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相親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尋找幸福的必要條件是改變現狀的志氣!包括外表和內裡。你不先遇上更好的自己,怎麼可能遇上更好的ta?

1.只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

你從相親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是找對象最大的問題。婚姻首先是同類的吸引,再是互相彌補!自己不行,還想找個行的,憑啥?!所以,指望通過婚姻提升階層或者彌補自身不足,可能永遠失望。如果你找的是互相欣賞、理解的人,才能在接觸過程中流露出自信和坦然,看清彼此。

2.打鐵還需自身硬。誰也不傻,誰也不傻,誰也不傻!所以,花時間琢磨怎麼社交,不如趁年輕趕緊提升。無論在哪個城市,儀表大方、工作體面,才不會被人輕看,也不會被輕易佔了便宜!

3.抓豬看圈。——這很重要的。被溫柔養大的人才懂得溫柔待人,重男輕女家庭的大都重男輕女,媽寶是絕症永遠治不好……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太大了!你要想挑戰一下,沒問題!不見得就不幸福。但得記住了,“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hold住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4.介紹人很關鍵。以上六個介紹人,兩個是單位領導,兩個是親戚,兩個是我老師。全部都是長輩。長輩,不見得都是年輕人心中的老本本,相反他們考慮的周全,對待此事慎重,社會關係相對牢固。所以,在學校和單位,尤其是長輩面前,多注意形象,別太放飛自我。

你從相親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5.相親不丟人。28歲不結婚也不丟人嫁不出去的姑娘(小夥)都多多少少有問題…——照這個理論,那些早早結婚生孩子的都完美無缺咯?有問題的是那些用自己的價值觀評判別人私生活的人。再來說,去相親的沒有優質青年,沒有帥哥美女,都是挑剩下的,好的還用相親……?這些都是非常##的認識。生活中自身吸引不來異性,別人給你操心你又瞧不上相親的方式。——唉,咋那麼難伺候呢?去相親的,或不擅長社交,或剛結束一段感情,或工作環境單一等。步入社會跟校園完全不一樣了!要在家鄉,還有一些關係網,而在大城市上學的,畢業就喪失群眾基礎了。尤其去了機關事業單位,大家行事謹慎,好看也未必有人追。學校裡追你的異性能坐一教室;畢業後,一進單位發現沒結婚的異性都寥寥無幾!去哪裡攢人氣呢?party?網聊?馬路搭訕?… 再者,社會上自己認識的追求者,尤其大城市,他啥底細?相識之初連最基本的他否有家室想泡妞都無法確認!

啥叫“淪落到相親”啊?如果這麼認為,就有點自恃清高了啊,很有可能錯過緣分。大人物年輕時去相親的多了!比如那誰… 對!他倆就是相親。

6.人品在愛情中的作用。周圍有朋友說:我人品好啊,為什麼姑娘/小夥不愛我?肯定另有所圖!——好吧,假如你去找工作,能不能說“我沒學歷能力一般但我人好你得加薪”?同樣,介紹人同樣不會因為你是個好人就特殊對待,給你操心就默認你人品過關,一般這樣說:條件我告訴你了,橋我搭了,具體人你自己瞭解。所以,人品好是個過關條件,不是優勢條件。人品:品質品格。第一,不是說老實不惹事就是品德高尚了,修身養性學做人是一輩子的事。人品,不是但聽自己說,還得別人評論。第二,好人和好人就一定能相愛了?異性相吸,到底靠什麼?自己想,別人的答案不適合你。如果單憑人老實有房,就能迸發出愛情的火苗,人類歷史上,文學和藝術早就不存在了!

你從相親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