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媒體刊登寧陝稿件一覽

媒体聚焦|4月8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大排查催生高質量

媒体聚焦|4月8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西部網訊(通訊員 譚海波 李兵)基礎軟件資料還不夠紮實,部分群眾滿意度不高,脫貧貸、搬遷等還存在一些問題……3月19日,寧陝縣江口回族鎮貧困村深度排查問題反饋會在江口鎮召開。會上,該縣脫貧辦將排查中存在的問題向該鎮進行了反饋。

“我們將從提高思想認識、明確責任、突出重點、嚴肅紀律紮實抓好整改工作。”在認領了問題後,江口回族鎮負責人表態到。

為高質量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目標,寧陝縣對照“57”標準,堅持問題導向,從2月開始,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不留死角、不留隱患“排雷”拉網式脫貧攻堅深度排查研判工作,查實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短板和弱項,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硬傷、難題,奮力衝刺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兩堅持兩第一"推進排查研判

2月12日,春節收假第二天,寧陝縣就在城關鎮獅子壩村召開了脫貧攻堅深度排查研判工作動員大會,在簡單的培訓後,由縣脫貧辦幹部和相關部門業務骨幹組成了12個排查小組,圍繞“57”標準,進村入戶逐項進行排查。

為抓好排查研判工作,寧陝縣及早部署,春節後一上班,就制定下發了《寧陝縣脫貧攻堅深度排查研判工作實施方案》,及時召開了工作安排部署會議,由分管扶貧領導對文件進行詳細解讀。還專門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的深度排查研判工作領導小組,由縣脫貧辦牽頭,抽調縣脫貧辦90%以上的幹部、縣“八辦三組五保障”責任部門業務骨幹、被查鎮毗鄰鎮村四支隊伍成員組成實地深度排查研判工作組,做到精銳出戰,逐鎮、逐村、逐戶和“八辦三組五保障”責任部門逐個開展深度排查研判,相關鎮、村和包幫部門全力配合,堅持上下聯動、密切配合,確保全縣深度排查研判工作“一盤棋”。

寧陝縣明確責任細分工,堅持組長負責制,實行誰排查誰負責,所有排查走訪表格誰簽字誰負責;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查準找實該鎮、村、戶脫貧攻堅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根據“57”標準形成村、戶問題清單。每到一個鎮第一時間召開動員培訓會和問題反饋會,第一時間將查找的問題清單以縣脫貧辦正式文件印發給聯鎮縣級領導、各鎮黨委政府、駐村工作隊和幫扶部門。

根據問題清單,該縣要求鎮、村和“八辦三組五保障”責任部門要第一時間安排部署問題整改工作,5天之內製定問題整改方案,做到責任到人、時間到天,整改完成一個銷號一個。鎮、村、部門所有排查出的問題務必在4月底全面完成整改任務。5月初,將由縣紀委牽頭組成督查組,根據問題清單逐一核查,對沒有按時完成整改任務的鎮、村、部門和個人將嚴肅追責。

"五查五看"查找工作短板

“你家今年享受了那些扶貧政策?”“對脫貧攻堅工作滿意不?”“對村上還有什麼意見和建議?”……連日來,像這樣的問題,對於縣脫貧辦幹部杜明文來說,每天都在不斷重複著。他一邊與貧困戶拉著家常詢問實際情況,一邊做詳細的記錄。

除了核對貧困戶的情況,他還要查看村上的會議記錄、脫貧攻堅的資料、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情況等。這是寧陝縣開展深度貧困村排查研判工作的一個縮影。

圍繞“57”脫貧標準,寧陝全面排查各鎮在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工作落實、政策落實、責任落實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環節。

在研判排查中,寧陝縣採取查閱資料、實地查看、走訪群眾等方式,重點結合信息系統數據,對照“57”標準,對村檔戶檔軟件資料,表卡冊填寫情況進行全面核查,做到軟件資料的表卡冊數據、國家扶貧信息系統數據與貧困戶家庭實際完全一致。

排查組實地走訪貧困戶及非貧困戶,核查是否存在 “該進未進、該退未退”及“漏評”“錯評”“錯退”現象。重點核查村級“八個一批”到戶臺賬,核實扶貧政策是否落實到戶到人,各類到戶項目是否開工或完工,各類到戶資金是否全部撥付。

在村上,排查組工作人員通過查看鎮村扶貧政策落實相關文件及會議記錄,核查鎮主要領導是否履行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責任。結合鎮村脫貧攻堅工作計劃,實地走訪、查看,核實脫貧攻堅工作謀劃、部署是否到位、工作是否落實到位。查看駐村幹部是否落實五天四夜駐村幫扶,查看駐村工作日誌、請銷假相關臺賬及請假條,確保駐村扶貧工作隊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全方位開展扶貧工作。

該縣結合愛心超市運行情況瞭解新民風“一約四會”的工作開展情況,是否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同時,還重點核查非貧困村的貧困戶是否落實扶貧政策,並由縣脫貧辦、縣民情調查中心依託縣“民情調查熱線6812340”,對各村開展脫貧攻堅民意調查,並根據民意調查情況有的放矢做好扶志扶智工作,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

"四個結合"促整改提高見成效

3月11日,四畝地鎮嚴家坪村“四支隊伍”就到桃園組貧困戶家中進行走訪,針對在研判排查中反饋存在的問題,逐戶對照“方子”抓“藥”。同時,還繼續開展“一補兩送一議”、扶貧扶志活動,與貧困戶面對面細緻溝通交流,宣傳扶貧政策,完善軟件資料,解決貧困戶存在的實際突出問題,對症下藥精準徹底,確保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在排查研判工作中,寧陝縣將研判排查工作與巡視整改、政策大宣傳、能力大提升結合、作風大治理結合起來,推進了工作,還提升了工作質量,形成了長效機制。

寧陝縣堅持將深度排查研判與中、省巡視整改、全省“一補兩送一議”、全市“回頭看”和問題大排查大整改大完善等工作緊密結合,堅持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做到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帶動一片,確屬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問題,明確整改措施和時限。引導全縣黨員幹部深入主戰場,當好脫貧攻堅政策宣傳員,全方位、多形式、立體化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傳,進一步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

該縣堅持將深度排查研判與能力大提升緊密結合,切實糾正少數扶貧幹部目標標準把握不準、政策不熟、政策落實有偏差等問題,進一步提升精準扶貧的本領。通過時間倒排、任務倒逼、責任倒追,盯人、盯事、盯結果,促進工作重心下沉,切實糾正脫貧攻堅工作中作風不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

江口回族鎮針對反饋問題逐村制定整改方案,到點到戶制定具體整改責任清單,與包幫幹部簽訂整改責任書,按要求整改,駐村工作隊對整改銷號情況進行跟蹤督促,完成後銷號登記。通過一系列舉措,壓實整改責任。

“整改責任書是工作責任落實的有力舉措,將整改任務和幫扶建議書面化下達,幹部簽字認領,既可保證整改時效性,又能壓實幹部責任,目前,冷水溝村建檔立卡戶78戶已全部下達整改責任書,幫扶幹部現已陸續整改中。整改完成後幹部需由審核組長審核後簽字銷號。”該鎮冷水溝村第一書記李東晉介紹到。

據瞭解,截至目前,寧陝縣已經深度排查研判6個鎮23個貧困村、33個非貧困村(社區),入戶排查貧困戶4707戶、非貧困戶16029戶,目前已經整改問題1580條。

“白芨兄弟”蹚出致富路

媒体聚焦|4月8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早春三月,秦嶺深處的寧陝縣城關鎮月河村依舊寒意凜然,天空飄著小雪。餘光清家房前屋後的白芨地裡一行行小土坡整齊凸起,上面覆蓋了厚厚的一層櫟樹葉,看不出其生長的模樣。

餘光清和餘光朝兄弟家所在的寧陝縣城關鎮月河村腰竹溝組,山大人稀,地勢崎嶇,交通不便,可利用土地面積較少,在2013年底和2014年,餘光清和餘光朝先後被確定為貧困戶。

“我八九歲時就開始在山上挖野生白芨賣,2010年開始種植白芨。一開始種了3畝野生白芨苗但都沒有長成,後來從鎮安縣學習了白芨種植技術,那時候一顆白芨苗7元錢,我買了幾千株苗子開始種植。”餘光清說。

餘光清的白芨種起來了,從每年春天將櫟樹葉撥開讓白芨生長,到農曆五月份野草瘋長開始除草,遇到雨水多的年份還要反覆除草,幾年來白芨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餘光清從來不認為種植白芨有多辛苦,更沒有想放棄。他常說:“晴天有晴天的活,雨天有雨天的活。”2014年,通過種白芨的產業發展,餘光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2013年,白芨的價格飛漲,市場上的種子價格高達100元一斤。餘光朝就用當時100元一斤的市場價格購買了種子,也開始了白芨的種植。

“白芨產量非常高,1畝地要用8000株苗子,1株苗子能收1斤半,3斤半可以烘出1斤的成品白芨。育苗的話可以用種子或白芨籽,白芨籽便宜,出苗率最低也有85%,但就是害怕病害。”種植了幾年白芨,餘光朝總結。

“沒有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市面上十幾種農藥,一種一種地試,哪種最有效就用哪種。”餘家兄弟用多年的實踐學習與“試錯”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就連寧陝縣的農林專家都來諮詢他們的種植經驗。

經過了近十年的努力,“白芨兄弟”走上了致富之路。2018年,餘光清翻了兩畝地的白芨,生產了2000斤的商品白芨,年收入23萬元。餘光朝也緊隨哥哥腳步在2016年脫了貧,這段時間他正加緊育苗,準備為今後打好基礎。(翁龍航 通訊員 譚海波 何源)

寧陝“垃圾超市” 換回淨美山村 ——我省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啟示錄之一

媒体聚焦|4月8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竹山村“垃圾超市”管理員林平到村民家中收垃圾,並現場登記分值

媒体聚焦|4月8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寧陝美麗鄉村。 通訊員 楊寧 攝

編者按: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示,要求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同全國廣袤鄉村一樣,我省美麗鄉村建設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18年,我省出臺了《陝西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動方案》,提出利用三年時間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著力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省統計局最新數據表明,截至目前,我省8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汙水得到有效治理,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40.7%。全省累計創建美麗宜居示範村1424個,其中國家級示範村10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25個。

在此行動中,我省不少縣(市、區)結合實際情況,從垃圾分類、廁所改造、汙水處理等方面發力,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近日,本報記者分別走進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成績顯著的寧陝、高陵、橫山三地,挖掘可供借鑑的經驗。即日起,本報將推出三篇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的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3月19日,位於秦嶺深處的寧陝縣江口回族鎮竹山村,春意漸濃。

林平像往常一樣,開著車來到村民金賢蘭家,將她家的垃圾進行分類,按照相應的分值登記入冊後,裝車拉回村裡的“垃圾超市”。

40歲的林平,是村裡“垃圾超市”的管理員,從這家特殊的超市開張至今,上門收垃圾、登記分值和兌換商品,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

“垃圾超市”積分換商品

2018年6月,竹山村在鎮政府的支持下辦起“垃圾超市”,鼓勵村民進行垃圾分類,通過“垃圾兌換積分,積分兌換商品”的模式,和“愛心超市”有機結合起來。

“自從建起‘垃圾超市’,村民把堆積在房前屋後幾十年的酒瓶、塑料和廢紙都清理出來,換成積分,然後在‘愛心超市’兌換商品。”提起村容村貌的改變,竹山村村主任安明建侃侃而談,“自家的垃圾清理完後,有些村民還將河道里的塑料和酒瓶撿拾回來,延續了幾十年的髒亂差環境在我們這裡徹底翻篇了!”

在竹山村的“垃圾超市”大門兩邊,分別張貼著村民積分排行榜和兌換分值表。十幾平方米的廠房裡整整齊齊地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酒瓶、飲料瓶、紙箱子和廢舊金屬等。林平告訴記者,作為村裡的“垃圾回收員”,他會定期上門收集,按照紙品、塑料、金屬、玻璃等不同分類,對垃圾進行登記和換算積分。

提及建立“垃圾超市”的初衷,還得從竹山村的情況說起。

竹山村地處秦嶺深處,山大溝深,由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地域面積66平方公里,是寧陝縣最大的貧困村。由於受交通條件制約,酒瓶、塑料製品、廢鐵等沒人上門收購,村民出去賣廢品又不方便,導致生產生活垃圾在房前屋後常年積壓,實在無法處理,就扔到河道山溝和田間地頭。

村風村貌改善又提升

垃圾如何處置,一直困擾著鎮村幹部,也一直影響著村容村貌。江口鎮副鎮長、竹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祝輝,參與了竹山村“垃圾超市”建成並運行的全過程。

“這幾年,縣上助力脫貧攻堅,群眾的院壩硬化了,屋裡屋外的牆面粉刷了,堆放的垃圾就顯得大煞風景,以前的辦法是焚燒或填埋,成本高,還影響環境。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去年6月,我們就在村裡建起這個‘垃圾超市’。可以說,這個模式運行很有成效,村民得到實惠,村風得到改善,村貌得到提升。”祝輝說。

“以前大會小會都在強調環境衛生,但是村民亂扔垃圾的習慣就是改不了。”提及“垃圾超市”帶來的改變,包聯竹山村的幹部馬慧感觸頗深,“僅村民魏榮富就送來5000多個啤酒瓶,其中3000多個是他家積攢下來的,還有2000多個是他和當保潔員的兒子魏正華,在村子內外的路邊、河道撿回來的。”

70歲的魏榮富老人撿拾廢品的積極性頗高。他反對亂扔垃圾:“碎玻璃渣子不但容易劃傷村民,連牲口也會因此受傷。我把它們撿回來送到‘垃圾超市’,可以兌換積分,再換成商品,一舉兩得。”

“愛心超市”延伸再推廣

祝輝介紹,鎮上決定將“愛心超市”延伸到“垃圾超市”,覆蓋所有非貧困戶,目前先在竹山村進行試點,等運行成熟再向全鎮推廣。

竹山村的“愛心超市”,距“垃圾超市”不足一公里。記者看到,“愛心超市”裡擺放著五六十種商品,積分區有5分、10分、15分和20分四個等級。村民根據積分多少兌換相應的商品,也可以進行累計,換取更值錢的商品。

“上繳的廢品越多,積分就越多。參加村上的義務勞動,積極參加學習,遵守鄉規民約,都會有積分。”村民儲著華把兌換的一袋米、兩桶油綁在摩托車上,繩子上還掛著替鄰居兌換的一把鋤頭。他告訴記者,他家還有積分沒有用,“換的東西越多,說明咱的覺悟越高。”

村民主動搞衛生講文明不吃虧,村上的網格化管理不留死角。如今,在竹山村,撿拾垃圾、兌換積分,已成為村民的一種習慣。

媒体聚焦|4月8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媒体聚焦|4月8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