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衝孩子吼叫的父母,總是在這一步“萬劫不復”,父母優劣立現

六歲的樂樂跟著媽媽來家裡玩,樂樂第一次來做客,對我家比較好奇,看到了女兒的毛絨玩具,抱在懷裡不撒手,臨走的時候非要抱走,媽媽怎麼說都不管用,此時媽媽一個嚴厲的眼神,拽著孩子走到門外,壓低聲音吼了兩嗓子,我們礙於面子也不敢過去勸,不一會孩子主動還了玩具,跟著媽媽回家了。

經常衝孩子吼叫的父母,總是在這一步“萬劫不復”,父母優劣立現

送走了他們,老公說,樂樂媽媽肯定平時對孩子挺嚴厲的,不然把孩子嚇成那樣?樂樂媽媽是我原來的同事,她的脾氣的確不太好,我就碰到過她衝孩子發火,記得當時還勸過她,她事後也挺後悔的,跟我說,不知道為什麼,知道發火對孩子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事後也會後悔,也會對孩子百依百順,但是惹到了她,還是會暴風驟雨。

經常衝孩子吼叫的父母,情緒控制能力都不好

情緒不穩定的人,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平時好好的,不知道那句話或者哪件事就惹到了,內心一股無名邪火,不發出來就很難受,情緒不穩定的人做了父母,衝孩子發火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他們遇到問題,不想著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是想著先發洩自己的不滿,把孩子的感受放在一邊,過後才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悔,但是對孩子的傷害,已經造成了,而對情緒控制的這個步驟中,父母的優劣也開始出現了鮮明的對比。

經常衝孩子吼叫的父母,總是在這一步“萬劫不復”,父母優劣立現

經常衝孩子吼叫的父母,親子傷害都是在這一步“萬劫不復”

美國的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曾經說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會超過12秒,爆發時能摧毀一切,可是控制好這12秒,就能控制情緒的走向。這種研究結果也從側面反映了,父母發火對孩子造成的潛在風險,12秒這個時間段真的太短暫了,導致了大多數孩子並不能逃過這個“火力密集”區,被動地看著父母情緒的失控,他的內心將會久久不能平靜。

父母的火氣一旦波及到孩子,即使很快就意識到並控制情緒,大都已經過了12秒,無論後續如何彌補,孩子內心對父母的恐懼已經形成,親子傷害在這一步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局面。

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2018年1月份,福建省一位媽媽用充電器的線親手勒死了自己五年級的兒子,鄰居反映母子倆只是因為一些小事爭吵,平時的兒子很乖,學習也不錯,還會彈鋼琴,但媽媽一時氣昏了頭,鑄成大錯,事後嘗試多種方式自殺,最終選擇了跳樓,媽媽和殺人犯之間,只差了一次情緒時空,雖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從正面反映了,人如果不能做情緒的主人,可能就會淪為情緒的奴隸,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經常衝孩子吼叫的父母,總是在這一步“萬劫不復”,父母優劣立現

我的一個朋友,媽媽非常情緒化,動不動就會衝他大吼大叫,對他的控制慾非常強,每當他媽媽不高興的時候,他就非常非常緊張,他曾經跟我們說,很多時候,他已經做好了捱打捱罵的準備,反正就是那麼一會,但是媽媽壓抑著不爆發,反而是他最害怕的時候,在媽媽的情緒陰影下,他的童年過得非常不開心,雖然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對他寵愛有加,但是他仍然很害怕,小心翼翼地看著媽媽的臉色生活,長大後也很自卑,後來有了自己的家庭,內心也時常充滿陰霾,因為認識多年,他的妻子甚至偷偷讓我們勸勸他,改改這樣的脾氣,不過效果並不好,後來他倆就離婚了,孩子本來判給男方,但是他的妻子堅持啥都不要,只要孩子,就是害怕孩子跟他學的一樣的性格脾氣。

經常衝孩子吼叫的父母,總是在這一步“萬劫不復”,父母優劣立現

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情商的發展,在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的《情商》一書中就寫到,人的成功20%依靠智商,80%依靠情商,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擁有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多麼重要,但是經常被父母吼叫或者打罵的孩子,卻鮮少擁有這種能力,他們大多數更情緒化,他們小時候痛恨父母的行為,長大了卻變得跟父母一樣,由此,他們感到沮喪和失落,但卻無力改變,生活陷入矛盾中,離成功也會越來越遠。

所以父母們,對待孩子的問題,首先要選擇心平氣和,如果情緒開始激動,要意識到關鍵的步驟來了,建議先緩幾秒鐘,讓自己做幾個深呼吸,等這個12秒的時間過去,你會發現,也並沒有那麼生氣,孩子的問題也更好解決,只要嚐到一兩次控制脾氣的甜頭,父母就會驚喜地發現,孩子也在發生著變化,他們可能會為自己辯解,甚至開始接受父母的建議,而不是從前的哭鬧和害怕,他們也在學著父母一樣,開始做情緒的主人,讓自己變得更加平和。

經常衝孩子吼叫的父母,總是在這一步“萬劫不復”,父母優劣立現

教育孩子,您能控制好這最關鍵的一步嗎?不要在這個時間段“萬劫不復”,變成孩子最討厭的樣子,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