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了多長時間才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cainiaopro


交易系統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定是經歷過無數血與火的教訓。

每個人的本金不一樣,每個人的心路歷程也不一樣,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也不一樣,每個人的膽子也有大有小。這就決定了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交易系統。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對我來說很有用的交易系統,可能別人就非常的不適應,甚至會出現鉅額虧損,或者是踏空。

個人交易系統的建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不斷的磨合完善,可能是一輩子時間。

另外,所謂的個人交易系統,其實是一個非常詳細的模型,有些東西甚至是隻可意會不能言傳。

就我個人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大原則:牛市賺取市場平均收益,熊市儘量少虧錢。

二,中原則:不借錢炒股。只買賣自己研究過的股票。

三,小原則:如無必要,儘量不做頻繁交易。

四,買入賣出只需要一秒鐘,但是做出買入和賣出的決策,需要你花費大量的努力,去思考,去實踐。

其他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一些小的經驗,或者說個人習慣,比如說新股第一個打開漲停板的集合競價賣出,連續三根陽線不買入,連續三根陰線不賣出。當然,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損失或者嚴重踏空,但畢竟這是我自己的操作習慣,並不保證適合每個人。

(晴溪)


孫建波


股票交易上,我花了5年時間才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系統!

記得我剛炒股時不知道怎樣去選股,每天就是看新聞看電視,然後追漲殺跌。哪個股漲的多漲的猛,就去買那個。一旦下跌,忍不住了就割肉賣出。所以經常幹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的事。

這樣的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傷痕累累!終於我用了三年時間,把本金從34000,虧的只剩下4000了。

痛定思痛,我決定暫時退出股市,閉關修煉,等學到好的方法再重新殺進來!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一位曾經的操盤手。經過他的指導,我明白了交易的致勝所在:低吸富三代,追高悔一生!不錯,就是這短短的十個字!

過了一年,覺得自己學有所成,重新帶著10萬塊進入股市。跟著那位操盤手後面,一邊學習,一邊實盤操作,終於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我的資金就翻了一倍!

然後又過了一年,我就開始自己獨立操作了。從那時起,我能保證穩定的盈利!只有在2017年,踩到了地雷,那年才虧了點錢!

所以我只用了5年的時間,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交易系統!



南京職業股民


我是花了大概七八年才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剛入股市我是做短線的,我大概做過幾百次短線交易。當時以為自己很喜歡短線,可是後來慢慢發現自己並不適合短線。於是慢慢的持股時間越來越長,後來變成一二個月交易一次。這時看到了價值投資的書籍,對書中那些做長線的大師動不動幾十倍、上百倍的收益非常佩服。於是我就開始學習做長線。

我記得我最長的一次持股是持有銀行股,持有了二年多也沒有怎麼漲。後來實在是精神上受不了,就賣出了。我好時就隱約感覺到做長線也並不適合我。至少不適合我的性格。

慢慢的我意識到一個人用選擇什麼系統交易是與這個人的性格、經歷、認識等都有關係的。自己喜歡的交易系統並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

這時我回想起我上學時百戰百戰的一項運動摔跤,我想到類似摔跤一樣的交易方式應是自己最適合最舒服的交易。 於是我開始把我的交易方式向我的摔跤模式靠攏,漸漸的形成了適合自己性格特點和交易特長的交易系統。

運用這樣的系統最大的優點就是非常自信,在任何時候都知道自己應做什麼。最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反過來會影響自己的交易理念甚至人生信仰。


孟可的思想空間


我是17年6月22日夏至開始進入股市的。當時就是有了些閒錢,想進行一些投資,根本對股票一點也不瞭解。先期投入了三萬,想試試水。結果很快盈利了三四千。基本都是看哪個股票剛跌完,我就買哪個。但是隨著時間的拉長,到了17年底,基本是不虧不賺。然後我改變了策略,開始追大白馬。然後...追漲殺跌大半年,一年竟然交易了九百多次,虧了不甘心,想盡快回本,不停往裡加錢,血虧了不少。

到了去年下半年,我開始系統的學習一些股票方面的知識,不再天天追漲殺跌,而是開始耐心分析公司基本面,股票價格,政策轉向等等。逐步開始減少虧損。直到現在,基本上有了自己對股票投資的一些看法,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操作策略。說實話,我還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牛熊,不敢說我的體系是否合理,也不好說自己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策略實施操作。慢慢鍛鍊吧,策略好制定,人性難克服。股市,就是一場修行,能克服人性的人,才能真正獲得收益。


投資理財先學習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可以說基本是不靠譜的,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牛熊轉換就有穩定盈利的交易系統,簡直開玩笑。今年是我炒股的11個年頭了。經歷了兩輪的牛熊轉換。我的交易系統大概花了差不多6年時間,這幾年還在不停的完善。我在天涯了寫了個貼,300多的天涯好友在群了,見證我從2016年3年的26.8萬到去年4月份的160萬。都是實戰貼,群裡現場直播。先說再買立馬貼圖,沒有任何馬賽克。而且基本都是單隻股票。資金倉位,價格都直接曬出來。到目前為止我都不敢說自己的交易系統能穩定盈利,每天都在優化。我不是技術派,也不是價值派。我主要市場情緒和熱點資金。新手如果想職業炒股,先拿兩三萬資金練手吧,等穩定了經歷完整的牛熊轉換再說交易系統吧!


用戶101960792276


我花了三年時間才建立好自己的交易系統,最初我完全是聽別人的進行操作,以前甚至被騙到一個股票群,聽炒股老師的安排操作,直到有一個,虧了很多錢,才明白,一定要形成一套自己的技術指標

我最開始是用KDJ技術指標進行交易,大家都知道,KDJ技術指標分成三條線,K線,D線,J線,K線反應最慢,但是最準確,J線反應最快,但是往往不準確,KDJ三線向上交於一點,就是買入信號,KDJ向下交於一點就是賣出信號

但是我從KDJ技術指標中繼續深入研究,發現了J均相對位置法,我發現當J值很高的時候,往往就是市場超買的時候,超買必然產生回調,而J值很低的時候往往是超賣,超賣必然導致反推,我每次在J值較低買入,J值較高賣出,一段時間內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但是後來,我發現這個技術指標有個問題,那就是指標的鈍化,當行情在震盪時期時,這個指標很靈,但是當行情在單邊走勢下,指標往往會鈍化,技術指標可能一直在高位,沒有回調,這樣就容易在單邊上漲中清倉,在單邊下跌中買入


接下來,我就開始進入我正式的交易系統。即均線和K線。均線系統無法單獨存在,需要和K線系統相互結合

上漲過程中,均線發散向上,K線每次回踩均線都會在均線的支撐下上漲,形成多頭趨勢

下跌過程中,均線發散向下,K線跌破均線,每次反彈均線都會在均線的壓制下下跌,形成空頭趨勢





而當K線突破一條均線的長期壓制之後,往往會有一波比較大的上漲

基於這個均線和K線系統理論,我逐步建立了交易的體系,當然這還有配合倉位控制和心態控制


率率談股市


一個大的經濟週期就是十年,所以一個完善的交易系統也需要八到十年,就像小孩從翻身、爬、站立、走、小跑、快跑,都是一步一步慢慢積累後的改變,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時間,時間不到一切都是枉然,代價就是摔跤跟磕碰的止損,前提是要有耐心跟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逐漸從量變到質變!

有人可能會問一定要這麼長時間嗎?答案是肯定的!有些行情你沒經歷過或者都沒有見過,何談穩定?況且就算你經歷過也未必就會穩定,在這個外匯期貨股票市場上,二八定律是無法逾越的事實,真正賺錢的都是少數人,這些少數也大部分集中在大型機構和大的運作團隊之中。

天上掉餡餅永遠只是個別人的意外事件,不要相信學會點技術就可以在這個市場穩定盈利,真正決定穩定盈利的核心是思想,如果是相信暴利、翻倍、重倉、不止損鎖倉、頻繁交易、程序化虧損加倉更有甚者還有程序化刷單,這都是錯誤交易習慣!

如何才能改掉這些習慣?先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正確的理念,正確的方式方法,然後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漸進式的綜合策略交易,把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放在首位,因為它決定你的最初的生存問題,活著就有希望,要不然如何才能看到十年後的陽光?

有人問我努力學習各種技術能不能縮短這個週期?答案是不能!因為技術只是工具,決定技術好孬的是人,是思維邏輯!最難改變就是思想和行為,這需要大量的時間訓練才有可能成功。只有思想邏輯改變了,行為才會改變,行為改變了,習慣才會改變,習慣改變了,一切就都自然改變了!





張磊說交易


今年是交易的第七年。是在第五個年頭完成交易系統。

在開始交易的第一年就有建立交易系統的想法。

第一次:15分鐘均線交叉+雙線macd配合。那時候懵懂的知道執行力的重要性,也明白基本的資金管理;其他對於交易的理解完全沒有。執行過程中,不是猶豫要不要進場,就是猶豫要不要止損,或者糾結要不要止盈。倉位使用不按照邏輯。

第二次:江恩大師圖表。很神奇的技術指標。有時候可以很精準的找到關鍵位置甚至日內高低點。但找到位置和交易這些點位其實還缺少很多。

第三次:鹿希武趨勢交易法的變形。根據鹿希武的趨勢交易法,將止損和止盈的設置做了改變,交易小時級別的波段。這套系統運行了3個月是盈利的。在這時候朋友給我推薦了馬丁的策略,我被神奇的馬丁帶走了。逆勢交易盈虧比不合理但是成功率高,一段時間掙的很high,結果還是失敗了。

其實這個方案跟我現在用的方案邏輯相同,如果我堅持那麼至少可以早一年半時間建立起交易系統。卻因為不切實的幻想多付出了一年半的時間。

第四:當下用的策略。最開始交易15分鐘,現在確定1小時波段,交易10個品種。資金管理單筆交易本金的1%--3%。這套邏輯用覆盤軟件覆盤的總的時間週期超過100年。28個外匯直盤和交叉盤都做過覆盤。

下圖是今天持倉的品種;鎊美,紐美,紐日。

前段時間有一位朋友在頭條私信我,加我微信之後,我把賬戶的觀摩密碼給他,他看我文章,基本找出我交易系統的邏輯。知道我交易穩健。但我明白,如果他沒有我對於交易的理解和認知,他找出邏輯也不會盈利。

是什麼和為什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認知層面。

我告訴他的道理除去道理本身,還有我交易的覆盤的經歷。他沒有,他就不能懂。

以下是一部分覆盤打印的圖表,這樣厚的圖表我有幾十本。

以上所有的4種邏輯,完善細節都可以作為單獨的交易系統使用,都可以盈利。




  • 外匯期貨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歡迎留言交流。

八位數花園


答案是:一年,開始時候我也追漲殺跌,買妖股,追熱點,看著盈利30%,50%的往上漲,很爽,年底一結算,居然沒賺錢,還虧了。後來我就反思,現在我的交易方法是:花一年左右時間觀察,選股,然後在心裡價位附近買入,然後,等待,最後直到到達目標價位,賣出。中間震盪浮盈浮虧都不管。遠離垃圾股,不碰ST,妖股上天不羨慕,自己的票腰斬不心疼。這個方法讓我至少在熊市裡不大虧,牛市裡雖然沒多賺,但勝在安全邊際高。當然,這是反人性的做法,能做到的人不多。但,這就是價值投資。


天堂的鳥4


要在股市形成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大概用了十幾年時間,在經歷了很多次得失之後,才逐步形成的。這套交易系統,我認為需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符合規律

在還不能做空的股市,規律只有一個,就是“低買高賣”。具體來講,分為二種類型,一種是“價值投資型”,需要在價格“低於”價值時,利用餘錢不斷買入,在價格明顯“高於”價值時賣出。另一種是“價格投機型”,需要在價格在“趨勢低點”時買入,在“趨勢高點”時賣出。即使是“價值投機”者,也要遵行“低買高賣”原則。

二、工具要好

也就是不管你是做價值投資,還是價格投機,要有適合自己的一套分析工具。

價值投資,常用的是市盈率、市淨率、市銷率、DCF方法等。

價格投機,常用的是道氏理論、波浪理論、K線理論、纏論等,其中,要找到自己最得心應手的分析指標,哪怕僅僅是均線或者乖離率,只要用得得心應手就行。

指標不在多,而在精。

價值投資方面,我用的最多的是毛利率、淨資產收率率、淨利潤增長率、每股現金流、DCF法等。在價格投機方面,我常用的就是均線、乖離率和趨勢線等。

三、體系要全

一次完整的交易,需要有一個操作體系作為支撐。主要有“分析系統、操作系統和風控系統”構在,具體來講,核心的就是“趨勢、拐點、倉位、紀律”四個要點。“趨勢”是要明確當前市場行情和個股處於什麼趨勢中,是牛市、熊市還是平衡市?拐點,就是要明確股價最大可能轉折的地方,這是買賣的關鍵點位。倉位,就是投入的兵力要和趨勢以及拐點對應,防止輕倉和重倉時機不對。紀律,就是一旦走勢和自己分析不不符合,必須要學會止盈和止損,一切以市場走勢為操作標準。

這些環節中,哪個環節缺少,都會帶來操作的盲目性。

四、要有定力

核心的是要確立自己是價值投資還是價格投機。因為這個很關鍵,這牽涉到選股、買賣點、倉位等是不一樣的。自己究竟適合做哪類投資者,需要和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客觀條件相符合。

一般而言,價值投資對應了長線投資,因為企業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價格投機,一般是中短線的。有些人,在價值投資和價格投機之間搖擺,往往出現“一漲就賣,一跌就扛”的現象。為啥?偽價值投資者,當看到價格上漲後,就認為可能是高價拐點了,就趕快賣出止盈。而偽價格投機者,當股價下跌到止損位後,捨不得止損,安慰自己是價值投資長線投資,還不停的在下跌中買入補倉,結果全線套牢。

堅定的做一種,往往是寂寞的,尤其是價值投資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這就如當前的大盤,如果是價值投資者,就會在整體估值較低的時候,持續不斷的用餘錢買進,而價格投機者,會認為當前或許已經到了中級反彈的高位,開始減倉了。這時候,怎麼處於買還是賣,就是在考驗自己是哪類人。

你是屬於哪一類呢?

謝謝閱讀,謝謝點贊,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或者關注我後私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