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四川地區有袍哥,袍哥是哪些人?袍哥怎麼來的?

摧毀薩德


袍哥出現於明末清初,據說發源於鄭成功委派陳近南在四川雅安創建的“精忠山”(社會團體,非建築物),後逐漸演化為哥老會,又稱“袍哥”。

袍哥作為一個地下幫派,組織嚴密,結構固定。

袍哥成員遍佈各行各業,在所涉及的行業內還設有“公堂”(內設機構),亦稱“碼頭”,有嚴格的活動規範和議事機構,通常涉及“外事活動”的行為,也稱作“拜碼頭”或“請碼頭”。

袍哥成員按其職業和身份分為五個“高大上”的堂口,即仁、義、禮、智、信。

仁字號為士紳,義字號多為商賈,禮字號多為匪盜、地痞和兵勇,智字號多為農民和販夫走卒,信字號就是寫吹拉彈唱,搓澡工、修腳工等社會最底層勞動者。故有“仁字號一紳二糧,義字號買賣客商,禮字號又偷又搶,智字號盡是扯幫,信字號擦背賣唱”之說。

袍哥的宗旨是反清復明,與袍哥並列的天地會、漕幫業務相通,確切說漕幫和袍哥都是天地會的分支機構。

民國時期,天地會反清復明的任務已經完成,大多數轉移到日本歐美髮展,今天美國唐人街,日本銀座等地還有天地會的辦事機構存在,不過,在美國,他們被稱作“致公堂”,在日本名叫“新番華人圈”,而在中國大陸,被稱作致公黨(八大民主黨派之一,政協成員)。

最後共享一個冷知識:開國十大元帥中,賀龍、劉伯承都曾是袍哥成員。


另類文史


袍哥是四川哥老會的成員。

哥老會是清末中國長江流域的一個民間秘密幫派組織,起源於清代四川以劫奪謀生的異性結拜團體——嘓嚕,盛行於民國,與青幫、洪門合稱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辛亥革命後,成為公開性的組織。哥老會由下層群眾自發結成,在川軍和湘軍中影響甚大,分佈面廣而且反清情緒強烈。至今其起源成謎,有傳言為源自鄭成功首創的反清復明組織,也有說是辛亥革命時,革命黨人為聯絡哥老會,曾宣傳哥老會是天平天國李秀成等人潛入湘軍而創建。

袍哥有“與子同袍”之意,另說袍和胞諧音,如同胞之兄弟。也曾叫做“漢留”,意思是從漢朝遺留下來的精神氣節。袍哥組織以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和八德(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為信條。聯絡的地點稱“碼頭”,分五個堂口:仁義禮智信。加入袍哥組織的人根據堂口劃分,有言道:“仁字講頂子,義字講銀子,禮字講刀子”,仁字旗是舊社會有地位、有面子的人,義字旗是有錢的紳士商賈,禮字旗是小手工業勞動者,智字和信字代表的是體力勞動者,如果從事的是所謂的下等職業,如娼妓、理髮、搓背、修腳等,還有違背儒家倫理綱常,如盜竊或婦女不守貞潔再嫁等,都不能參與,但又不盡然,比如土匪流氓就能參與。雖然袍哥組織有一套標準卻又不夠嚴密,甚至顯得奇葩。

袍哥組織深受封建意識的影響,形成清水和渾水兩種袍哥,但在各自的內部裡,都是有錢或權力的人地位較高,佔據五個等級中的前幾級。兩種袍哥組織結構主要的區別在稱呼上,前者的頭目稱“舵把子”或“社長”,後者的頭目則稱“老搖”。

雖然袍哥已經消失幾十年,但在四川方言中仍舊能夠找到袍哥“切口”(黑話)的影子,它對近代四川社會影響深遠。


國家人文歷史


袍哥就是哥老會,是清代前期形成,延續到民國時期的一個民間秘密組織,民國末年逐步消亡。

哥老會的最初目標是反清復明,不斷經營吸納下,各類組織廣泛,成員眾多,清末民國時期就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區。


在已故武俠文學家金庸的小說《鹿鼎記》裡,韋小寶的師傅陳近南,就是一個反清復明秘密組織的大頭領。而這個陳近南,不是金庸隨意虛構的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1661年,鄭成功在中國臺灣地區創立了反清復明的秘密會黨,陳近南就是被派到四川一帶發展秘密會員的頭領,在雅安開“精忠山”,哥老會因此從天地會系統中派生,勢力最終超過了天地會。到了晚清時期,四川地區的袍哥一度非常廣泛,所謂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就是說的哥老會流傳廣泛,幾乎人人踴躍參與。

據說,整個民國時期,全四川地區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袍哥或者有袍哥背景。到了1930年代更為複雜,在當時的川西平原,幾乎所有的鄉長、保甲長都是袍哥的成員。

關於袍哥的數量,我們可以根據1947年燕京大學的一位社會學系學生的調查,她說70%的成年男子都是袍哥。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袍哥?可能與四川的歷史分不開。

張獻忠屠蜀後,湖廣填四川,相較於江浙一帶的宗族勢力,移民的到來令四川宗族勢力相對薄弱,那麼民眾依靠誰呢,只能依靠這些秘密組織了。所以老百姓一般打官司評理的時候都不找縣衙,一般都找袍哥組織。另外,四川這個地方天高皇帝遠,處於大西南,屬於統治的末端,加上交通不便,很容易造成武裝割據,有一句話叫做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長期的動盪,民眾只有依靠秘密的地下組織來保護自己。

袍哥會還形成了自己的組織文化,分為“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分佈於各個底層職業,三教九流,行行都有,也有的是土匪。

袍哥也有不少江湖暗號,用於鑑別身份。比如,兩個袍哥成員在茶館接頭,擺茶碗陣是必備技能。茶壺怎麼擺,茶壺倒多少水,怎麼移動都很有講究,如果擺錯了,就很不得了,會引來殺身之禍。 袍哥的會規與獎懲制度相當嚴格殘酷,大哥具有處置權。袍哥小弟們做錯事就要受罰,一種懲罰叫做“撲前刀”,就是把三把刀埋在地裡,刀尖朝上,做錯事就自覺撲過去自殺;

還有一種就是所謂滾肉球,非常殘忍,就是一個木板上,釘上釘子,釘尖朝上,受罰者在上面打滾,直到最終皮開肉綻,如果傷及臟腑,就會流血而亡。 清末時期,四川保路運動興起,許多袍哥首領就參與,並取得了一定成功。在辛亥革命中,袍哥也投機打牌,對於推翻清廷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過,從民國中期開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風俗的開化,法制的健全,民眾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袍哥逐步消失在歷史中,成為一個過去的歷史記憶。

秦右史,一枚蜻蜓,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清末民初源於"反清滅洋”哥老會,發展成為流行於四川,和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民間幫會組織,其成員稱袍哥。它以義氣相號召,參與群眾廣泛,民間有"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之說。袍哥與青幫和洪門共為當時三大民間組織。

清朝末年,藉著四川保路運動的發起,川內的袍哥迅速武裝起來,建立了同志軍,由此引發了武昌起義,推翻了清政府。同志軍的主力便是袍哥,他們發明了"水電報“,將起義消息迅速傳遍各地,可以說袍哥也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李劼人小說《死水微瀾》中,男主角羅歪嘴便是袍哥。


各地袍哥都有自己的組織,按舊道德"仁義禮智信“分為五個堂口,按各個行業分幫入堂,一般仁字堂為官紳,義為工商業者,禮字旗是小手工業勞動者,智字和信字代表的是體力勞動者,下九流中的娼匪不得入,男旦和私生子也被岐視在外。

每年五月十三,為傳說中關公單刀赴會的日子,各地袍哥都會舉行盛大的"單刀會“。其重要的內容就是新人入會。參加袍哥的人由已入者舉引,必須"身家清,己事明",不得從事賤業。舉行一系列儀式,如給關帝上"三把半香”,才算正式成為袍哥,以兄弟相稱。袍哥有“與子同袍”之意,另說袍和胞諧音,如一母同胞,所謂"江湖浪蕩弟兄親”之意。


△關帝像

據爺爺說當年戎州城,成年男子幾乎都嗨袍哥,實際上99%的窮人都入幫,也就是交了保護費而已。如果起了糾紛,往往都是找堂口管事調解。若大事不決,則開香堂解決,而不是告官。

袍哥會是細組織完備的小社會,每個堂口的組成為分為十排。除"大爺"舵主處,還有二排為"聖賢二爺"借喻關聖人,以下三爺,四爺…末位老十稱"么爺”。各地袍哥相見有"切口"手勢,表明自己的身份等級,均以禮相待。一張戎州舵爺的"路條"名帖,可讓出去的商人和船隊平安走到重慶。


△舊時宜賓水碼頭

由於參與者眾,組織嚴密,各地堂主勢力龐大,控制了工商業水陸碼頭等流通領域,外來行商者,來到任上第一件事就是拜訪當地袍哥老大總舵主,民間稱之"拜碼頭"。若是目中無人,日後自然少不了事端。歷任縣官,強龍鬥不過地頭蛇,到任之初都要拜袍哥碼頭,行政措施也都要先和舵爺們商量。

但實際上作為最基層專業袍哥"么爺“,往往都是匪盜過往,或城市無產流氓者,川人稱為"殺(穿)半截鞋的"的,也不免在煙賭娼業混水摸魚。這種稱為"渾水袍哥”,與"清水袍哥“的又有區別。


△川江縴夫

在辛亥革命後,川內各大軍閥混戰不休,各自拉攏當地的袍哥組織,壯大自己的勢力,行話叫"跑灘",川軍故有"無袍不成軍”之說。抗日名將鄧錫侯在日記中,曾提到川軍保安師番號,都是由袍哥組成。抗日名將範紹增和王銘章,也是袍哥出身。

袍哥中的三教九流,雖然魚龍混雜,但推崇做人行事都講究義字當先,在川渝文化中有著深遠影響。經典方言劇《哈兒司令》中"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樊哈兒名言,更是耳熟能詳之語。
△王銘章

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閒魚,感謝閱讀,期待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我媽說她爺爺當初在渡口,是出了名的袍哥。於是最近找了本《袍哥》來淺讀。其中介紹哥老會的暗語,很有意思。其中的大部分詞語,老一輩的人還能常常說起,但是到了我們這裡就消逝了,有點可惜。

在四川的哥老會的成員被稱為袍哥,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取《詩經·無衣》:“

與子同袍”之義,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說是袍與胞諧音,表示有如同胞

之哥弟。兩種解釋大致相同。袍哥會是清末民國時期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

雲南盛行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在其他地區被稱為哥老會。袍哥會發源於清朝初

期,盛行於民國時期,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


嘯談秘史


袍哥就是過去那些懶漢二流子,拉幫結夥去幹些坑蒙拐騙,奪人錢財的事!是專幹壞事的團伙,後來抗戰了就被政軍給收編了拉出去墊炮滾子當炮灰了,剩下幾個沒有死的就立功了,回鄉了又繼續當舵把子禍害鄉里,解放後國家清匪反霸,多數被槍斃了!…


樹樹qzuser219080045


首先要解釋一下哥老會。

哥老會,起源於四川和重慶,是近代中國活躍於長江流域,聲勢和影響都很大的一個秘密結社組織。哥老會在川軍和湘軍中影響巨大,對清朝末年的革命有著巨大的影響。哥老會同洪門(天地會)、青幫一樣,都是下層群眾自發結成的社會群體,是民間秘密結社。

其次袍哥。

在四川的哥老會成員被稱為袍哥,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取《詩經·無衣》:“與子同袍”之義,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說是袍與胞諧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兩種解釋大致相同。袍哥會是清末民國時期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盛行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名稱,在其他地區被稱為哥老會。袍哥會發源於晚清,盛行於民國時期,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

最後袍哥人家。

作為幫會組織人員,對自己的稱呼。

袍哥是發源於四川的一種幫會組織,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結社,又是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政治、經濟互助團體。由於它是非法的民間組織,因此一出現就受到清政府的嚴禁追查,故袍哥一直處於地下狀態,有一套專用的隱語-袍哥話,作為秘密聯絡的暗號。

中華旭晟轉自網絡

袍哥會發源於晚清,盛行於民國時期,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袍哥會在清代的四川曾經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組織,在辛亥革命之後,它長期成為四川大多數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間接受其控制的公開性組織。袍哥會對四川社會各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跡。這一特點,是中國其他任何地區都從未有過的。


中華旭晟


袍哥是說關羽,曹操賜關羽新袍,關羽把新袍穿在舊袍裡。關羽不忘舊義的家話引起江湖人崇拜就稱關羽為袍哥,袍哥不管排到哪一代都大爺,三爺的往下排就是沒有二爺,二爺這個位子永遠都是關羽關二爺的,有誰敢自稱二爺就是冒犯關羽就只有死路一條。袍哥里面只要有小弟的官每天早上都要拜關羽。抗日時期在四川招壯丁時,袍哥大爺一報名手裡弟兄們沒二話都參加,最有名就是範紹僧範哈兒當年再大的官手裡兵都叫他大爺,抗日戰爭戰績最大師就是就是範哈兒的師


摧毀薩德


四川的袍哥,是個組織不假,起源不詳,袍哥組織在清末民國時期遍及四川各地,沒有哪縣哪鄉沒有袍哥的,袍哥組織機構分碼頭,即一地的組織,一地的組織總頭目為舵把子,下面管事的稱紅旗大管事,負責碼頭之事,凡入袍哥的,無論貧富,都要交會費,凡入袍哥組織,無論你在袍哥組織中地位高低(最低的是小老么)只要你是袍哥成員,遇事全袍哥成員都相幫。對外辦事,須持舵把子名片,看各碼頭的舵爺賣不賣面子,在民國時期,最來錢的莫過於販賣雅片煙,有名望的,有勢力的大碼頭舵爺,發一張名帖,可通行千里百里,連地方政府,軍隊,土匪都要賣帳。但袍哥組織的規矩,逢山拜山,逢碼頭必拜!禮節不到,經過別人碼頭,人物皆無。你看過傻兒師長,軍長,司令的系列電視劇嗎?傻兒的經典名言,就是袍哥人家決不拉稀擺帶!入了袍哥,就是兄弟,講義氣,守規矩,不能貪生怕死!袍哥組織還是地方的調解組織,地鄰有糾紛,不去找地方政府,反而去找袍哥舵爺斷事,不送禮,只在茶館開茶錢就行,誰輸誰給茶錢,全憑舵把子一句話。四川的袍哥組織並不是統一的,各個碼頭,公口是獨立的,利益衝突時會發生械鬥,就跟軍閥爭鬥一樣。關於四川袍哥的事太多了,暫就寫到這裡。


神一樣的碰磁坐不改名


哥老會,是天地會的分支,在川陝盛行,湖南本來在曾國藩時代是禁止的,但遣散的湘軍把哥老會又帶回了湖南安徽,以致辛亥前後哥老會勢力很強大,鬍子賀元帥就是湖南哥老會的龍頭大爺,還有辛亥首任湘督焦達峰,四川有名的賴貴三,範紹增,陝西的張雲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