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合施策引導和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怎麼看?

琅琊榜首張大仙


供給側改革,指的是降低產能,提升有效和高質量的供給,讓資源和產能的匹配度更加有利於經濟機構和產業升級。而金融供給側改革,指的是什麼?目前還沒有官方的準確說法。

如果按照17年以來的所謂供給側改革上述論述來看,金融供給側改革,應該指的是,要弱化和去化市場上相對投機和負能量的資金和投資者,增加主流和價值型資金的供給,在上市公司上加大產能和技術轉型升級不適應的公司群體以及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和融資服務。

而至於引入中長期投資資金,則更多的是指在社保,養老金企業年金和規範的私募,保險資金參與到產業升級和資源配置的需求中去,儘可能多地替代以博弈和差價為主要行為的市場長期的存量博弈格局。

聽起來,似乎很美好的前景,但是要付諸實施和實現,還是需要回歸資本市場本身的問題。而官方目前所謂的金融供給側改革,著墨最多的當屬科創板和註冊制。

而科創板,從政策的出發點或者從好的方面看,是為了新興產業融資和支持新科技型企業加快融資發展,而註冊制從良好的意願出發,是為了改變目前審核制中的種種弊端,比如發行的審核機制,發行的定價機制,以及加快發行新股等。

儘管官方說法聽起來很美好,但是,事實是,科創板作為一個高層重點強調和監管層首要的核心工作目標,其和市場的預期還是有巨大的落差。主要體現在:

第一,交易機制設計上。

交易機制,應該說存量市場存在大量問題和機制不合理,不論是漲跌停製度還是t0制度,或者退市和全面做空以及槓槓的陽光化上面,都和投資者的預期以及國際成熟市場的做法有巨大的差距,而科創板在機制設計上,依舊存在明顯的行政化和存量市場畸形機制僵化,不願意朝著國際成熟市場的通用規則方向發展。

第二,上市資源角度。

應該說,科創板,市場比較一致的預期是大量的新生代科技力量的出現,應該說新興產業為核心,但是目前所看到的科創板候選名單,甚至連主板和創業板的資質都不如,則科創的意義又在哪裡?

第三,發行條件和門檻。

按說,創業板也好,科創板也好,其核心,要麼是“科“,要麼是“創”,即以科技為核心,以創業型企業為核心。那麼,就不應該有過多的企業上市盈利標準,而側重於企業的信息披露企業的科技研發投入與管理。

事實上,一個新興的創業型或者研發型企業,其上市前的盈利記錄,並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價值,而真正處於加入增長或者加大研發投入的企業,其盈利未必好看,或者說盈利好看達標的未必是新興產業和創業型企業,反而是成熟和夕陽產業。反觀科創板的五天上市標準,基本上都離不開上市前盈利標準這個審核制惡魔的身影,既然要重蹈審核制的陋習,為什麼要新開一個科創板?

而引入長期投資資金,其根源並不是缺乏資金,而是缺乏機制和缺乏成熟市場的機制,機制有問題,改了就沒有問題,市場從來不缺資金,缺的是環境,而這個環境,無論從上述的科創板也好,從註冊制也好,基本上就是一個存量市場的格局。而存量市場三十年都未改變的事,總相同的一幫監管者和相同的監管思維監管規則,怎麼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為了新開一個板,怎麼不下大力氣在存量市場上劃出一個板來實驗。如果換各種說法只是為了愉快地發新股或者可以愉快地發一個整板,又怎能希望市場給你信心和信任?

所以說,金融供給側改革,從官方的描述來看,目前沒有權威的定位和格局描述,從官方的所作所為來看,基本上逃脫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舊有惡習!!!





龍哥fei0598


4月4日證券監管部門表態支持“中長線資金入市”,乃清明節前夕,上證綜指創出3254.14點反彈新高的重要原因,對沖了上市公司再融資開閘等“抽水”行為。

證券市場的漲跌雖然因素很多,但是最為直接的還是其資金面。出於金融穩定的考量,管理層一直禁止“違規資金入市”;如今政策有所放寬,即符合銀行、保險、證券三大金融監管新規的各類資金,均可光明正大的進入證券市場。

此舉在制度上為新一輪牛市誕生,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A股市場“牛短熊長”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諸多拉抬A股市場指數的資金,並非“合法合規”入場資金。所以每當股市出現“利空消息”時,此類資金首先“出逃”,產生蝴蝶效應拖累整個市場。

“中長線資金入市”還能在市場受到衝擊之時,起到護盤及穩定市場的作用,能夠成為滬深股市的定海神針。此舉對於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風險,能夠起到緩解的作用。

然而,“中長線資金入市”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不可能一戳而就。在A股市場低迷之際,此類消息的作用有限;但是,在“強勢反彈”格局已定的背景下,其積極的意義就不言而喻。


陸燕青


這是一條利好消息,對股市來說資金就是水就是動力,隨著這幾年熊市,股市讓很多人望而止步,但股市是解決上市公司融資的重要渠道,股市發展不好,也就意味著企業融資困難,所以國家對股市也是大力扶持,引導外資,開沒滬港通,養老資金入市等措馳,奈何A股就像個垂垂老朽,一直沒什麼起色,如今證監會想改革金融供給,其實在我看來就是規範並開放融資規模,這對當前資金供給不足的股市來說,無疑是注入了新的血液,其活力必將光芒四射,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看好當前股市,相信今年A股一定牛冠全球。


源水61516397


股市漲跌主要決定因素就是資金的進出和資金與新增籌碼之間的平衡。

資金大幅流出可是就會下跌,畢竟股價上漲是依靠投資者真金白銀買出來的,只要買盤稍有不濟,股價就會回落下跌。市場新增資金少於新增籌碼,市場也會因為資金缺少而下跌,只有市場新增資金多於新增籌碼,股市才會迎來上漲。

本次證監會的改革方向可能是一個雙向的擴容,那就是資金和IPO雙向擴容。我在18年10月23日就寫過一篇文章《監管指向是打造一個資金和融資的雙向擴容生態新平衡》,文中指出監管層指向很明確,那就是資金和融資的雙向擴容,

為什麼需要打造一個雙向擴容,在於目前IPO堰塞湖沒有化解,而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依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化解,何況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與貴的問題也始終得不到根本性解決,科技企業由於缺少可抵押資產,銀行信貸也頗為困難,但科技創新不能停止,要徹底改變核心科技受制於人的尷尬,避免關鍵產品被人掐喉嚨,

18年12月14日,重要會議加快民企上市和再融資審核,支持資管產品、保險資金參與處置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有關部門在19年2月14日印發《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擴大直接融資。完善股票發行和再融資制度,加快民營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審核進度。

因此科創板也即將開通,市場需要大量的新增資金。才能實現加大直接融資比重和科創板 的成功著陸。

目前市場成交雖然火爆,但是資金的性質可能屬於短線資金,是散戶眼紅股市賺錢效應而來的,博弈價差更為明顯,缺少長期的穩定的資金並沒有因為股市大漲而得到實質性改善,因此證監會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政策引領,增強行業機構綜合服務功能,綜合施策引導和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支持行業機構差異化發展,全面提升行業服務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能力。

這是很有必要的,股市缺少的就是長線資金,只有長線資金才能成為市場的定海神針,那些遊資雖然來勢洶洶,但也就是起到一個炒作的作用,難以對股市穩定起到良好作用,來得快去的也快。

長線資金來自於哪裡,一個是加快資本市場開放步伐,像提高QFII額度、提高納入MSC指數的比例、進一步放寬資管資金保險資金入市、吸引社保基金進場等等。以QFII額度為例,外管局1月14日宣佈,為滿足境外投資者擴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MSCI指數納入A股比例從5%提高到20%.


杜坤維


記得從去年開始,對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一直在鼓勵,也就是說監管其實此前一直在倡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當時對於險資包括遊資的炒作是非常排斥的,直到出現政策底之後,市場才出現中長期資金有流入的跡象。

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旨在資本市場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就不能讓股市出現系統性風險,讓市場的機制逐漸健全,並且也是把股市引導到健康和穩定去發展,就需要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也需要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是屬於利好消息,起碼是中長期利好,說明監管現在很重視股市的發展。


那如何吸引這些資金入市?如何化解系統性風險?

唯一的方法就是股市要漲,此輪在2449和2440點的上漲都是券商拉昇,尤其大盤每次出現即將變盤時都是券商護盤,而券商的漲跌完全是超級資金在左右,所以,很明確的看出,政策需要市場漲,有的股民說A股會跌破2440點,就是對經濟不瞭解的盲目猜測。


那可以以另一種角度思考,監管的意思就是想讓股市服務實體經濟,讓科創板順利推出,也需要股市漲,所以,可以看到目前仍然常態化發行新股,前期傳出對再融資政策可能迎來鬆綁的消息,都是為了讓實體經濟更快復甦,而又擔心一些非法資金干擾股市,讓這種服務出現失衡的狀態,就會打擊場外配資,不過並不是為了降溫,是為了股市能健康上漲。


綜上所述,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不僅可以讓市場更穩定,也能為市場帶來中長期的活水,有利股市穩定,也有利股市能長期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