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國內,人人都是房地產投資的專家,樓市是大家永恆的共同話題;

在香港,有這三個必看的樓盤,分別代表了觀察香港的三個維度,非常值得大家去打卡。

西九龍綜合開發項目

最現代

包括ELEMENT(圓方購物中心)機場快線ICC(環球貿易廣場)天璽(住宅)等在內的西九龍綜合體是目前人類已經建成的最為複雜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了(至少是我個人覺得最複雜的地產項目)。

在這裡,地鐵線就太普通了,這裡地下還有機場快線、高鐵線的交匯;

在這裡,五星級酒店都排不上,這裡有全球最高的麗思卡爾頓酒店;

在這裡,高層住宅也不算什麼,十多棟超高層住宅聳立在圓方購物中心之上。

其實以中國目前無敵的基建能力,建設西九龍綜合體這類項目已經沒有難度了,但建好後還需要管好,如此複雜的物業類型、如此密集的立體交通體系、如此龐大的人流量,後續物業和交通設施的運營管理的難度也是超乎想象的。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上圖中西九龍綜合體的住宅項目的綠化是建在圓方商場之上的,可見空間利用率之高。

下圖中雖然還是熟悉的港鐵LOGO,但這是西九龍的高鐵站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二、將軍澳新市鎮

最方便

第一個項目由於過於頂端了,讓人感覺有些不接地氣,那我們現在看看香港郊區新市鎮建設的典型代表 — 將軍澳

香港是應用“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公共交通為導向的規劃理念指導城市建設最為成熟的城市之一(也就是國內常說的地鐵小鎮),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籌建郊區新市鎮以來,香港一直將“TOD”理念作為新市鎮建設的根本原則。

“TOD”模式的成功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香港通過新市鎮“TOD”的模式共建設了包括荃灣、元朗、將軍澳等9個新市鎮,居民人數超過300萬,“消化”了香港近30年來新增的幾乎所有人口。

二、香港通過新市鎮“TOD”的模式,使得香港公共交通出行率高達90%,私家車出行所佔份額相當小。

將軍澳是香港第三代新市鎮之一,屬於西貢區,將軍澳規劃以地鐵站為中心開發高密度住宅及配套,而區域商業中心就設在地鐵站上蓋,而區域商業中心又通過連廊伸向四面八方,連接各個住宅小區,其規劃理念體現了3D原則,即:高發展強度(Density)、多元化土地利用(Diversity)及優質住宅設計(Design)。

對於將軍澳新市鎮的居民而言,那就是“方便”兩字:

1、在將軍澳新市鎮生活無需擔心日曬雨淋

從家出發,沿著小區裡有蓋的連廊就能到達地鐵站,風雨走廊讓你豔陽天不打傘,雨天不溼鞋。無論太陽暴曬還是颳風下雨,一直可以保持著全身整潔。

2、在將軍澳新市鎮讓更多居民均享公共資源

將軍澳的海濱自行車道就是其中之一,居民可以騎自行車綠色出行,方便居民購物和上下班。除此之外,將軍澳圖書館、運動中心、海濱公園一應俱全。

3、在將軍澳新市鎮實現娛樂、居住、商業多種功能

將軍澳在地鐵站點周邊100米半徑範圍內安排兩家酒店(一家五星級皇冠假日酒店,一家四星級假日酒店)、多家商場,在地鐵站周邊200米至800米範圍內則是居住區。這使得居民居住在交通、生活配套設施的合理距離內,既不受噪音干擾,又可以便利享受生活服務。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三、離島的愉景灣

最歐洲

如果大家把在愉景灣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估計誰也想不到這是在香港,而且距離香港最熱鬧的中環乘船隻需25分鐘。這裡依山傍海,低密度的townhouse,就像一個地中海風格的歐洲小鎮。

愉景灣總佔地約650公頃,相當於香港島的8%,既是香港政府一次性批出的最大面積的土地,也是香港首個度假式住宅項目。目前,愉景灣整體容積率僅為0.15,為亞洲首個綠色環保城,綠化面積佔總面積的2/3;區內禁止私家車通行,代之以汙染較少的電動公共大巴和高爾夫球車。

愉景灣由上世紀70年代末開發至2018年初,40年來仍在持續發展,是香港興業國際集團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整個項目開山劈石、從無到有,簡直就是現代版的“愚公移山”。截至2018年3月,香港興業國際在愉景灣已完成15期項目,常住人口約為兩萬人(逾50%為非中國籍人士)。

不多說了,直接上圖!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愉景灣的開發商其實挺不容易的,為了開發一片荒地,從無到有,為了方便業主出行,還自建了專門的高速交通船隊。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現實版的老人與海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在香港,必看的三個樓盤

這裡確實很有海明威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