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蘭亭序》中的“之”字,可謂變化極多,如能熟悉其中筆法,必能使書寫水平上個檔次。不揣淺陋,初步分析這些“之”字特點,以備臨習之需。


一,暮春之初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橫點,到左而回。

橫:引子入筆,依然是“引下內回”,較纖細。

撇:上繞,硬筆如此,毛筆未必,直下。

捺:上繞,平斜平,上直下圓,硬筆如何做到?捺下回鋒可以一試。

整個字較扁平。


二,山陰之蘭亭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橫點

橫:較粗

撇:上繞,從點左側出鋒

捺:起筆寫捺,楷法,不回鋒。

字形整體較扁。

提示 :畫中回很常用,貴輕。


三,管絃之盛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橫點

橫:引子入筆,較輕。

撇:圓折漸輕

捺:另起筆反捺向下,出尖。

字形較高放。橫短撇垂。點和撇捺交叉在垂直線上。點較遠。

提示:首點高揚。點在橫畫中間,橫與捺左齊,撇較垂直。


四,宇宙之大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右點。

橫:引子入,較細。稍抗肩。

撇:方折。先向下再水平,粗細區別大。

捺:上繞,向下,回鋒。起筆超橫起筆。

提示:輕處要提得筆起。


五,品類之盛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右點,由輕漸重,同時帶順時針捻筆。

橫:變挑點,引子入筆。“引下內回”是這一挑點的筆法。

撇:引子入筆,稍曲,兩頭輕中間重。

捺:引子入,近橫,回鋒收筆。

提示:1,所有筆畫都呼應;2,筆畫基本是輕重輕的節奏;3,輕提接輕按,漸漸重,輕重轉換是逐漸的。4,撇和捺連接前有個輕提筆,和“在”字豎連最後一橫相似。


六,視聽之娛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右點,之中出鋒呼應。

橫:露鋒,走向水平。

撇:圓轉,直下。

捺:方折,向下,回鋒。捺頭短於橫頭。

整體筆筆俱實。


七,人之相與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右點,帶捻,中出鋒。偏左和挑點類似兩點水。

橫:變挑點,與撇牽絲而連。走向水平。

撇:引子入,方折,直下,和捺折筆而連,撇尾不過點。

捺:向下回鋒。

筆畫相連,前輕後重。


八,一室之內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獨立右點,靠近橫。

橫:水平挑點。

撇:方折,前重後輕。

捺:引子入,先輕後重,回鋒,向上變提。

橫撇捺一體。


九,形骸之外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和一室之內的“之”字無大的區別,只是筆畫輕點。


十,老之將至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獨立右點

橫:水平,露鋒。

撇:折筆,漸輕。上平下斜。

捺:輕起筆,較橫短,漸重,反捺不收。

丿尾和捺尖對稱輕。


十一,所之既惓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獨立右點。

橫:引子入,較突出,筆畫較細。

撇:方折,粗細對比明顯。

捺:引子入,依然是“在”字意味,向下,反捺而收。橫捺頭齊平。


十二,感慨系之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挑點。

橫:短,水平。

撇:圓轉,向下,較垂直。

捺:提筆輕轉,向下回鋒。如前,撇較垂直,捺頭與點對齊。


十三,向之所欣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橫點。

橫:引子入,抗肩。

撇:方折。

捺:方折,水平走向,出鋒。

整體筆畫粗重,字形扁平。


十四,俯仰之間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高揚,右點。

橫:橫左粗右細,大凡都這樣,稍抗肩。

撇:方起筆,較水平,讓字扁些,還是上粗下細。

捺:起筆如楷,過橫,向下,稍回鋒。

整體筆畫瘦硬。橫撇捺一體。


十五,以之心懷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右點,中出鋒。

橫:變挑點,依然是“引下內回”。

撇:變撇點。

捺:引子入筆,反捺不回,上曲下平。

點橫撇捺,一筆而就。提按變化較複雜。


十六,興感之由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右點,尾出鋒。

橫:變挑點。

撇:方折,較短,較水平。

捺:變短橫。捺頭和點對齊。

整個字形:偏小。


十七,喻之於懷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獨立右點。

橫:挑點。

撇:圓轉,較垂直,拉高字形。

捺:折筆向下回鋒。捺頭對齊點。


十八,後之視今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獨立右點。

橫:變挑點,較長,稍抗肩。

撇:引子入方折,較水平。

捺:方折,向下出尖,如豎之懸針。捺頭和橫頭對齊。


十九,今之視昔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獨立右點。

橫:引子起筆,短,稍抗肩。

撇:方折,較垂直。

捺:較短,稍向下,折起筆折收。捺頭對齊點。

整個字無牽絲。


二十,後之覽者

《蘭亭序》中的“之”字寫法之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嗎?

點:獨立右點,尾呼應。

橫:引子起筆。

撇:較垂直,方折起筆。

捺:折起筆,反捺。


總體來看,點畫呼應較為強烈,有一筆而就的,有橫撇捺相連的;提按頓挫分明,輕重對比明顯,有行有楷有隸意;點或為橫點,或為右點;橫或變為挑點,或為短橫,長則字寬,短則字方;撇平則字寬,捺頭和橫頭對齊;撇較垂直則字高放,捺頭和點對齊;捺或放或收,或向上,或水平,或向下;捺較其他筆畫粗重。


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僅此而已,花了數天時間,研究這個問題,估計對自己及他人有點幫助。有同好者,請關注支持才無忌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