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三聯生活週刊加星標!
在R看來,影展是對大師們的朝聖,影展搶票卻是文藝青年間的戰爭。所以往往電影節還沒開幕,R就已定下計劃:不看明星專看悶片,“獲獎精粹”和“復刻經典”兩單元兩手抓。可影展當天R才發現,根本沒人跟她搶票——也許在這座剛開通地鐵一號線的城市,還沒那麼多文藝青年。R有些感慨,當即決定支持幾位新晉導演的處女作。於是乎,看片計劃越列越長,R兩週內要看20部電影。
首日便是“藍白紅三部曲”。據R觀察,同場觀眾大都氣質相似,規規矩矩排隊領票,吃東西不帶響兒。唯獨有對情侶差異鮮明,入場前男的大嚼爆米花:“這誰拍的?”女的推了推眼鏡:“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全場暗下來時,那男的還在問:“啥?什麼雞?”果然沒多久,爆米花男就打起了鼾。不過其他觀眾非常投入,每放完一部必起立鼓掌。都等字幕結束了才走,沒人急著去挪車位。R從沒參加過影展,立刻被這種赤誠的氛圍打動,雖然同行朋友聽完她的感慨說:“會不會因為他們也沒車?跟我們一樣擠地鐵來的?”
圖 | 謝馭飛
可即便是擠地鐵來的,R也自我感覺在疲憊人潮裡熠熠發光。影展沒有固定場地,R和朋友穿梭在不同影城,甚至還去了全市歷史最悠久的兒童劇院。以前R的初中老組織來這兒觀影,其中大多數片子比起感官享受更強調教育意義。記得某次R看完十分鬱悶,回家做痛心疾首狀:“中國電影的未來在哪裡?!”接著就被媽媽押去寫數學作業。至於現在,R非但仍不知道中國電影的未來在哪裡,更因為4天看了9部電影,連東南西北都要分不清了。
上午看大衛·芬奇、下午看大衛·林奇的日子,令R越來越吃不消。沒有立場再以文藝青年自居,因為她開始看片神遊。正放著《東京物語》,R卻只顧研究片中人物吃什麼下酒菜,接著手機搜索“醃青椒,日本代購”。下單後R非常羞愧,因為朋友還如入定般穩坐,只隨著影片情感心潮起伏。接著看《2001太空漫遊》,面對人類想象力的巔峰之作,R更加坐立不安,終於忍不住說:“待會去吃火鍋吧?”誰知投入的朋友立刻轉頭,迅速回答:“吃潮汕火鍋,我想沙茶醬想一整天了。”
兩週還沒過半,朋友卻作鳥獸散。有的去看鮑勃·迪倫翻唱專場,有的去看浸沒式戲劇,反正沒人要跟著R追影展了。R試圖把票轉賣給最文藝的文藝青年,可人家說:“這些老片網上就有。”
最終票都砸在自己手裡,R只好拉著爸媽去看《末代皇帝》。還是3D版,R一臉尷尬地坐在爸媽中間,看男女主角的立體床戲。散場後R還想抒情一把,卻立刻被媽媽打斷:“記誰是導演有什麼用?趕快找個對象,週六大好的晚上還膩著爸媽看電影,像什麼話?”
大家都在看
讀書 | 聰明人為什麼會做傻事?
這部豆瓣9.2的神劇,每一集都讓人意猶未盡
對不起,我也曾是霸凌參與者
點擊上圖,一鍵下單【講述東北】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週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閱讀更多 三聯生活週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