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裡運河是淮安的母親河,千百年來滋養著淮安的這一方水土,孕育出老淮安獨特的人文精髓。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運河水從磯心閘經城牆水關被引進淮安府城,成為古老淮安城的城市血脈。供給著當時淮安市民日常生活和城市排灌用水。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緊傍磯心閘的是淮安老輪船站,老太太叫徐梅香,江西人,今年82歲,老公姚敦強,流均人,六三年部隊轉業到船閘,六六年調輪船站當站長,52歲查出肺癌才離開站長位置,老太太不能享受離休幹部遺屬待遇,日子過的並不好,兒子也從糧食口下崗。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在拍攝磯心閘時我們竟意外發現毛巾廠的飯票,也算是一個歷史的記錄吧。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與文渠平行的是老西門大街,這裡曾是通向運河碼頭最便捷的通道,一條老西門大街至今還保留著它的明清格局和舊時光。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一條兵馬司巷,連接老西門大街和文渠,兵馬司巷駐紮著守衛城門的軍隊指揮系統,它的南面是頭條營、二條營、三條營和四條營四個營盤。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老西門大街從西長街到老城門口一共三百六十米,如今街道的兩邊成了露天馬路市場。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松壽中藥號是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過去的中藥號可是相當於一個小型中醫院。這個男的叫蔣春紅,原來住在北門大街,九二年時他花了兩萬多元錢,在這條街上買了兩處房子。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談長征在這個市場經營蔬菜已經20多年了,2000年左右談長征在家鄉黃碼建了5間樓上下,之後又陸陸續續在院子裡蓋了不少房子,還建了汽車庫。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老西門大街上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店經商,每家一個行業,他們成為了彼此的客戶。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賣菜的賣起了房子,讓經濟學家永遠趕不上市場的變化。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這個張家茶饊一改淮安茶饊精細風格,拇指粗的饊條,張家老闆笑稱:他炸的是饊王。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能把砧板用成鍋底狀,再一次告訴我們:只要功夫深,鐵杵可以磨成針!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簡單的麵條加工坊,來的都是周邊街坊,似乎需要簡單的裝修。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在老西門大街中,你能找到各地風味的產品,如川味的、魯味的、皖味的…...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李洪均今年61歲了,他是七五年就在淮安理髮廳工作,到老西門大街開店也有20多年了,店堂裡一張椅子已100多年了,是公私合營時大光明的趙漢生老師傅留下的,淮安理髮店倒閉時,他留下了這張椅子。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熗餅已經少見了,過去熗餅由於它的厚實,勁道,抗餓深得體力勞動者的喜歡,現在淮安還在做熗餅的已寥寥無幾。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這幢房子也有一百多年曆史了,現在經營南北味。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霍培元皂廠舊址是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這是一座古色古香,具有江淮地區民居風格的二層樓房。這座小樓是淮安民族工業的最初縮影。霍培元生產的“國光牌肥皂”曾暢銷兩淮。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下午,攤販漸漸散去,還原給我們一個慢生活的老西門大街。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我們的到來引起了老西門大街老居民們的話題,這裡是淮安古城的慶城門。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這位老太叫蔣秀英,今年80歲,她19歲嫁到老西門大街上,祖 上在這裡養豬,他們在這裡住了61年,在蔣秀英家裡還遺留下慶城門的一段城牆遺蹟。以前這裡是一條通向文渠的碼頭的道路。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蔣秀英家本來在街對面有三間小瓦樓上下、由於一建公司的徵用,他們用了幾間草房就換了他們家的三間樓上下。至今蔣老太還對當時負責徵地的治保主任恨恨不平。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民國時期拍攝的慶成門照片,為了防止敵方長驅直入,當時城門建有甕城,和平時期甕城裡有一些經營雜貨店、茶食店、豆腐店、鐵匠店的,上城樓的階梯也在甕城中,有一個姓陸的老爹,由於家裡沒有房子,還在城門洞裡塔了個棚子,住在裡面。夏天城門洞裡陰涼舒爽,蔣秀英也在城門洞裡做過月子。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當時的城門叫鑰匙彎的城門,說的是慶城門是個甕城,有二個城門,一個在老西門大街,另一個出口在現在日雜公司的大門口。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與蔣秀英在一起的老太叫陳志蘭,欽工橫溝人,兩個老太是同一年嫁到老西門大街的,陳志蘭嫁到這條街上時21歲。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110號是陳志蘭的家,陳志蘭同兒子和孫子住在這兩間小屋中,兒子平時幹些力氣活貼補家用。九十年代末期陳志蘭用二千元從房產公司買的房子,這一片的房子原是楊家的,抗日戰爭爆發後,楊家女主人肖禹和長子楊道生毅然參加救亡運動,後楊道生犧牲,次子楊述後任北京市委常委,《中國青年報》總編。八、九十年代楊家後人來這裡拍了照,並動員陳志蘭買下這處房產。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對面的成人教育中心學校也是楊家祖產,原來這裡開過桐油店和染坊,解放後交通局在這裡辦過大食堂、後來又成為五金廠的廠房。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盧楚仁今年70歲了,他出生在這條街上,他說從現在的規劃局到福音堂西,解放前都是盧家產業,他們家在後面還建有牌坊和祠堂。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盧家的對面原來是藝升旅社,推門進去,已換了格局。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老太太一個人在福音堂裡讀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的父親曾在此教堂傳教。

老西門大街那些事

一條老西門大街,曾走過皇上的儀仗、走過南來北往的商旅,走過結伴而行的施耐庵、羅貫中,也曾走過一代又一代的面孔,這裡留存著老淮安的符號,這裡留存著老淮安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