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如何評價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

個人覺得,如果僅就目前王佩瑜所取得的成就,應該還為時尚早。客觀來看,王佩瑜應該是當今京劇屆裡,把京劇推廣和個人推廣結合的最好的京劇演員,請注意我在這裡的修飾詞:“當今”、“結合”。

你們如何評價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

王佩瑜最早學習的是評彈,然後才改學京劇,年紀輕輕,便獲得了“小孟小冬”的稱號,據她自己回憶,“小孟小冬”的稱號,是譚元壽先生給叫出來的。一次譚元壽先生看王佩瑜演出,看完之後,譚先生稱讚王“我見過孟先生的演出,這就是小孟小冬”(大意)。從此“小孟小冬”的稱號便傳開了,後來王佩瑜到北京演出,譚先生還與其合演《失空斬》。其實,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小孟小冬”的稱號,更多的還是前輩對後輩的一種提攜,至於如果真實比較起來,莫說當年的王佩瑜,即便是今日的王佩瑜,恐怕也很難說能夠比肩當年的“冬皇”。所以,這也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王佩瑜的京劇水平,放在當今,也許是佼佼者,但是在京劇歷史上,還很難站得住腳。

你們如何評價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

說這些話是會招致當下有些王佩瑜的擁躉的否定,但是,藝術水準還是要靠藝術實力來支撐的,而不是靠無理的謾罵和毫無實據的否定來評定的。我們都知道,孟小冬先生是得餘叔巖先生真傳的徒弟,但即便如此,受性別所限以及其他條件所限,孟小冬先生的戲路及能戲,是遠遠不及餘叔巖先生的,同樣的道理,到了今天的王佩瑜也一樣,包括王佩瑜的用嗓發音,由於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所以發音用嗓的方法也會不同,所以,在學餘上,先天的條件便查了一截。

我們再說王佩瑜,餘叔巖先生所留下的唱片就是那十八張半,但是餘叔巖先生所會的戲,卻遠遠不是這些,僅就武戲一項,便足以讓孟小冬先生望而卻步,更不用提幾天的王佩瑜了,我們見過王佩瑜演《空城計》、《捉放曹》、但卻幾乎很少見王佩瑜上演扎靠戲,更不要提向餘叔巖先生那些崑曲戲了(如寧武關等)。

但是,限於時代,我們又不得不說,王佩瑜在當代京劇演員裡,尤其是同齡人,已經算是佼佼者了,女性的性別雖然是她的短板,但同時坤生又是她優勢,因為坤生本就少,能出來的就更少,所以更顯彌足珍貴。

你們如何評價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

而近幾年在京劇的推廣和自身推廣的結合上,王佩瑜也是做得較好的。搞清音會,參加各類綜藝節目,提高自己的曝光率,一方面以京劇人的身份向大眾推廣京劇,另一方面又讓大眾瞭解京劇人和京劇,所以王佩瑜在宣傳推廣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至於他所做的這些推廣,是對京劇的發展和大眾對京劇的認識正面功能多一點還是負面功能多一點,我想還是應該另當別論,或者再看一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