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對此高掛“免戰牌”,為何胤禛主動請纓?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發大水,千里澤國,百姓流離失所,皇帝連夜召集文武百官以及皇子商議對策。在康熙表態之前,他試探了一下各位皇子的態度。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對此高掛“免戰牌”,為何胤禛主動請纓?

康熙

大阿哥、三阿哥沒有發表任何意見,本著事不關已高高掛旗的想法,持觀望態度。大阿哥管著宗人府,三阿哥心安理得地當學者,與籌款的業務交集不大。

胤礽還在與鄭春華享受眼前的苟且,哪管它洪水滔天。康熙召見時,他急急忙忙又小心翼翼地跑去朝堂。被康熙一問,手足無措,隔靴搔癢地說了幾句廢話,窘態畢露。他處於太子之位,也只能如此,表現得過強、管得太多,都會引起康熙的警惕。歷史上真實的胤礽可不像劇中那麼窩囊,康熙評價:

皇太子自幼讀書,深明大義,必然謹慎。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朕不勝喜悅。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對此高掛“免戰牌”,為何胤禛主動請纓?

胤礽

四阿哥遲到了,卻查出了戶部的真實情況(無錢可用,無糧可調)。康熙知道後,對此情形痛心疾首,並詢問解決方案。胤禛對答如流,提出先撥款四十萬兩白銀購買糧食,然後派欽差去江南籌款賑災。

八爺歌頌盛世、粉飾太平,企圖淡化處理。他當時監管著戶部,肯定知道國庫的虧空。賑災拿不出錢,他就要負責,最少在康熙心中的印象會出現折扣。

九爺、十爺與八爺一個鼻孔出氣,十四爺暗地裡觀察。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對此高掛“免戰牌”,為何胤禛主動請纓?

八爺

十三爺性格坦率,直接戳破了八爺的“公開謊言”,有實幹的作風,與四爺志同道合。

此時,需要一位欽差下江南籌款解決燃眉之急,胤禛找胤礽主動請纓了。

一、選拔物色一批“自己人”,為將來的事業佈局。所有的方案都要人來策劃,所有的想法都要人來執行。胤禛火候不足,當時只是太子的小跟班,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力量,他要組建自己團隊。胤禛後來的得力干將,都是這次下江南帶回的,能臣田文鏡、武將年羹堯,忠臣李衛,謀臣鄔思道還有小妾年秋月。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對此高掛“免戰牌”,為何胤禛主動請纓?

四爺

二、胤禛是實幹家,又心憂天下百姓。一場大水淹了幾個省,數百萬災民無家可歸,國庫卻掏不出銀子,這就是所謂“康熙盛世”的真實寫照。實幹家是要了解實情幹事的,胤禛只有通過實地考察逼迫官員和鹽商才能籌集到銀子,才能安置災民。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對此高掛“免戰牌”,為何胤禛主動請纓?

災民

三、一趟江南之行,能夠贏得民心和聖意。這次賑災,沒有一個皇子出來主動承擔重任,胤禛和十三爺毛遂自薦,老爺子能不欣慰嗎?到了江南,救濟無數災民,又從鹽商手裡撈出銀子修建河堤,老百姓能不感恩戴德嗎?民意形成歌謠,“官員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爺叫回話;百姓說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得罪幾個官員和富商,贏得民心支持與康熙讚賞,這比交易很划算。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對此高掛“免戰牌”,為何胤禛主動請纓?

四爺和十三爺

四、“奪嫡之爭”已經開始,胤禛需要有所行動。江南既是大清的錢袋子,也是八爺黨的小金庫,按理說胤禩才是欽差的不二人選。他卻金蟬脫殼,為的就是不得罪人。胤禛江南之行,打的是八爺黨的臉,讓康熙看看誰在幹活誰在鬼混。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對此高掛“免戰牌”,為何胤禛主動請纓?

八爺和九爺

當時奪嫡的主要角逐力量只有八爺和太子,胤禛通過這次行動可以為太子“排憂解難”,取得胤礽的支持。

到了江南,也就是到了八爺黨的地盤。以賑災為名,敲出了銀子,就是切割八爺黨的“蛋糕”還能讓他們無話可說。江蘇的官員都是八爺黨的人,與他們周旋,胤禛可以蒐集不少八爺黨的“罪證”。

雍正王朝中,其他皇子對此高掛“免戰牌”,為何胤禛主動請纓?

江蘇官員

這次南下,從國家角度看,胤禛解決了大清國的燃眉之急;從個人角度看,他得到了鍛鍊,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權鬥角度,他得到康熙讚賞,升為郡王,權力變大,為奪嫡增添不少籌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