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愛沙尼亞,美軍正在趕來?一向以嚴肅著稱的德國人為何開這種玩笑?

采薇讀史論今


德國人的做派有時讓人云裡霧裡搞不懂,就像3月1日,委內瑞拉反對派頭目瓜伊多回國,德國駐委大使克里納非要去機場充當保護傘,結果葬送了自己的大使職位;月底,德國又宣佈不承認瓜伊多派駐德國的大使,稱瓜伊多臨時總統期限已過,其派任大使頂多算作私人代表。

同樣是3月,就在11號這天,德國財長竟然要求法國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讓給歐盟,這讓法國“難受”了幾天;20日,德國朝野一致呼籲美駐德大使格雷內爾滾出國境,嚇得這位大使一連幾天不敢吱聲。

現在,素以嚴肅著稱的德國電視二臺《每日新聞》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克勞斯·克萊貝爾,竟然以“俄軍入侵愛沙尼亞,美軍正在趕來”的假新聞來哄騙百萬觀眾,並稱“騙到你了!”那麼,這位主持人為何陡然不嚴謹,說出這樣的話呢?

據觀察者網報道,4月4日,北約正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成立70週年紀念大會,就在該日,克萊貝爾神經質似的說出了不該說的話,由此受到公眾指責。隨後他解釋道,這是要使人們明白,北約與俄羅斯遲早要發生一場戰爭,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德國就有責任來保護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鄰國。

原來如此!德國一再對上世紀發動的法西斯侵略戰爭表示愧疚,然而其真實性頗值得懷疑。多年來,由於美軍的存在,使得德國老實了許多,並對美國多次催促提高軍費支出消極對待,內心期待美俄能夠早日開戰,這樣德國便可趁機東山再起,獨霸歐洲。這種情結日積月累,克萊貝爾終於“不小心”說了出來,由此讓人看到了德國真面目。

然而,德國的夢想可能遙不可及,恰如俄議員阿列克謝普什科夫在4月7日所言,俄羅斯沒有也不會入侵愛沙尼亞,克萊貝爾的言論是“挑釁”,是當今信息戰的“洗腦攻擊”。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德國輿論應該是在為增加軍費進行宣傳。

玩笑歸玩笑,對於德國民眾的影響,其實是假如俄羅斯真的入侵愛沙尼亞,德國該怎麼辦?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又是北約盟國,位於俄羅斯邊境附近,可以說是北約對抗俄羅斯的第一道防線。



故一旦愛沙尼亞被俄羅斯入侵,整個北約都需要按照集體防禦原則,組織軍隊支援愛沙尼亞,同時由於德國位於中歐地區,在地理上離俄羅斯相較於西歐更近,可以說受影響更大,故德國需要傾盡全力動員國防力量,將戰火隔絕在國門外。




但是,現在德國的軍隊簡直是一言難盡。在軍費投入上,德國長年在1%左右gdp水平上,被美國多次指責軍費投入過低。在軍事素質上,德軍已經成為一支公務員軍隊,每天上班按照8小時算,訓練水平偏低,德軍肥胖率居然達到40%以上,超過德國居民的水平。



較低的投入和荒廢的訓練,使德軍戰鬥力十分低落,在北約軍演中,德軍屢次被意大利軍隊所擊敗,現在的德國也再不能說意大利是豬隊友了。

所以,這次德國電視二臺開的玩笑可以說是給德國人心頭一棒,如果真的出現俄羅斯入侵愛沙尼亞,德軍是否還有能力保衛國家安全?是不是要增加軍費?是不是要重視目前德軍戰鬥力低下,屢次被盟友在軍演中擊敗的尷尬場面。

如果考慮開玩笑的日期正逢北約70週年紀念活動,則會有更有意思的發現。在紀念活動中,美國副總統批評土耳其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抨擊德國不顧盟國利益,堅持和俄羅斯合作北溪2號管道,在軍費問題上,彭斯再一次指責德國沒有按照北約標準提高軍費。



故在北約成立70週年之際,並沒有出現團結一致的合作之聲,反而是美國不斷的指責,和盟國不斷的拆美國的臺。甚至特朗普都揚言要退出北約,在4月6號,美國前國會議員羅恩·保羅也發出類似的言論,認為北約成立70週年來,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種種言論表明,美國確實存在一些政治勢力,對於北約的現狀不滿,認為雖然北約是美國霸權的基石之一,但是歐洲國家長年依賴美國提供安全保證,已經忘記了國防建設,使美國承擔太大的責任。特朗普和保羅的言論,無疑是要求改變這一現狀的。



所以德國二臺的玩笑,也是一種提醒,德國目前還是依賴美國提供安全,這也是為何說俄羅斯入侵愛沙尼亞,下一句是美軍、德軍正在趕來,且美軍在前的原因。如果德軍有能力維護國家安全,玩笑中應該是德軍已經出動,沒有美軍什麼事。這也是暗示在美軍保護下,德國自然得按照美國意圖提高軍費。

但是,從默克爾和馬克龍的戰略下,是另有所圖的,德國按照北約的要求提高軍費,增強了戰鬥力,其受益主體是北約,施加影響力的也是北約,北約老大美國是最大贏家,和歐洲關係不大。在德法推動歐洲一體化的考慮下,德國增加軍費一定是在歐盟框架內,以歐洲軍隊的名義,實現歐洲軍隊的整合,提高防禦能力。



目前歐洲軍隊的推進困難重重,按照目前德國財政的規劃,到2024年軍費標準依然達不到北約要求,可見德國對歐洲軍隊的推進也並不看好,故德國可能還是會不顧特朗普的指責,少出錢傍美國的大腿,反正美國則不可能退出北約不是。

所以,這次德國二臺的玩笑,有可能是親美人士做的輿論宣傳,對德國目前的國防戰略進行施壓。默克爾看到這個節目,可能會頭疼的。


L夕惕若



基於美國越來越霸道的原因,不僅是世界其他地區,就連身處一線的歐洲一些國家也對俄羅斯可能帶來的威脅有所忽視了!道理很簡單,人們由於反感美國的獨斷專行,亦或是由於反對美國的需要,再加之俄羅斯會經常硬懟美國,所以,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已經不認為俄羅斯是個威脅了!而事實上,歐洲國家中也有一些人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他們要用一些“反常規”的方式來提醒歐洲民眾,假如不增加軍費開支,假如不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假如特朗普“一犯病”撤出駐歐洲的美軍了。那歐洲怎麼辦?目前的歐洲能抵擋住俄羅斯嗎?特別是德國這個軍事上“瘸腿”的國家,很容易就會成為俄羅斯的“盤中餐”。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德國最有“油水”。而德國電視二臺搞的這個“假新聞”節目絕對不是無病呻吟。


4月4日,在德國電視二臺的《每日新聞》節目中,著名主持人克勞斯·克萊貝爾表情特別憂鬱的播出了“俄羅斯入侵愛沙尼亞”的新聞。正當很多德國觀眾懵懂,驚愕之際,克萊貝爾隨之又宣佈這是個“假新聞”。大家都知道,日耳曼民族的個性是嚴謹和堅毅,在行為規範上大都“按部就班”,這從德國足球隊在場上的戰術執行就可見一斑。德國人很少做出“嬉皮士”的行為,像這種“黑色幽默”更是少見。可是,一貫不苟言笑的德國人為什麼要以“反常規”的方式“調侃”德國人的神經呢?這要從德國的現狀,軍費開支和德國人的思想說起。

德國是歐洲第一經濟大國,GDP名列世界第四。默克爾執政德國這些年來,利用歐盟這個平臺使德國由經濟大國過渡到了政治大國。但是,德國卻是個軍事上“瘸腿”的國家。同樣是二戰的戰敗國,日本的軍事實力早已擠進了世界前7名以內。而德國的軍事實力卻在世界二十名開外。這令德國一些有“想法”的精英很著急。著急的原因不僅是政府不願意增加軍費開支,就連很多德國民眾也不願增加軍費。德國的GDP在2018年已經突破了4萬億美元,可德國的軍費開支才只有1%多一點,這個比例在所有經濟和政治大國中是最低的。因此,特朗普一直逼迫德國增加軍費開支,可默克爾似乎不為所動,而相當一部分德國民眾也對此不感興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德國不想成為軍事大國?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就對德國和日本這兩個二戰的罪魁禍首國家進行了改造,並在這兩個國家建立了軍事基地,實際上就是在監管這兩個國家。由於地緣政治的博弈需要,和日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美國雖然也在控制日本的軍隊規模,但也睜隻眼閉隻眼的允許日本暗暗提高軍力,所以日本的實際軍力並不弱。而德國就和日本有了明顯的區別。由於德國是北約成員國,再加之美國原來的控制,所以德國的軍力一直都在小規模上徘徊,那時的德國也不覺得怎麼樣,因為有美國和北約的存在,他們並不擔心安全問題。久而久之,也就使德國很大一部分民眾產生“無所謂”的思想了!有的德國民眾甚至認為這樣挺好,既不用為安全擔心,又能將節省下來的軍費開支用於民生,何樂不為呢?可是,這世界不可能有永遠的免費午餐。自從特朗普上臺後,形勢發生了變化 ,德國人不得不為未來著想了!


特朗普上臺後不僅對全世界開打了貿易戰,就是對美國的盟友也薅起了羊毛。因為特朗普要減少美國的外債,因為特朗普以一個商人的眼光觀察到,如果美國再像奧巴馬那樣以推行普世價值觀為油頭到處撒錢的話,美國總有一天會因為不堪重負而轟然倒塌的。所以,特朗普要拯救美國,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要“使美國再次偉大”,如何才能使美國再次偉大呢?那就是“美國優先”。一是美國在世界經貿活動中要優先照顧美國自己的利益,再者就是減少聯邦政府的開支。如何減少?而使盟友增加軍費開支就是其中一種辦法。道理很簡單!如果盟友增加了軍費開支,那就等於是在變相減少美國的軍費開支,而特朗普的提高駐在國軍費比例的計劃其實就是在收取這些國家的“保護費”。所以也就相對減少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支出。經過“威逼利誘”,韓國提高了美國駐軍的分攤比例,日本也在提高。在歐洲方向,德國自然成為了特朗普的目標。

按理講,德國應該是很想成為軍事大國的,德國的默克爾政府為什麼對特朗普增加軍費的要求有牴觸情緒呢?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從德國政府層面來說,默克爾當然希望成為軍事大國。但是,默克爾卻不想在美國主導的北約框架下增加軍費開支,因為那樣並不能使德國的軍隊規模真正擴大,受益的卻是整個北約。再者,默克爾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那就是和法國一起組建歐洲軍。也就是說,不想再和美國摻和了!二,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在戰後的幾十年時間裡,德國民眾已經習慣了在美國保護下的生活狀態,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美國的安全依賴成為了自然。所以,他們既不願為安全掏錢,也不願為安全操心。然而,特朗普這個另類出現後,德國已經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了!默克爾與俄羅斯的北溪2計劃和歐洲軍計劃已經得罪了美國。很明顯,美國現在開始收緊對德國的繩索了!而德國也必然會掙扎。而以特朗普的性格來說,如果他能在2020年連任的話,他完全有可能“放飛”德國這隻鴿子。而到那時,在德國軍力還沒有質和量增加的話,假如俄羅斯進攻歐洲的話,德國將必然會“束手待擒”。而俄羅斯如果要進攻歐洲大陸的話,很可能就會先從愛沙尼亞等三個波羅的海國家開刀。因為那樣的進攻路線最便捷。果真如此的話,德國也就危險了!所以,德國電視二臺才以這種假設來推演可能出現的可怕局面,意思就是警示德國民眾要考慮安全問題,同時告訴民眾,暫時還不能得罪美國(有暗示對德國政府靠近俄羅斯的不滿),最好是同意美國提出的增加軍費開支要求。否則,一旦俄羅斯進攻歐洲大陸,而美國不援救的話,德國就可能會有滅頂之災。這就是德國電視二臺播出“俄羅斯入侵愛沙尼亞,而美軍正在趕來”這則假新聞的真實用意。


人生觸底反彈


俄羅斯入侵愛沙尼亞,美軍在在趕來,這是德國電視二臺主持人編造的主持詞。看似是一條為了引起德國民眾注意的假消息,。但也透露出一些讓人不可忽視的信息:一。俄羅斯是整個歐洲的主要威脅,而且是唯一的威脅。不管俄羅斯是如何的掏出心窩子表白,自己就是想吃塊白麵包,喝上伏特加酒,但是這些歐洲人骨子裡就不相信。二,美國是整個歐洲安全的重要保障。愛沙尼亞被他國入侵,該電視臺想的不是德國自己也不是法國或者英國,而是美國,可見,美國主導的北約在歐洲人心裡深入骨髓。在北約成立70年之際,德國電視二臺,用這樣的方式紀念,也為北約做了免費廣告。

假如德國電視二臺這種突如其來的虛假消息播報,所達到的目的一定不那麼單純。難道僅僅把他們當做普通節目而不當做是民眾的呼聲或者看法?德國法國推進成立歐洲軍隊,成立“多邊主義聯盟”,抵制提高給北約軍費,和美國許多看法唱反調等等,是不是為政治精英層面的想法,並不能得到民眾廣泛支持?(圖片來自網絡)

北約由美國主導,美國和德國、法國因為許多問題並不和睦,特朗普為此大傷腦筋,多次揚言要退出該組織,德國法國也漸漸意識到美國慢慢離心離德靠不住,故而獨立成軍變成了一種趨勢,德國電視臺用假設的消息,是想告誡還是想提醒,亦或是一種嘲諷?但是,作為電視臺,不該把一件嚴肅的事情當做娛樂性質來做,引起得歧義是多方面的,俄羅斯的憤怒自然也可理解了!

這次是假設,下回再來一次?


見腫消世界


證明德國也被美國玩昏了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