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三妙:藏巧于拙、动静相宜、用晦而明

为人处世三妙:藏巧于拙、动静相宜、用晦而明

为人处世三妙:藏巧于拙、动静相宜、用晦而明

藏巧于拙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呐。有真智慧的人常常不屑于耍弄权术,卖弄聪明,人前显摆,表现的本份自然,甚至看上去有些愚笨,其实是隐藏着大智慧。能工巧匠经过多年的历练打磨,炉火纯青,在基础技能上显得笨拙,背后实际上是出神入化的精华。善辩的人,学识饱满,巧舌如簧,纵横捭阖,却言拙意隐,懂得止语沉默的修养和智慧。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铁棒磨针,愚公移山的故事传颂千年,质朴的道理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藏巧于拙,能让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精益求精。

为人处世三妙:藏巧于拙、动静相宜、用晦而明

动静相宜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以静制动,动静相宜。

做到动静相宜,要懂得知止。《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有虑,虑而后有安,安而后有得。”知止不殆,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

人若不能知止,心必逐物而弃道,随欲而失德。人懂得止,明理止欲,适可而止,即可返朴还淳,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让人返璞归真,清心寡欲,随心随性,朝彻见独。

为人处世三妙:藏巧于拙、动静相宜、用晦而明

用晦而明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人要懂得韬光养晦,龙蛇屈伸之道。寓清于浊,把清楚寄于浑浊,即使清楚明白也不过于表现,用谦虚收形敛迹。

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做事谦虚低调,不飞扬跋扈,不好大喜功,不自以为是。

人要善于示弱,守弱,如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接近于道的本性。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韩荣)

为人处世三妙:藏巧于拙、动静相宜、用晦而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