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六安,位於安徽省西部,六安之名始於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於六(Lù),故後世又稱六安為皋城。

六安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東銜吳越,西領荊楚,其地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我國有名的產茶之地。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六安茶,顧名思義產自六安的茶。

在小說《半生緣》裡,張愛玲給顧曼楨安排的故鄉是安徽的六安。沈世鈞初次聽聞她是六安州人的時候,立即說道“那裡是出產茶葉的地方”。六安茶在漢代時已有記載,曾用名有霍茶、瑞草魁、仙芽、天柱茶等。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到了《紅樓夢》創作背景下的清朝,更成了“金粉裝修門面華,徽商競貨六安茶”,足見六安茶極受追捧。

如今說起“六安茶”,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六安瓜片”,這種說法雖不嚴謹,但六安瓜片確屬六安茶的範疇,且是茶中之精華,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為綠茶特種茶類。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六安瓜片由從六安茶中的“齊山雲霧”演變而來。

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外形單片順直勻整,葉邊背卷平展。幹茶色澤寶綠,起霜;湯色清澈綠兩,清香高長,滋味鮮濃醇甘,葉底黃綠勻亮,色、香、味、形俱佳。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歷史悠久的城市往往有特色美食,六安也不例外,也許是因為地處大別山區的緣故,特色菜和特色小吃都較具山區特色。

燒餅

六安城裡大街小巷都有賣燒餅的,可要說到味道好的,還是首推五牌裡。五牌裡的燒餅,和以老面,多加蔥葉與芝麻,自爐中烙出,以面厚、味香、底焦、色黃著稱,遠非一般街攤上薄皮燒餅所比。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涼皮

六安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六安的貴妃涼皮最好的有兩家:一是老長青路的,一是人民公園的。不過隨著城市的不斷拆遷,長青路的那家已經搬到了小南海廟旁邊的巷子裡。每到夏季,此二處人來人往,甚是壯觀。

鍋貼

六安的鍋貼做法源自於蘇家埠,故而經常能在街上看到XX蘇家埠鍋貼的招牌。五牌裡的鍋貼名氣甚大,但如今的鍋貼是一鍋不如一鍋-----一鍋餃子三遍水他只煎一遍,其味道不免就落了下乘。倒是齊雲東路的吃喝館保持了鍋貼餃子正宗做法。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吳陽集滷菜

這裡的滷味和北方的滷味不同,更辣更好吃,色澤深、味道足,外表紅潤光亮,香味純正綿長,特別是滷鴨子和滷排骨,口感鮮美,軟爛適中。

豬頭面

正宗的豬頭面以往都在老公安路那裡,胖子豬頭面館和孝勤豬頭面館平分秋色。粗麵下熟,拌以紅燒的豬頭肉和雪裡紅,淋上高湯和重油,一碗正宗的豬頭面就新鮮出爐了。豬頭面以味重、色重、油重著稱。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臭乾子

六安人說到臭乾子十有八九都說的是雲路街裡的周家臭乾子。

周家臭乾子當年是倉房拐周姓老爺子擺街攤創下來的名號,但如今雲路街老倉房拐街口的母女二人所辦無名街攤更為有名。此攤的臭乾子、臭麵筋至今仍是堅持用紅爐小火慢慢燒製,外脆而黃、內嫩而白,佐以辣醬,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六安醬鴨

六安,素有“麻鴨之鄉”盛名,六安醬鴨色澤橙黃,油光發亮,香氣濃郁,鹹中帶鮮,鴨的尾部還插有一個大紅辣椒,恰似一具色香俱全的藝術品。

另外,金寨花鰱魚、金寨紅豆腐、金寨將軍菜、桃溪瓦罐湯、胡店鴨蛋幹、銅鑼寨小河魚、橡慄粉絲等,也頗具六安獨特的味道。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六安的酒文化雖算不上博大精深,但也有其獨到之處,而“小吊酒”就是其中之一。

小吊酒是大別山區特產,天堂寨農戶多會自行釀造小吊酒。這種酒度數不高(一般在22--30度)口感較好,但後勁頗大。當地人們釀成多留自飲、待客,也有少數饋贈親友的。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小吊酒有三個特點:

其一是釀酒原料為大別山區主產穀物,包括大米、糯米、苦蕎、山區高粱等;

其二是釀酒所用的水為山泉水,大別山為中國的南北分水嶺,特別是主峰天堂寨,"踏遍黃峨岱與廬,唯有天堂水最佳",高山流水,水質獨特,富含氧及多種礦物質,為穀物發酵及成酒提供了獨特的條件;

其三是釀造方法獨特,其釀造過程及方法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吊酒根據味道可分為:谷酒、米酒、麥酒、混合型酒(糯米、高粱、稻穀、小麥、苦蕎等,按照適當比率混合)。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青山綠水的六安,一座清靜的小城,韻味悠然,需要人們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其獨特之美。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