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現在以BAT為首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陷入了技術焦慮的怪圈?

峩是一個矛盾體


BAT為首的中國科技公司積累了大量技術研發和專利。與很多科研機構轉化效能低下相類似,這些專利是否能形成真實有效的商業盈利,目前還很難講。

比如說,前幾年大家都比較認可的AR、VR,由於沒有商業模型,一哄而上投資,最後一鬨而散。技術是個好技術,也有未來的前途,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接下來一個大風口是人工智能。也有很多公司衝進去做了很多研發,BAT也加入,不僅自己研發,還投資了很多科技類的子公司。

但是人工智能仔細看哪個賽道倒是真正盈利的呢,其實也很難講。

人工智能,現在就是一個天大的泡泡,五光十色,但不太實用。



大家就是怕錯過機遇,寧可投資失敗,也不願意錯過。這種焦慮心態就表現為眼光不準,短視,急功近利,別人做什麼,我也跟風做什麼。

BAT因為有錢動不動買買買,動不動投投投,反而對技術的考評、商業模型的落地,不那麼有把握,不那麼想的透看得遠想的仔細,越是這樣做就越迷茫,也就越焦慮啊。

要改變這個研發的怪現狀,BAT自己要反思原因,整個圈子要冷靜下來,要淘汰一批人。

看來,經濟的寒冬並不是壞事,他讓很多浮躁的想法得以沉澱,未來可能產生更好的想法和商業模式。



你真正走在成功的路上哪有那麼焦慮啊,你看華為焦慮嗎?他都是研發最難的事情,應用層人家不投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