兵扯掉了掛在英國船隻上的英國國旗,那是英國人因此發怒的亞羅號事件;與法國的過節則是因為地方官擅自殺死一名法國神甫,被稱為馬神甫事件,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清政府更深層次的胡鬧——不肯忠實執行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條約內文,這當然被“國際友人”認為是缺乏契約精神。非但如此,清廷居然胡鬧出了新花樣,拒絕列強在北京設置公使館,大概來自於滿清皇帝“臥榻之邊,豈容他人安睡”的心態,在“國際友人”心目中,這簡直太過匪夷所思,所以兩強決定聯合起來給清政府上上現代國際交往課程。事實證明這門課清朝學生最後沒有及格,因為知道四十幾年後的庚子年,他們仍然對準了北京城東交民巷的國際使館區發了狂的胡鬧。

就在英法聯軍給清政府補課時,沙俄在中國的官員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一方面,他們迅速聯繫國內,利用這個機會變蠶食為突進,趕緊佔領中國東北地區廣袤無垠的土地;另一方面,在英法老師和大清學生中間扮演家委會的調停角色。對英法,通風報信,當帶路黨,鼓勵老師懲罰這個屢教不改的搗蛋學生;對大清學生,它又換了一副偽善面孔,裝出一副同仇敵愾、我幫你撐腰的老好人,算是給大清開補習班——不收學雜費,為了提高成績,只收點課時費,沒錢?沒錢太好辦了,照顧山區貧困學生,你們家後山慌著,要不我們來幫你開發好不好?

清政府的胡鬧終於結出了累累碩果,沙俄居中調解,1958年,先是武力逼迫清廷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把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收入囊中,把烏蘇里江以東直到大海的地區劃為中俄共管。《璦琿條約》精神傳回國內,清廷怒了,撤了奕山的職,拒不承認。

隨著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咸豐西狩,奉旨談判的奕訢慌了神,只好掉頭主動來找家委會的沙俄,1860年這次跟沙俄補籤的《中俄北京條約》,比前年奕山版的《璦琿條約》更前進一步,乾脆把原定共管的地方——烏蘇里江以東到大海的地方全部劃給了俄國人。俄國人不費一人一槍一彈,狂卷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搶佔了一個大大的庫頁島,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太平洋出海口,要知道,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他們填進去26萬士兵加一個沙皇的性命,結果卻是失去了黑海出海口。

此時,任性的清廷終於答應了吉林將軍景淳在吉林圍場周邊招募漢民開荒墾殖的上疏,想通過人口的增加抵禦外敵的入侵,想法不錯,但是晚了,太晚了。

次年,也就是1861年,中俄兩國按照北京條約精神,派出大員來到邊疆勘察劃界,大清派出的是戶部倉場侍郎成琦和地方大員吉林將軍景淳,公道說,吉林將軍景淳盡職盡責,而這位戶部倉場侍郎成琦,實乃禍國殃民敗類一名。

回頭來看奕訢版的《中俄北京條約》,烏蘇里江以東,烏蘇里江作為界河,這一點沒爭議,烏蘇里江上游是松阿察河,一直到松阿察河與興凱湖交接口也沒有爭議,爭議出在興凱湖往南。《中俄北京條約》中關於興凱湖一帶的國界描述是:“自松阿察河之源,兩國交界逾興凱湖直至白稜河,自白稜河口順山嶺至瑚布圖河口。”主要爭議就是下圖的紅線部分,按照正常的邏輯,白稜河這個地名應該是條約中的筆誤,實際上是紅線所在的白志河。

然而俄方可不是這樣認為,在談判地點確認之前,他們就派出了很多散兵遊勇有目的的向白志河以北進發,修建臨時房屋,製造實際控制的假象,戶部倉場侍郎成琦欣然中計,前往沙俄製定地點談判。在談判中,沙俄指認土爾河就是條約中所說的白稜河,這土爾河那是一條小的不能再小的支流,愣是沙俄代表給指鹿為馬、改變了名稱。雖然景淳嚴正駁斥,奈何成琦一味忍讓,沙俄咄咄逼人,終於讓沙俄得手。

這一來一去,興凱湖本來雖屬中俄界湖,實際劃界中方應該佔據90%的面積,卻被沙俄耍賴,連同陸地,又狠狠地從中國一刀劃去7200平方公里。

如今,這條本來並不叫白稜河的河上,有著吉尼斯世界紀錄中號稱當今世界最小的界橋,也不知道是哪位閒人去經手的。橋寬多少,兩米!這河寬度到底有多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心肯定是通不過去。

沒錯,心塞!


歷來現實


目前我們的地理教科書上關於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認定為位於我國江西省北部的長江邊上的鄱陽湖。那麼鄱陽湖究竟有多大呢?事實上湖泊的面積是會隨季節性水位變化而變化的——鄱陽湖在平水位(14~15米)狀態下的面積大約是3150平方公里,在高水位(20米)狀態下可達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在低水位(12米)狀態下只有500平方公里。然而1861年之前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卻並不是鄱陽湖,而是位於東北的興凱湖。那麼興凱湖的面積有多大呢?其實興凱湖分為大興凱湖和小興凱湖兩部分,由於東北氣候嚴寒,全年溫差變化較南方小,所以興凱湖的面積季節性變化相比鄱陽湖要小得多:大興凱湖在一般平水位狀態下南北長達100多公里,東西寬達60多公里,面積4380平方公里;小興凱湖在一般平水位狀態下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4.5公里,面積176平方公里。正常狀態下的興凱湖總面積4556平方公里,這比鄱陽湖最大面積還大431平方公里,比正常狀態下的鄱陽湖面積大1406平方公里。即使單純只算作為興凱湖主體部分的大興凱湖面積也比鄱陽湖最大面積還大255平方公里,比正常狀態下的鄱陽湖面積大1230平方公里。那麼既然興凱湖比鄱陽湖大出這麼多,可為什麼我們的地理教科書上還言之鑿鑿聲稱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呢?興凱湖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東部的中俄邊境上。如果算整體它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也是第一大淡水湖,比鄱陽湖大。然而目前我國僅控制興凱湖面積的28%,另外72%被俄羅斯控制。這樣算起來我國境內的興凱湖面積大約只有1275.68平方公里,比平水位狀態下的鄱陽湖要小1874.32平方公里,鄱陽湖也就自然成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了。

大約6500萬年前大興凱湖由於火山噴發造成的地殼陷落而形成,小興凱湖則是在大湖形成20萬年以後的變遷過程中湖水退縮形成的。公元725年李唐王朝在黑龍江流域設置黑水軍,後改為黑水都督府。黑水都督府的治所位於今天俄羅斯境內的哈巴羅夫斯克,所轄區域“南距渤海,北、東際於海,西抵室韋,南北袤二千里,東西千里”。在這一時期唐朝人已知曉興凱湖這一位於東北邊陲的湖泊的存在,當時唐朝人稱這個湖泊為湄沱湖,唐代的湄沱湖以盛產“湄沱之鯽”聞名。黑水都督府大約存在了90年,之後在晚唐的戰亂之中逐漸消失於史籍之中,此後包括興凱湖在內的東北廣大地區成為當地漁獵部族活躍之地。公元925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征服粟末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國後將遼國版圖擴張至太平洋濱海地區,包括興凱湖在內的廣大東北地區都處於遼國的統治之下。金滅遼後包括興凱湖在內的廣大東北地區自然又都處於金國的統治之下,在遼、金統治時期因湄沱湖形如“月琴”而改稱“北琴海”。此後該地又曾隸屬於元代的遼東行省、明代的奴兒干都司,直到清代又將北琴海改稱興凱湖。關於“興凱湖”這一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源自於滿語中的“水耗子”,據說這是因為當時興凱湖中水鼠很多的緣故;其二是說源自於當地赫哲語“肯卡”的偕音,意為水從高處向低處流。包括興凱湖在內的廣大東北地區作為滿族的龍興之地曾被清政府封禁二百餘年,這一舉措使包括興凱湖在內的地區人口在晚清之前十分稀少,基本屬於漁獵民族的野生天堂。然而也正是因為東北人口的稀少以及清政府管理上的鬆弛引來了沙皇俄國的覬覦之心:1854年5月至1857年6月當時的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先後四次派遣大批滿載沙俄侵略軍的船隊強行通過黑龍江並向黑龍江北岸和烏蘇里江右岸“移民”屯墾和建立軍人“村屯”。1858年5月28日穆拉維約夫迫使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中國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與此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然而身為地方大員的奕山其實根本無權簽訂這種事關領土的條約,事實上條約簽訂後並未獲得清朝中央政府的批准,甚至當時正忙於鎮壓太平天國的咸豐皇帝可能都不一定知道此事。直到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清朝中央政府不僅以書面條約的形式正式承認《璦琿條約》,同時還將《璦琿條約》中劃定由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然而我們從今天的地圖上看:其實興凱湖是位於烏蘇里江幹流以西的,也就是說即使是按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的相關規定而言:興凱湖也理當完全屬於中國。1861年初清政府與沙俄根據《中俄北京條約》重新進行勘界工作。由於烏蘇里江幹流河段已確定以江為界,所以這次勘界的重點就集中在烏蘇裡上游興凱湖一帶到圖們江口一帶的路上界限。本來雙方約定的勘界會議是在興凱湖西岸,但俄軍卻提前在興凱湖西北角奎屯必拉一帶建立軍營,這就造成了此地已屬俄國佔領的既成事實。隨後沙俄方面又開始玩弄文字遊戲:本來《中俄北京條約》中規定兩國交界逾興凱湖直至白稜河,然而這條白稜河實際卻並不存在,很可能是對湖西南岸白志河的誤讀所致。然而俄方堅持將西北部的土爾河指為白稜河,而清政府的代表成琦、景淳也予以默認,就這樣興凱湖72%的面積被劃入俄方一側。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為什麼?因為興凱湖現在不是我國的,我國只擁有一小部分。

所以不要在說興凱湖是我國的了,用詞很不恰當,應該說我國擁有興凱湖一小部分。


那人燈火


如果時光能倒退 興凱湖在1860前就還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 很可惜歷史是回不去的。

1興凱湖在東北 是中國和俄羅斯的界湖 興凱湖至少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歸屬當時的 河北道管理 當時叫湄沱湖
2公元17世紀滿清在東北興起 進入山海關 攻入中原 一統中國 改湄沱湖為興凱湖 歸當時的黑龍江將軍管轄

3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為了擴大在華利益藉口 亞羅號事件馬神捕事件為藉口發起的 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俄羅斯在出兵東北後以 中間調停居功的藉口同清政府簽了 中俄北京條約

4中俄北京條約 確認了以前的璦琿條約 的合法性 並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的4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庫頁島)中國在東北從此在無出海口 興凱湖就成了中俄間的界湖 俄羅斯佔有三分之二的湖面 中國佔有三分之一。


林哥遊戲廳


中國第一大湖,不是鄱陽湖,也不是興凱湖,而是貝爾加湖!


煙火印象


因為我們只擁有此湖約三分之一面積之故。


林中的小路894


大半已不屬我矣。但願一日能迴歸我中華。


王祖蔭1


就是全世界都是中國的,我們的生活又能改變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