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款識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紫砂款識,歷來被認為是鑑別真偽的一個重要方面。

這是基於其有兩個特點:

一是無論是印款,還是刻款,都很直觀,比砂料、做工、造型等容易觀察與把握;

二是款識的特徵相對比較明顯,利於分辨。

然而隨著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款識卻成為紫砂造假中最方便最逼真的一個方面。

目前電腦仿製印章的技術,完全可以亂真,甚至連印底用刀的痕跡都絲毫不差。

在陶都丁山刻印店裡,印章樣本上歷朝歷代的紫砂名人的各式印章應有盡有,可按名頭大小論價仿刻。

而將名家字畫移植到紫砂壺上,也非難事。

前幾年就曾有北京的一家文化藝術發展中心策劃了有80多把著名書畫家鄭板橋、金農、趙之謙、吳昌碩、李叔同等等銘刻的“紫砂翰墨珍藏”。

又是到北京、南京、武漢等博物館展覽,又是出版精美的畫冊,又是上電視臺鑑寶類節目炒作,結果被砂名家與鑑賞家揭露出了許多造假的馬腳,鬧出了大笑話。

真是為了追求高額的利潤,什麼缺德事都會幹。

所以,對於紫砂器上的款識,包括印款與刻款,在鑑定真偽上必須堅持的原則是: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紫砂壺款識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可以辨偽,是指如果一件紫砂器的印款或者刻款,與已知紫砂藝人的曾用印或者其書法作品和已有刻款的字體、風格、筆觸等不相符,就可以斷為贗品。

這就需要我們熟悉與掌握歷代紫砂名人的用印與刻款特徵。

遼寧畫報出版社2000年2月曾出版關濤主編的《歷代紫砂款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秀棠先生的《中國紫砂》與徐秀棠、山谷的《紫砂入門十講》,都對紫砂款識有所闡述與展示,可以參考。

本書的圖錄亦儘可能同時提供印款,以方便讀者。

至於刻款,還可以對照題銘者的書法作品或者繪畫題款,加以甄別。

對於判定為紫砂藝人的標準器上的刻款,也可以作為比照的對象。

對紫砂印款與刻款的對比鑑別,要特別注意其細微末節的區別,包括其尺寸大小。

“小心駛得萬年船”,以免上當受騙。

不能定真,試講即使一件紫砂器的印款或者刻款沒有問題,仍然不能據此就將其定為真品。

因為款識的造假已經成為造假者的法寶之一,而且是相對容易的。

必須同時結合對其砂料、做工、造型等進行鑑別,才能下結論。

紫砂壺款識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假壺假款,這種作偽手段其目的就是獲取暴利。其款識作偽的主要手法有:

(1)根據資料,仿刻圖章或仿刻刻款。

(2)在燒好後的原作上覆制印章或作拓片再加工。

(3)採用照相製版,用銅鋅版製出印章。

(4)任意憑空臆造偽款識。

鑑別紫砂壺款識真偽,最好先讀一些書,瞭解各個時期的壺的造型、泥料、燒成的變化,裝飾方法及一些名家常用的款識;再多看作品進行比較,從多方面細心觀察泥料、泥色、造型、製法、款識等的不同變化及一些制壺名家的特點,每個人的專長,如方壺、圓壺、筋紋形壺、花壺等。

下面是一些真款識的圖片以便壺友們辨別:

紫砂壺款識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紫砂壺款識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紫砂壺款識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紫砂壺款識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紫砂壺款識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