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采飛揚的青春阿飛
什麼叫幸福感?究竟有多少人對當今社會沒有幸福感,我是真的不知道。但是我對什麼是幸福感有自己的看法。
幸福感的含義很廣泛,而且有歷史梯度,還涉及個人的三觀。
我認為人的幸福感首先是有個和諧的家庭,首先是夫妻關係的和睦,這是根本。如果夫妻恩愛,彼此忠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笑口常開,這是最大幸福。什麼叫家?兩口子就叫家。家幸福了,自己就幸福了。這是人生最基礎的幸福。
其次,就是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不孝敬父母,肯定不會有好的的人生,不管你自己多富有,老人過不好,不管不問,肯定不會有好報應。四世同堂也罷,三世同堂也罷,只要其樂融融,尊老愛幼就是幸福。
有一群好兒孫,如果兒孫們走正路,知道掙錢謀正業,我們就會感到幸福。
有和諧的鄰里關係,如果鄰居們相處的好,閒了有共同的話題,侃大山,互相幫忙,這不也很幸福嗎?有一幫好的同事關係也一樣。
幸福感有個歷史梯度,小時候,缺吃少衣,餓了的時候,能吃上一塊玉米圪塔就是滿滿的幸福。如果能吃上一塊香甜的燒餅,那簡直是上天的恩賜。小時候很苦,但窮且快樂著。因為我立志讀書改變命運,有盼頭。大了的時候,終於分配了工作,一個月掙二十來塊錢,雖然少,但是個正式工,也是幸福滿滿。後來就是想辦法在缺錢的條件下找個稱心如意的好媳婦,終於找上了,一個和你相知相愛過一輩子的人。那時候能買上一輛飛鴿自行車和上海牌縫紉機就是最大幸福。那時候能把工作調到高家近一點就是最大幸福。那時候能蓋上幾間土坯房就是最大幸福。而現在這些當年企盼的東西早已淘汰了。
現在社會發展真快,交通四通八達,城鄉的道路都告別了泥寧。樹有樹,花有花,草有草,環境比過去很優美。農村老百姓的家裡的裝修和城市沒什麼兩樣。這不是很幸福嗎?
當然社會財富有差距,但沒有富人的帶領也不會有普通人的富裕。就說華為任正非,七十多歲了,還在幹大事業。咱錢少只是用來消費,他錢多卻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肯定有其任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社會責任,他們的錢要搞企業,有企業我們才有工做,有工做,我們才有收入,才能生活。看問題得辨證的去看。打住,有事不寫了,有一致看法的人幫我在評論區寫下去。
古槐長青
何止是三分之二,是三分之二點八,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四九年建國初期,所有國民所付出的熱情和體力和智慧還有忠誠被一些不知深淺的人們當泡菜淹了。四九年全國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做出無私的奉獻,全國每個家庭都為建國以來做出應有的貢獻和犧牲,他們是愚昧嗎?他們是腦殘嗎?他們是無知嗎,他們是被迫嗎?不是!他們為擁有一個優秀而富強的民族和富饒國度做出自我無私的奉獻,問問現在的兒孫們,他們的父輩爺爺們有哪一位不是為建國以來做出貢獻故事的人,而今我們的民族強大了,他們的功績卻要被遺忘,被淡話了,何以安慰父輩的子孫們!就讓他們的孫子們講講他們的父輩、在那個時期都有什麼建設國家的故事和傳說吧!功績在這一片土地上,在新中國誕生以來、都清清楚楚地掛在每個人民身上。
走路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提升,基本上可以講是豐衣足食了。但是人們卻感覺不到這種變化,很大一部分人卻認為幸福度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據我個人分析,大概有以下幾種原因。
1、在改革開放前似乎沒有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之分,沒有私企老闆,大家都差不多,貧富差距不大,無處比較,相對心理比較平衡。
2、改革開放後有了公務員、事業、企業之分,貧富的差距遂步拉大,於是一部分人的心理開始不平衡。
3、由於體制的改革,很大一部分人下崗。原本旱澇保收的工作失去了,要另尋他業,一時很難適應。
4、大部分的企業工人和其他的打工者,幹著最苦最累最髒的工作,卻連最基本的休息、醫療、孩子的就學、住房都得不到保障。幸福感就相對降低了。
5、從現狀講,國家所有的財富90%掌握在10%的人手中,90%的人只掌握著10%的財富。貧富差距大了,人們的幸福感也就相應下降了。
我相信以上的現象是暫時的,國家的經濟在發展,體制改革和各項政策、措施在不斷完善,在黨和國家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人們一定會過上富足幸福的生活。
陶田福
小編提這個問題不覺得有些盲人摸象嗎?你提的現實社會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幸福感,指哪些方面?你知道富人為什麼不能放鬆自己,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貪婪,貪得無厭的人有幸福感嗎?窮人為什麼過得很快樂,因為他懂得什麼是知足。這就是幸福。關於這個話題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要從精神、物質、財富、思想等多方面考慮。
一:精神方面
六七十年代,物質匱乏,人們餓得肚皮貼到脊樑骨,吃了上頓沒下頓,有的人甚至連煤油燈也用不起。晚上坐在院子喝稀粥,粥很稀,月亮在碗中寂寞的晃盪著,省吃儉用贊幾個皺巴巴的零碎錢也供不起一個孩子上學,更何況幾個孩子。但是有一部分人覺得這個時期雖然窮,但有實幹精神,從表面上看人人平等、公平,不存在貧富差距,這種阿Q精神勝利法就是一種幸福感,所以這部分人懷念過去這段日子。
二:物質方面
鄧小平提出了包產到戶,解決了溫飽問題,是中國人民富起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提出的改革開放、發展才是硬道理,使中國的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縮短了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國富民強,有目共睹,別人沒做到,只有鄧公做到了。必定民以食為天,倉廩實而知禮節,大部分人認為這就是幸福感。但有小部分人認為現在貧富差距日趨嚴重,不公平,自己沒過上富人的日子,他們整天怨天尤人,好逸惡勞,好吃懶做。他們認為沒有幸福感。
三:思想方面
窮人說:有錢就是幸福;盲人說:能看見就是幸福;乞丐說:有飯就是幸福;光棍說:有老婆就是幸福;病人說:健康才是幸福。目的全達到了,幸福嗎?不一定。其實幸福是一種心態,領悟到了,就是幸福……
四:貢獻方面
教師用自己的平凡與偉大放飛出一個個年輕的夢想。這就是他們的幸福。
科學家發明和創造,給國家和人類創造了幸福,他們認識這是幸福。
醫生挽救了一個個掙扎在死亡邊緣的病人,他們認為這才是幸福。
作家認為只要有一部好的作品奉獻給人類,這就是幸福。
總而言之:幸福是什麼?幸福其實是一種心態,要懂得知足,知足常樂。不要和富人攀比,那樣你會活得很累。與其羨慕別人的品位人生,不如把握自己的品質生活。只有這樣,你永遠是一個有幸福感的人。
耕讀傳家gdcj
心醉月光情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偉大的成果,工業飛速發展,市場繁榮,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感到幸福呢?
我們先從住來感受:讓人感到不安的是高房價。今天的城鎮化,一座座高樓是一坐坐壓在頭上的大山,是農民工的血汗注成的。流乾了血汗的農民工累了。高樓並不感到幸福,是辛酸。其二、老幼二代,父子二代相隔兩地,天天都做著牽掛的夢。住得不幸福。
利益分裂使人心分裂,貧富懸之就是人心分裂的證據。人心分裂,失去團結,幸福不起來。
子孫滿堂也是一個幸福的指標。自從強制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很多家庭有食有穿有房都不感到幸福。時時害怕失獨,俗話叫做斷種。百般護呵,嬌生慣養,牽掛斷腸啊!
人心變化了,自己感覺不幸福。這是本人的一點看法。
九天130884916
我很認同這一提法,根本原因是你可以通過自家兄弟姊妹們去找一下答案。我家姊妹五個,全部為下崗工人,除姐妹嫂子退休,現大部分打工自謀生路。都是60後,五姊妹都生的兒子,除一個結婚成家外剩下的都在漂著。雖然通過一二十年的努力個個都買了商品房,但兒輩們都成了房奴,雖然不管大專本科都完成了學業,但都是自己只能混自個。誰買房時都是靠家庭積蓄和姊妹相互湊借,多了沒有,都是二三萬相互借用。我們只是一個普通家庭,想當初父母拿著不多的錢把兄弟三人的婚事辦的風風光光,姐妹出嫁一分彩禮沒要還多少賠上點,現養一個就跟掉進了十八層地獄,你說那來的幸福感!
劍雲28
公理公道的說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沒有真正的幸福感!主要是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沉重的生活壓力!房價物價上漲遠超過收入的增長,孩子上學難,上學貴,老人養老難養老貴,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醫生拿回扣,一般人不敢生病,一生病直接讓你返貧一夜回到解放前!另外,當今社會三觀不正,一切向錢看,親情、友情淡化,親友間攀比之心嚴重,導致大多數人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快樂!
本人現在40歲,有房有車,有存款,沒貸款,按道理說應該很快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怎麼也找不回那種20年前的快樂,總有一種莫名的焦慮和不安⋯
永遠的小馬哥123
完全認同,可能會比三分之二還多。以前經濟條件不太好的時候,一年有一套新衣服穿,一天能有一兩毛錢零花錢就是幸福。現在天天好吃好喝好穿你會感到幸福嗎,我想大多數人還會有其他很多煩惱,經濟壓力不用說,應該大多數人都會有,畢竟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只有那麼一丁點。現在社會容易出現的其他壓力應該還有這麼兩點。一是現在人的攀比心理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以前親戚之間都是相互幫忙,很少會有誰看不起誰的,如今是窮的眼饞富的親戚,有的甚至是仇富,富的看不起窮的親戚,總想找點自豪感。第二是來自於婚姻的,如今離婚率居高不下,很多都是結婚有了孩子離得,離過婚的應該都會有心理陰影,在感情上會產生一種抗拒心理,同時孩子從小就得不到雙親的疼愛,性格也一般會出現一點怪異。總得來說造成社會上的不幸福感還是來源於社會的信仰和價值觀發生了扭曲。這個不是單單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關鍵是大部分人還沒錢
今休不止
幸福在何方?我怎麼也找不到??一個生病即將奔60的母親生日來臨之際,她淒涼,寒心,一人在外鄉過60歲生日,無朋友,親人的祝福,失敗的婚姻,失敗的母親,失敗的人生,生日來臨淚先流[流淚]準備點什麼自己也吃不下,不如不吃,人生過得沒有盼頭,天下兒女多孝敬父母吧,你們也有老的一天?做人難,做鬼易,多數老人已走到山窮水盡,靠國家?半毛錢的關係沒有?靠兒女?他們為了老婆兒女奔波,根本顧不上老人,兒子怕丟了老婆無法再結婚,百依百順丈母孃家,自己生父母從不過問過得如何?年輕人沒幸福感,老人更沒有什麼幸福????人生走到最後絕望,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