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名人寫作素材集錦,用在作文裡,讓內容更豐富!


【寫作素材】名人寫作素材集錦,用在作文裡,讓內容更豐富!

寫作文就是要多積累素材,不然寫著寫著就會沒詞。這15個萬能人物素材,趕緊摘抄下來,用在作文裡,讓內容更豐富!

若需要電子打印版請拉到文章末尾

李白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代,具有恢宏的功業抱負、”申管仲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這是他執著的人生信念。為此,他“仗劍怯園,辭言遠遊”,廣為交遊,詩名遠播、以期能入朝為官,實現濟世的政治抱負,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為早日平息戰亂,復興大業,在隱逸多年後,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請,滿懷熱忱毅然從戎。即使在“賜金放還”之後,年近六十之時,他仍壯心不已,準備踏上征途,參加李光弼的平叛大軍。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當途。

素材運用角度:理想、實現自身價值、在·····的路上

李白一生充滿自信。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去帆濟滄海”,這種樂觀的情懷,讓詩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終豪邁。他從來不懷疑自己的曠世才華,入永王幕府之後,他曾以謝安自比。“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這與隱居隆中卻高吟《梁父詠》的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終以豪邁而超脫的情懷去擁抱陰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時,也要“花間一壺酒”,用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何等的灑脫,何等的樂觀。

素材運用角度:自信、樂觀、豪邁灑脫

魯迅

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

作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尋夢途中的百折不撓,圓夢實踐中“精衛填海”的堅韌自信,無一不燃燒著他對民族、國家的熱愛,無一不證明著他是一個真正的猛士,是文學革命的馬前卒,我們仰慕的就是他的這種偉大。

素材運用角度:夢想、奮鬥、熱愛、力量、理想和現實 、選擇

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閒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素材運用角度:爭分奪秒、珍惜時間、熱愛學習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在她出生十九個月的時候,因為生病,失去了寶貴的聽力與視力,所以她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重度殘疾兒。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可她憑著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戰,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進入大學學習,並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併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

素材運用角度:不屈不撓的意志,對生命的熱愛

【寫作素材】名人寫作素材集錦,用在作文裡,讓內容更豐富!

蘇格拉底

有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以後,蘇格拉底不幸被雅典奴隸主民主派政府逮捕入獄,判了死刑。臨刑前,獄禁問蘇格拉底,還有什麼話要交代,蘇格拉底想了想,說; "我還欠鄰居一隻雞,那是幾年前借人家的。當時由於手頭拮据,沒有付人家錢,後來就一直拖了下來。請求您轉告我家裡的人,讓他們務必代我償還。"

獄禁沒有想到這個人臨死前要說的是這樣一件事,於是又問他: "還有別的大事嗎·" "沒有了,就這一件大事,它關係到我的為人。"聽了蘇格拉底的話,獄禁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熱淚,這件事也因此而流傳開來了。

素材運用角度:品德高尚

諾貝爾

諾貝爾,一次正潛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藥,突然"轟"的一聲,碎瓦如雨,煙塵騰空,他的新建實驗室飛上了天。煙塵過後,家人跑出來一看,諾貝爾不見了,紛紛淚落如雨,個個頓足捶胸。忽然從瓦礫裡鑽出一個人,滿身灰塵,血跡斑斑,他就是諾貝爾。諾貝爾揉揉眼睛,環顧四周,然後蹦著跳著歡呼起來: "成功了!成功了!"

素材運用角度:成功來自自我犧牲

巴普洛夫

巴甫洛夫的一生,把為科學奮鬥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職責,甘做"科學的苦工"。小時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一起挖種蘋果樹的坑,坑已經挖好了,父親一看,說位置不對,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鐵鍁不幹了,而巴甫洛夫卻又挖了起來,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一直到把坑挖好,種上蘋果樹才歇手。後來,巴甫洛夫成為生理學家,成天在實驗室裡研究狗的條件反應。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資去買實驗用的狗。在解剖狗時,一干就是四、五個小時。他非常細心地數著從玻璃管中流出來的狗的唾液,詳細地記錄在筆記本上。一位新來的助手數了一會兒,就感到單調、厭倦,而巴甫洛夫卻鄭重地對他說: "如果科學需要,就數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歲高齡時,得了肝炎,後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學的苦工"。他還為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家沒有完全盡到對人類的義務感到十分遺憾。

素材運用角度:科學、堅持、奉獻

愛迪生

愛迪生的一生就是把"為人類造福"作為自己的應盡義務,併為之奮鬥的一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學,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他三十歲時,發明了留聲機,三十二歲時,發明了"世界之光"--電燈。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要經過艱苦奮鬥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說吧,他差不多花了兩年時間,每天工作二十小時,有時甚至兩天不睡覺,累了便在實驗室裡略躺一會兒。製造電燈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適合的材料,愛迪生先後試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最後才選定用竹子燒成的炭絲作燈絲。愛迪生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學,他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的義務是為人類造福,可謂真正履行到家了。

素材運用角度:艱苦奮鬥、奉獻

【寫作素材】名人寫作素材集錦,用在作文裡,讓內容更豐富!

楊開慧

1930年11月,楊開慧同志在法庭上,堅強地同敵人戰鬥著。開慧被扳倒了,敵人拖著她,綁在長凳上。一根根像針樣的竹籤,從指甲縫插進肉裡。竹籤像萬箭穿心,開慧昏厥了過去。繼續開庭後,執法處長尖聲叫道: "楊開慧你應該明白,不交出地下共產黨的名單,不講出毛澤東的下落,你就別想活著回去!”

楊開慧挺身站了起來,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要打就打,要殺就殺!要想從我口裡得到使你們滿意的東西,妄想!"執法處長猛一怔,接著冷笑一聲說:"你不怕死?"開慧大義凜然地說:"什麼時候走?!告訴你們,死,只能嚇倒膽小鬼,嚇不住共產黨人!"

素材運用角度:無畏、大義凜然

許衡

元朝初年,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人許衡,品行高潔。他小的時候,正是蒙古滅金、滅宋的戰亂年代。一個炎熱的暑天,許衡和一些人逃難經過河南的河陽縣,一路上沒水喝,嗓子直冒煙。突然發現前面路上有一棵梨樹,上面碩果累累,同伴們爭先恐後地跑去摘梨吃。唯獨許衡一人端坐在樹下看書,像不知道有梨一樣。有個同伴勸他說: "這梨剛熟,甘甜可口,吃了真解渴,你怎麼不摘個來吃?"許衡答道: "這梨樹不是我家所有,不能隨便摘人家的東西。"同伴說, "現在兵荒馬亂,人們死的死,逃的逃,這樹是沒有主人的。不用擔心,快吃吧!"許衡說道; "梨樹無主,我的心有主。"結果,他一梨子也沒吃。

素材運用角度:品行高潔

海明威

海明威寫作態度極其嚴肅,十分重視作品的修改。他每天開始寫作時,先把前一天寫的讀一遍,寫到哪裡就改到哪裡。全書寫完後又從頭到尾改一遍;草稿請人家打字謄清後又改一遍;最後清樣出來再改一遍。他認為這樣三次大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他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初稿寫了6個月,修改又花了5個月,清樣出來後還在改,最後一頁一共改了39次才滿意。

素材運用角度:追求完美、態度、嚴謹、細節

朱德

抗戰期間,一年割麥子時,一隊八路軍從一個村邊開過,營長騎馬走在前面。一位老太太很吃勁地揹著一大捆麥子,從對面走過來。這時,路邊有一個穿軍裝的人把營長攔住:"你擔任什麼職務 ·" "我是營長!"那人又問: "任務是不是要緊?"營長跳下馬來說: "不十分要緊。"那人用手指著老太太說: "那麼,讓隊伍前頭走,用你的馬到村裡去套一輛車,替她把麥子拉回去。"

營長按照吩咐把老太太的麥子拉到家裡。那個吩咐營長的人就是朱德總司令。總司令還和藹地告訴他: "革命幹部的優良品質,首先就是群眾觀念。你騎在馬上,看見老太太那樣吃力地揹著麥子,不體恤她,不幫助她,這是不對的,因為你的任務並不是十分緊迫。以後要好好記著:只要有一點時間,一點力量,就不要忘記幫助群眾。"

素材運用角度:體恤民情、優良品質

梵高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表現主義的先驅,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37歲時,在寂靜的田野裡,面對著燦爛的陽光,開槍自殺。】

1、梵高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名利皆空,情愛亦無,貧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惡劣,他的藝術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熱情都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畫卻被那些布爾喬亞的藝術鑑賞家們棄之如敝屣。在陽光明媚的法國南部小城,他瘋狂地作畫。傾洩的顏料裡調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紮傷口的繃帶。他像夸父一樣地追逐著太陽,最後在陽光中燃燒、倒下。每當我看見他所畫的《向日葵》,總會想起古希臘智者說過的話:“它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永遠是一團火焰。”

素材運用角度:藝術、理想、痛苦、執著、個性、獨特追求

【寫作素材】名人寫作素材集錦,用在作文裡,讓內容更豐富!

2、梵高說,“誰在愛,誰就在活著;誰活著,誰就要工作;誰工作,誰就有面包。”但是梵高常常沒有自己的麵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濟勉強維持生計。 他孤獨地作畫,孤獨地生活,沒有錢請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後,當他的自畫像——《沒有鬍鬚的梵高》創出7150萬美元的拍賣天價時,拍賣行裡歡聲雷動。然而這一切與寂寞的梵高已經毫無關係。在巴黎郊外的儉樸的墓地裡,陪伴他的只有當年由加歇醫生栽種的長春藤,還有來自全世界的崇拜者們敬獻的鮮花。

素材運用角度:貧困、偉大、孤獨

3、梵高生前曾有一個心願:“總有一天我會找到一家咖啡館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連這麼一點點卑微的夢想,最終也還是化為泡影。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蘭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國,爭相把梵高認作自己的國民,爭相為他建造精美的美術館。在巴黎的奧塞博物館、在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在荷蘭的梵高美術館……他的作品永遠被擺放在最顯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遠是人頭攢動,人們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誠的眼神,嘖嘖讚歎,表現出對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素材運用角度:價值、時間會篩選出真正偉大的東西

梵高語錄:

①畫家害怕空白的畫布,但空白的畫布也害怕敢冒風險的、真正熱情的畫家。

②我總是全力以赴地畫畫,因為我的最大願望是創造美的作品。

③生活對於我來說是一次艱難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沒過嘴唇,甚至漲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④一個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裡的火熄滅掉,而是要讓它始終不斷的燒。……你知不知道,這是誠實的人保存在藝術中最最必要的東西!然而並不是誰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於有真實與誠摯的感情。

⑤我時常陷入極大的痛苦,這是事實。但是我的內心仍然是安靜的,是純粹的和諧與音樂。在最寒磣的小屋裡,在最骯髒的角落裡,我發現了圖畫。

尼采

【德國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家,主張唯意志論。】

有人說,在19世紀的思想家中,若要舉出兩位對本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當推馬克思和尼采。他們都不是學院式的哲學家,影響都遠遠超出學術界的小圈子,震撼了整個西方社會意識。一百多年以前,尼采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德國哲學家。他攜帶一把綠色的小傘,一個筆記本,漂泊於南歐的山巔海濱。世界幾乎把他遺忘了。直到生命的最後歲月,他才小有名氣,但也不過是小有名氣而已。尼采在一首詩中寫道:“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他對他身後的聲譽是充滿信心的:“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總有一天我會如願以償。這將是很遠的一天,我不能親眼看到了。那時候人們會打開我的書,我會有讀者。我應該為他們寫作。”

素材運用角度:自信、孤獨、遠見、偉大

尼采語錄:

①人生是汙穢的川流,要想容納並使之澄清,人自身就要成為大海。

②你必須準備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 你怎麼可能重生呢, 如果你不先化為灰燼?

③人們走在知識的森林裡,看不見智慧的陽光。

④我寧可追求虛無,也不無追求。

⑤野兔有7層皮,人可以剝掉7乘以70層皮,也難以認識他自己。

⑥那些沒能殺死我的將使我變得更加堅強。

三毛

【臺灣作家。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潛水中意外事件喪生,三毛回到臺灣。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1、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獨特壯闊的生活方式。她滿足了我們對自身生活的幻想——從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愛情。後來,我自己去過沙漠,我才發現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懼。我看《溫柔的夜》裡三毛的日記,發現她和荷西的愛情也充滿了關於金錢物質瑣碎的爭吵。看肖全給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鏡頭,蒼白慘淡,不帶一絲笑容。也許那才是她真實的樣子。後來三毛自殺,我非常冒昧誅心地猜測,大概也是因為太多讀者把對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們綁架,太沉,太重了。

【寫作素材】名人寫作素材集錦,用在作文裡,讓內容更豐富!

素材運用角度:平常心對待別人,對待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

2、愛生活,愛地球,愛世界。要想照亮世界,總得有東西在燃燒。 她是燃燒自己,照亮世界的女子。有人說她的作品裡有虛構,她死後仍有非議。這又怎麼樣呢?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也不需要完美的人。但是,她寫有完美的書。當一個人用生命照亮你…… 我們多麼幸福。

素材運用角度:只要有愛,不完美又如何

3、三毛真正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她那顆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其實我們常常會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錮在同一個地方,或者同一種心態裡。而三毛是那種即使被囚禁在一個牢籠裡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對於愛情的勇敢與執著,是那麼的讓人著迷,一個愛上流浪的人,一個在流浪中愛著的女人。突然覺得這種流浪的浪漫情懷,在我們越來越世俗的世界裡漸漸的遠去了。我想流浪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足夠虔誠地面對流浪,我們就不會感覺到深深的寂寞。

素材運用角度:讓精神去流浪

三毛語錄:

①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嘗一嘗啊!

②我迎著朝陽站在大海的面前,對自己說:如果時光不能倒流,就讓這一切,隨風而去吧。

③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

④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

⑤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海明威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美國作家和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1、海明威每天早晨6點半,便聚精會神地站著寫作,一直寫到中午12點半,通常一次寫作不超過6小時,偶爾延長兩小時。他喜歡用鉛筆寫作,便於修改。有人說他寫作時一天用了20支鉛筆。他說沒這麼多,寫得最順手時一天只用了7支鉛筆。

素材運用角度:堅持、自律

2、海明威寫作態度極其嚴肅,十分重視作品的修改。他每天開始寫作時,先把前一天寫的讀一遍,寫到哪裡就改到哪裡。全書寫完後又從頭到尾改一遍;草稿請人家打字謄清後又改一遍;最後清樣出來再改一遍。他認為這樣三次大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他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初稿寫了6個月,修改又花了5個月,清樣出來後還在改,最後一頁一共改了39次才滿意。

素材運用角度:追求完美、態度、嚴謹、細節

3、硬漢海明威:14歲走進拳擊場,滿臉鮮血,可他不肯倒下;19歲走上戰場;200多塊彈頭彈片,也沒能讓他倒下;寫作上的無數艱辛,無數的退稿,無數的失敗,還是無法打倒他;直到晚年,連續兩次飛機失事,他都從大火中站了起來:最後,因為不願意成為無能的弱者,他舉槍自殺。

素材運用角度:不放棄,堅韌,以死抗爭

海明威語錄: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是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後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

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生活與鬥牛差不多。不是你戰勝牛,就是牛挑死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