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岡英山縣楊柳鎮三門河村民胡軍:十年引水“長征路”

湖北黃岡英山縣楊柳鎮三門河村民胡軍:十年引水“長征路”

《中國紀錄》記者 雷雨 劉少元 姜成富 方國平 湖北英山報道

湖北黃岡英山縣楊柳鎮三門河村民胡軍:十年引水“長征路”

2019年4月9日,《中國紀錄》記者採訪了湖北黃岡英山縣三門河村民胡軍。以下是記者雷雨與胡軍之間的一場“對話”。

記者:胡總,為了讓我們讀者對您有一個瞭解,請您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好嗎?

胡軍:好。我是英山縣楊柳鎮三門河村村民胡軍,是英山淨源山泉飲用水有限公司的創始人。

湖北黃岡英山縣楊柳鎮三門河村民胡軍:十年引水“長征路”

記者:你在1996年創業中有什麼難忘的故事?

胡軍:以前村民吃水困難,就是在河裡挖個滲水坑,拿個瓢,舀到桶裡,擔回去吃,那個水很渾,遠沒有井水好吃,也不衛生。每遇雨水季節,水更是混濁不堪;到了天干,河水乾涸了,渾水都沒有了,基本的生存成為了難題,沒有誰敢期待健康飲水因為有水已經是奢侈!我20出頭在師傅家學木匠的時候,天天五更雞鳴之時便要起床,就要走到一公里遠的地方挑水。剛開始一段時間,每天下來,稚嫩的雙肩血跡斑斑,衣服都在上面粘著脫不下來。兩年多時間下來,我的肩上已經佈滿了厚厚的繭。這段經歷,另我記憶猶新,更是刻骨銘心。還有在去河裡挑水的路上,遇到的兩件事更是深深觸動著我善良的心靈。

一次是看到村裡一個老人從河裡挑水,一個踉蹌踩滑了,摔成嚴重骨折,還是我揹著老人及時送去就醫的。還有一次在河對岸看到一個三門河中學的學生打水時一不小心掉到河裡,我衣服都沒來得及脫直接跳到水裡,把危在旦夕的學生救了起來。事後幾天,我依然心有餘悸,一個學生,十四五歲的花季少年,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如果萬一出了事,該是多麼痛心的事啊!

湖北黃岡英山縣楊柳鎮三門河村民胡軍:十年引水“長征路”

記者:你為了給村民引水到家,負債40多萬,卻還在堅持“引水長征”,你是怎麼想的?

胡軍:從沒水喝到能夠用上水,從用上水到有穩定飲水,鄉親們對我都很感激,熱情地對待我,把我當成親人。這樣做是值得的!家裡妻子和孩子現在也開始支持我,還幫我籌資金、提供一些技術支持,讓我倍感欣慰。

湖北黃岡英山縣楊柳鎮三門河村民胡軍:十年引水“長征路”

記者: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提出要大力弘揚紅色傳統文化,請問您是怎麼做的?

胡軍:當今的我們享受著革命先輩奮鬥而來的美好生活,現在在黨和政府這麼好的政策環境下,我們也不能忘了那段艱辛的歷史。無論時代、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革命先烈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永遠是鼓舞我們奮發向上的力量源泉。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們一直繼承好革命先輩的精神,把家教家風一代代地保持傳承下去”。

湖北黃岡英山縣楊柳鎮三門河村民胡軍:十年引水“長征路”

記者:你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胡軍:一是做好做強山泉水廠,繼續吸納當地村民就近就業,讓我們當地汩汩流淌千百年的山泉水成為造福當地百姓,助力脫貧攻堅的致富產業;二是把之前給村民供水的整個系統,包括水井、水塔、泵站、管道進行全面鞏固維修提升,這個可能需要政府及相關單位層面給予一定的支持,更好的為村民供應可靠的安全飲水,單靠個人力量比較困難;三是“東山再起”做好茶,我以前做茗茶很出名,當時湖北衛視還進行了專題報道,所以我想接下來繼續把茶做好,創辦茶場,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好茶好水,不但有力配合了“五城同創”戰略步伐,助力推進“康養英山”建設,還吸收一批村民就近就業,為村民增收作出了應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