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不堪的唐僧如何能夠帶領眾人直抵西天

很多人剛開始看《西遊記》的時候,都會感動於唐僧對信仰的忠貞,對天下蒼生慈悲的胸懷以及歷盡艱辛仍不改初心的堅定信念。可是,隨著劇情的推進,看得越深入,越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吳承恩筆下所描述的唐僧彷彿並不是那樣一個完美的聖僧,他有著太多的缺點。

如此不堪的唐僧如何能夠帶領眾人直抵西天

取經的道路就是一路與各種妖怪做鬥爭的道路,每次遇到妖魔鬼怪時,唐僧的第一反應不是與之戰鬥,而是面容失色、驚恐萬分,大喊:“悟空,救我!”作為一個隊伍的領頭人物,在遇到任何困難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與眾人一起斬妖除魔、解決問題,而是如何能夠自保,如何能夠遠離鬼怪的魔爪,逃脫被抓的命運,這些足以看出其性格的懦弱、膽小。

唐僧還是一個愚善之人。佛家講究不可殺生,不可濫殺無辜,可是凡事都應該有個例外。像唐僧放走一隻小螞蟻這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可是若是敵人的屠刀都已經砍到頭頂了,卻還有伸著脖子等著砍頭,一點不知道反抗的話,那就是愚善了。像前面幾回,唐僧剛剛收悟空為徒時,一次遇到強盜。悟空本也沒想要他們的性命,可是當他看到他們居然想要師傅的命時,一時氣憤,下手重了,將其斬殺。在他看來本應是大功一件,救了師傅的好事情,卻遭到了唐僧無情的驅逐,足以看出其愚善的本性。

如此不堪的唐僧如何能夠帶領眾人直抵西天

除了性格上的缺點以外,唐僧還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隻願意相信眼睛所看到的,喜歡聽信讒言,導致有時候黑白不分,犯下很多錯誤。像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回,就是因為他看不清敵人的真正面目,相信自己看到的表面是普通的老百姓,就不願意相信平時相依為命的徒弟所說的話,在悟空打死妖怪時,不僅念動咒語懲罰他,還狠心的將其趕走,真的是傷透了悟空的心。

可就是這樣一個缺點多多的人,到底有什麼特殊能力能夠讓徒弟們如此死心塌地的跟著他,一路斬妖除魔取得真經呢?

如此不堪的唐僧如何能夠帶領眾人直抵西天

唐僧首先是一個忠貞之人,無論是對他的陛下,還是對佛祖,他始終懷著一顆虔誠的心。面對陛下,他是一個為國盡忠的大臣,他只願以“欽差”自稱。面對佛祖時,他更是一名虔誠的信徒,他信奉佛法,也願意遵循佛祖的教導,做一個大善之人,造福蒼生。任何的修行都要由心而發,只有擁有了強大的內心力量,修行之路才會真正開啟。

在正本《西遊記》中,吳承恩並沒有將唐僧描述成一個神人,一個遠離塵囂的得道高僧,反而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十分接地氣、有人情味的俗人。他從來不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十分的平易近人。他關心自己的徒弟,雖然有時候顯得執拗了些,不聽勸些,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他是為徒弟們著想的。他為他們做新衣、蓋被子,知道他們都是無父無母的可憐孩子,於是給予了他們更多的關愛。大概正是因為他對徒弟們付出的真心,才使得幾個神通廣大的徒弟能夠死心塌地的跟著他,且無怨無悔。

但這些還不能成為他實現取經大業的根本,最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有著堅定的信念,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能夠不改初心。百折不撓我們說起來只不過是一個輕飄飄的詞語,可是真正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就像面對女兒國國王追求的時候,有幾個人能夠像唐僧一樣,始終穩如泰山,任你美女還是金錢,都不能吸引他分毫。在如今的社會,鳳凰男、二奶女頻出的年代,很難找到那樣為了理想、為了信念,能夠始終如一,不為外物所動,不為財富所吸引的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正是唐僧的這種精神,面對富貴,節制而不揮霍,面對貧困,仍能夠不改初衷,面對威武,能夠做到問心無愧,方能成大事也。

如此不堪的唐僧如何能夠帶領眾人直抵西天

我們批評唐僧膽小、懦弱的同時,卻沒有想過,他就是一個普通的書生般的和尚,他沒有什麼特殊技能,沒有徒弟們那些鬥妖鬥魔的本事,他也沒有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夠看穿萬事萬物。他有的只是一顆向善向佛的忠心,和堅貞不拔的毅力。如果他面對可怕的妖怪仍然能夠面不改色,面對幻化而成的魔鬼還能不被迷惑,面對疼痛能夠不感到憂傷的話,那他也就不需要徒弟們的幫助了,他也就不會是這樣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師傅了,那樣反倒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能夠敢於西天取經,沒什麼可貴的,但是身為肉眼凡胎的唐僧,能夠有勇氣踏上取經的道路,這就值得我們仰望了。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為了自己的理想,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點,抱著堅定不移的信念,永不放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靠近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