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款识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紫砂款识,历来被认为是鉴别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是基于其有两个特点:

一是无论是印款,还是刻款,都很直观,比砂料、做工、造型等容易观察与把握;

二是款识的特征相对比较明显,利于分辨。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款识却成为紫砂造假中最方便最逼真的一个方面。

目前电脑仿制印章的技术,完全可以乱真,甚至连印底用刀的痕迹都丝毫不差。

在陶都丁山刻印店里,印章样本上历朝历代的紫砂名人的各式印章应有尽有,可按名头大小论价仿刻。

而将名家字画移植到紫砂壶上,也非难事。

前几年就曾有北京的一家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策划了有80多把著名书画家郑板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李叔同等等铭刻的“紫砂翰墨珍藏”。

又是到北京、南京、武汉等博物馆展览,又是出版精美的画册,又是上电视台鉴宝类节目炒作,结果被砂名家与鉴赏家揭露出了许多造假的马脚,闹出了大笑话。

真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什么缺德事都会干。

所以,对于紫砂器上的款识,包括印款与刻款,在鉴定真伪上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紫砂壶款识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可以辨伪,是指如果一件紫砂器的印款或者刻款,与已知紫砂艺人的曾用印或者其书法作品和已有刻款的字体、风格、笔触等不相符,就可以断为赝品。

这就需要我们熟悉与掌握历代紫砂名人的用印与刻款特征。

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年2月曾出版关涛主编的《历代紫砂款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秀棠先生的《中国紫砂》与徐秀棠、山谷的《紫砂入门十讲》,都对紫砂款识有所阐述与展示,可以参考。

本书的图录亦尽可能同时提供印款,以方便读者。

至于刻款,还可以对照题铭者的书法作品或者绘画题款,加以甄别。

对于判定为紫砂艺人的标准器上的刻款,也可以作为比照的对象。

对紫砂印款与刻款的对比鉴别,要特别注意其细微末节的区别,包括其尺寸大小。

“小心驶得万年船”,以免上当受骗。

不能定真,试讲即使一件紫砂器的印款或者刻款没有问题,仍然不能据此就将其定为真品。

因为款识的造假已经成为造假者的法宝之一,而且是相对容易的。

必须同时结合对其砂料、做工、造型等进行鉴别,才能下结论。

紫砂壶款识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假壶假款,这种作伪手段其目的就是获取暴利。其款识作伪的主要手法有:

(1)根据资料,仿刻图章或仿刻刻款。

(2)在烧好后的原作上复制印章或作拓片再加工。

(3)采用照相制版,用铜锌版制出印章。

(4)任意凭空臆造伪款识。

鉴别紫砂壶款识真伪,最好先读一些书,了解各个时期的壶的造型、泥料、烧成的变化,装饰方法及一些名家常用的款识;再多看作品进行比较,从多方面细心观察泥料、泥色、造型、制法、款识等的不同变化及一些制壶名家的特点,每个人的专长,如方壶、圆壶、筋纹形壶、花壶等。

下面是一些真款识的图片以便壶友们辨别:

紫砂壶款识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紫砂壶款识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紫砂壶款识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紫砂壶款识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紫砂壶款识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