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言冷語:名曲故事《蕉窗夜雨》

我的理解:愁緒萬千,江風夜雨,雨打芭蕉,滿含鄉愁。重點在雨,有緩有急,獨窗孤雁,芭蕉垂流,猶感瀟瀟鄉音!

冷言冷語:名曲故事《蕉窗夜雨》

第一段節奏較緩,突出“夜”字。

第二段開頭稍微緊張,為風雨欲來作鋪墊,然後節奏漸漸加快並作由虛向實處理,彷彿烏雲逐漸密佈並接近。

第三段速度、力度加強,表現“雨”字。最後一段高音按滑力求輕巧跳躍,表現夜雨輕打芭蕉,雨滴從蕉葉滴落的情景。

曲子最後在寧靜與清新的氣氛中結束。

《蕉窗夜雨》是我國廣東客家箏藝流派中的優秀代表曲目之一。

客家箏曲的形成,源於公元4世紀左右,當時中原地區人口南遷,“音樂隨人”,於是中原的古箏藝術被帶到了廣州客家地區。經過歷年來與當地人民的文化、語言、習俗等的融合,形成了既保留中州古樂莊嚴肅穆的餘韻,又富有濃郁的南國地方色彩的獨特風格。《蕉窗夜雨》是以客家“絲絃音樂”的合奏形式(由古箏、琵琶、椰胡、洞簫組成),經過歷代客家箏人的發展、提煉而形成的古箏獨奏曲。20 世紀30年代,經過客家箏曲大家何育齋先生來上海傳藝,以及50、60年代,被譽為客家箏派代表的羅九香先生(何育齋的高足)在北方藝術院校的進一步推廣,使《蕉窗夜雨》成為我國音樂藝術院校專業教學及國內外舞臺上的重要獨奏曲目。國內外出版的不少古箏獨奏專輯錄音盒帶以及唱片、激光唱片都選錄了《蕉窗夜雨》一曲。

冷言冷語:名曲故事《蕉窗夜雨》
冷言冷語:名曲故事《蕉窗夜雨》

《蕉窗夜雨》古樸、典雅、流暢、優美,充滿了詩情畫意。酷如一副優美的中國山水畫卷。充滿了客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哲理。

《蕉窗夜雨》的作者已無從考證。據傳此曲源於宋代,是描繪旅居他鄉的伊人在萬籟俱靜、夜色深沉中,聆聽雨打芭蕉的淅瀝聲而引發的對故鄉的無限思念之情。

江上秋高風怒號,

江聲不斷雁嗷嗷,

別魂迢遞為君銷。

一夜不眠孤客耳,

耳邊愁聽雨蕭蕭,

碧沙窗外有芭蕉。

有因有佐,有故事,有感情,這正是我國傳統古典音樂的特點之一,也是《蕉窗夜雨》使人百聽不厭的奧秘。

冷言冷語:名曲故事《蕉窗夜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