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群眾,她忍疼痛,抗病魔,把一生獻給蔬菜事業

藍家璧,1925年6月出生於四川瀘州市,1955年9月,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新鄉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當時,新鄉市的蔬菜供應十分緊張,為了保證市區居民的蔬菜供應,領導決定讓這位女大學生到市重點蔬菜基地一一豐樂裡村蹲點。

豐樂裡雖然解放6年了,豐樂裡的條件仍相當艱苦。纖弱的藍家璧二話沒說,背起行李便進了村,在一間四面透風的碾房裡安了“家”,輪流到農民家裡吃窩窩頭、麵糊糊的“派飯”。藍家璧的到來,使豐樂裡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社長劉啟雲喜出望外。這位外號“茄子大王”的河南省特等勞模、種菜能手,由於缺乏理論知識,正在為如何進一步提高蔬菜產量犯愁。藍家壁的到來,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於是,不管大會小會,他反覆對群眾講,一定要支持藍家璧的工作,聽從藍家璧的指導,要學會科學種菜。他還多次交待群眾,儘量把飯做好些,準備點藍家璧愛吃的辣椒。豐樂裡群眾的溫暖和熱情,使她一下子愛上了這塊土地。

為了群眾,她忍疼痛,抗病魔,把一生獻給蔬菜事業

當她看到農民在火坑上育苗,不會掌握催芽的火候,全靠手感掌握溫度時(這種方式種出來的洋蔥像小蒜頭一樣),她一邊教大家學會使用溫度計,一邊改進洋蔥的栽培方法,結果洋蔥長得像茄子一樣,一個竟有半斤重。

1958年正是浮誇風、高指標、瞎指揮等“左”的做法盛行的時候,而藍家璧在郊區組建的第一個蔬菜實驗場,不虛報、不瞞產,更不欺騙群眾,一切經過試驗達到標準後再上市。凡引進一個新品種或推廣一項新技術,她都要先試驗、後推廣。她和劉啟雲以實驗場為基地,先後引進了70多個蔬菜品種在郊區推廣。特別是經她引種成功的“蘋果青”西紅柿,味道好、產量高,同劉啟雲種植的大青茄,被新鄉人民譽為“豐樂雙美”。科學種植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豐樂裡和郊區的幹部群眾。他們把實驗場當成“樣板田”,認真學習,反覆試驗。尤其是藍家壁開展冬菜園的種植試驗,結束了新鄉市淡季無菜的歷史,使居民在春淡季節也能吃上鮮嫩的時令蔬菜。

為了群眾,她忍疼痛,抗病魔,把一生獻給蔬菜事業

這也讓藍家璧意識到,科學技術不應當成為知識分子的專利,如果廣大群眾也能掌握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那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於是,藍家璧在搞科學試驗的同時,還以辦夜校的方式向群眾傳授技術知識,周圍幾個村的農民都趕來聽課。有時聽眾多達二三百人。新鄉師範學院生物系知道後,聘請藍家壁和劉啟雲到校講課。他們這種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講課方式,深受學生歡迎。

《人民日報》《文匯報》《中國婦女》等報刊雜誌對藍家壁的先進事蹟進行了報道,中南局科委在黨的內部刊物上對她進行了表彰。但是長期風裡來雨裡去的無規律的鄉村生活和營養不良,使藍家璧患了多種疾病。1983年底她被確診為食道癌晚期,病痛無情地折磨著她。

面對死神,她雖異常震驚,但她說:“既來之,則安之。我要努力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戰勝病魔,爭取多為黨為人民做些事情。”她以驚人的毅力忍受疼痛,強撐著身體練習走路,笑臉歡迎前來看她的人,熱情地為遠道而來詢問種菜技術的農民答疑解難。豐樂裡的農民結伴來看望她,瞅著她那瘦弱的病體,眼含熱淚說:“老藍啊,你吃這麼多苦,全是為了俺們啊!叫俺在醫院裡伺候你幾天,心裡也好受些。等你好了,大夥套上馬車把你接回去,豐樂裡不能沒有你……”

1984年11月,藍家璧的病情急劇惡化,於22日病逝,終年只有59歲。藍家璧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新鄉人民,獻給了她所熱愛的蔬菜事業。藍家璧永遠活在人民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