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海報

在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地久天長》主演王景春、詠梅分獲最佳男、女主角銀熊獎,這是華語電影首次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同時包攬影帝、影后大獎。這使得影片尚未公映就獲得了很高的曝光度。雖然該片票房並未因為獲得大獎而爆紅,但其藝術價值絕不會因此而被遮蔽。該片取材於中國近三十年的人情與社會變遷,通過中國人之間、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的情節描述,觸碰到不同階層和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內心和命運。《中國藝術報》特約影評兩篇,以饗讀者。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殷昭玖


《地久天長》是王小帥導演作品中時空結構最為複雜的一部,也是較為精巧的一部電影。導演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劉耀軍、王麗雲的兒子劉星溺亡這一關鍵事件的發生開啟影片敘事之後,從櫥櫃下面的合影鉤沉出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擁有的天倫之樂,也喚起觀眾對那個時代的記憶;由劉耀軍拒絕了茉莉生下孩子從而喪失了血脈延續的可能,牽連出喪子之痛的陳年舊事。以人物思緒轉場,故事在不同時空之間流轉。但緊接著,在王麗雲感覺要失去生命的最後依託選擇自殺之後,劉耀軍抱著麗雲奔向醫院,又用相似性事件轉場到一個全新的時代——21世紀。真正的當下原來不是自我放逐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時間驟然拓展到了一個新的維度,打破了觀眾感知的預期,從而產生了一個全新的時間格局,人物的精神向度和電影的思想性也有了更多的表達可能性。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與導演之前的作品一樣,電影空間與人物之間的貼合度很高。工廠中滾動著的龐大機器對王麗雲形成壓迫感,在視覺上強化了懷孕對王麗雲懷孕的心理壓力。火車從抱著劉星的劉耀軍等人身邊轟鳴而過,烘托了這群人的緊張與不安。海浪不斷拍打著岸邊,更是借酒消愁的劉耀軍內心苦悶的強有力外化。電影前半部分,筒子樓、計劃生育宣傳欄、工廠車間所帶有的時代氣息與壓力,與海岸線、漁船、破舊房屋的偏遠地帶形成鮮明對比,但這種異質性的空間還比較不出時間的味道。當電影轉向當代之後,曾經逃離的城市早已舊貌換新貌,舊有的廠房基本消失殆盡,當年宣佈下崗的地方——禮堂也沒了影蹤。空間的變化彰顯著時代的變換,時間的流淌、歲月的侵蝕之後,空間多了一層時間的味道,格局也被進一步放大。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隨著時空的不斷展開,所探討的問題也得以延展開來。偷盜、離家出走、尋找,一系列事件讓觀眾以為電影要探討青少年問題、代際矛盾,然而隨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空的打開,“嚴打”、計劃生育、下海、出國熱、下崗等時代感很強的社會話題撲面而來。其中,強制打掉二胎與一場溺亡意外事件共同導致的“失孤”成為影片的主線,其他方面僅作為次要線索或歷史背景出現。雖沒作過多探討,但卻打上了那個時代的底色,增強了歷史的質感。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電影具有“平民史詩”般的味道,精神維度得以拓展。李海燕親手將好朋友送上手術檯,間接導致了對方“失孤”,道德重壓讓李海燕無法喘息,帶著無限懺悔與良心譴責離開了這個世界。利用友誼捆綁與虛榮心作祟,將兒時最好的玩伴劉星推向死亡的深淵,沈浩同樣揹負著道德的重擔前行,最終無法忍受“心中的樹”野蠻生長,向對方一吐真相。面對李海燕動情的遺言,王麗雲緊緊握著她的手,聽完沈浩真誠的懺悔之後,王麗雲只是輕輕地說了一句“說出來就好”。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王小帥在私人筆記《薄薄的故鄉》一書中說過一段話:“(電影《闖入者》中)呂中說的‘反思’,我更願意理解為‘面對’,面對似乎更坦蕩一些,面對也是更難一些,反思可以自我完成,而面對則是你把自己交出去,是更勇敢的舉動。”面對罪惡和苦難,電影《地久天長》中的人物選擇的是“面對”,李海燕、沈浩最終選擇的是面對,敢於面對自己傷害的人,直面自己的良心,最終,在將自己完全交出去之後卸掉了心理的重擔,獲得了靈魂上的救贖。歷經時間的滄桑、歲月的洗禮之後,劉耀軍、王麗雲夫婦也勇敢地選擇了面對,面對“仇人”的是諒解,面對自我的是放下,在放下的同時也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影片最後,王麗雲抱著沈浩的孩子,將自己指稱為對方的奶奶,這是電影中十分動人的一幕。它蘊含著中國人的至善,這是王麗雲這一人物精神的昇華,是電影精神維度所能達到的最高層面。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電影中還有一幕也頗具意味。劉耀軍、王麗雲夫婦來到兒子的墳前,在完成一系列儀式之後,二人背對墳墓看向遠方,這時手機響起,聽到了沈浩兒子降生的消息,二人高興不已。一邊是對死的祭奠,一邊是對生的迎接,導演將生與死凝於一瞬,也融於一地,生生死死、生死輪迴,世間之事,不過如此。電影對生與死哲學命題的探討,上升到哲學層面,這也是電影在思想格局上的最大實現。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如果單獨看劉耀軍這一人物的話,其精神演變脈絡十分清晰。從最初對計劃生育的暴力反抗,到自我放逐,走的是一條消極避世之路。自我放逐過程中收養一個孩子,將其撫養長大,並給其辦理身份證,又映射出了國人的善良與尋找希望。茉莉的到來,也帶來了擁有自己孩子的可能,但是他最終選擇了拒絕,這是這一人物精神上的一次昇華,雖然因道德問題而產生的這一事件,無疑提升了他的道德高度。最後,當大家和茉莉視頻對話時,對於茉莉兒子的呼喚讓其有一絲期待,也有一絲緊張,而隨著索尼的到來,他有一點失望,更有一點心安。這一份心安,是放下,也是一種釋然。在面對沈英明一家人時,他表現出了和王麗雲一樣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境界,成就了他人生的圓滿,也提升了這一人物的生命格局和精神維度。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當然,對於導演來講,也是一次格局與維度的提升。敘事手法的巧妙、對複雜時空的駕馭、對個人體驗的超越,從電影《闖入者》中的不敢面對、“放不下”,到《地久天長》中的勇於面對、“放下”,其實面對與放下的不只是作品中的人物,更是導演自己。

(作者系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副教授)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海報

《地久天長》

一部不怕劇透的劇情片

杜未未


在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地久天長》主演王景春、詠梅分獲最佳男、女主角銀熊獎,這也是華語電影首次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同時包攬影帝、影后大獎。這使得影片尚未公映就獲得了很高的曝光度。步入影院之前,觀眾們大多已通過微博、微信等傳播渠道對影片內容有所瞭解,對一部劇情片來說,這似乎是危險的,但《地久天長》的成功之處恰恰在於哪怕你已知曉了主體情節,仍舊會在視聽語言中獲得一份震撼,在無意於煽情的隱忍氣氛中突然淚水盈眶,這是一部不怕劇透的劇情片,也是一份在時代洪流中小人物設身處地的生活答卷。

當善良成為情感網絡的核心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善良,一個常見得讓導演不得不謹慎處理的價值取向,在《地久天長》中被導演王小帥大膽用作主角們自主行動的主要推力。劉耀軍、王麗雲夫婦和沈英明、李海燕夫婦本是摯友,子輩劉星和沈浩更是情同手足,但意外發生於一次在水庫的嬉戲,劉星溺亡,人禍之外還有雪上加霜,為了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身為工廠裡計劃生育辦公室主任的李海燕曾強行要求王麗雲打掉二胎,手術的失敗導致王麗雲再無生育可能。失去獨子的劉氏夫婦在劇烈的痛苦中悄然離開故鄉北京,一路漂泊最終定居於南方的小漁村。幾十年後,社會的變化翻天覆地,家境優渥的李海燕每時每刻都活在自我折磨中,她想在生命的最後關頭見一見曾經的老朋友,即將為人父的沈英明、李海燕的兒子沈浩,也下定決心要向劉氏夫婦袒露真相。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與其他影片相比,《地久天長》中的善良有來自傳統道德的可溯源頭,又在敘事中凸顯為人物的外在堅強。因為善良,被屢次重創的劉耀軍和王麗雲沒有將責任歸罪於同為孩童的沈浩或是出於工作原因的李海燕,他們缺少恨的對象,也就無從尋找原諒與諒解,哀到盡頭也莫過一句“我累了”。但他們唯獨無法為自己鬆綁,其堅強並非有意為之,而是因為找不到應承擔痛苦情緒的發洩對象而成了一種無奈之舉。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在影片中,地久天長的不只有友誼,還有親情與愛情,在這份複雜的情感網絡中,善良成為其中最堅韌的聯結。在北方,友誼不僅僅是善良的相交,也是一種道義,一種粗獷的真誠,即便情誼受到挑戰,依舊還有“義”字當先,所以沈英明會提著刀代兒子向劉耀軍認錯,劉耀軍也會叮囑沈英明絕不要傷害沈浩;而在親情上,劉耀軍和王麗雲把對劉星的思念寄託在相貌相似的養子身上,善良的養父母盡心盡力卻又敗給少年的叛逆;愛情中的善良,集中地體現於劉耀軍與王麗雲的半生扶持,兩人也曾是一對璧人,但是三口之家的破滅將兩人打入內心的牢籠,逼迫他們結成一種孤立的同盟,兩人互為依靠,互為援軍,互為活下去的最後勇氣。相似的善良也隱藏於沈英明一家的自我歸責裡,李海燕彌留之際拉著王麗雲呢喃:我們有錢了,你,可以生了。當善良成為情感網絡的核心時,一場意外消磨掉的未必是情誼本身,而是表達情意的途徑。

當個體成為時代洪流中的漂木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王小帥在《地久天長》中設置了“失孤”這一強烈的矛盾點,對於劉耀軍和王麗雲來說,時間似乎已停止,他們成為突轉激變時代中的逆流者,如同詩人洛夫在《漂木》中寫道“等待一個在霧中極目四顧也看不到的未來/未來是一個魔/一個陌生的隧道/也許是黑洞,甚至於/一個難以作答的叩問”。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這種與時代的剝離,此前已略有苗頭,在劉、沈兩家陪高美玉去看望因參加“黑燈舞會”入獄的張新建時,五人站在一起,卻悄然踏上了不同的路徑,劉耀軍苦笑添了一句“沒轍”,與這些在時代潮流中積極參與的摯友相比,即將下崗的王麗雲和劉耀軍已落後於時代的節奏,失孤,是把他們徹底推離出時代的最後動因。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體察到劉耀軍與時代的脫離,就不難理解他與茉莉的一次出軌。對於劉耀軍來說,茉莉同時兼具過去與未來的雙重象徵,她是劉耀軍光輝歲月的見證者,也是走在時代最前端的弄潮兒,是敢於對外界說不,把人生緊緊攥在自己手中的勇者。這對於與時代逆行的劉耀軍來說,大概正是最大的誘惑。

對生活最深的牽念

如果說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性格,那《地久天長》最為突出的便是隱忍。為了把激烈的矛盾、極端的壓抑都化為有著堅韌內核的隱忍,導演王小帥用對比方式稀釋著衝突的直接衝擊,卻又氤氳出引而不發的張力。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水庫旁的涼亭裡,劉星孤單地守著書包,看著沈浩歡呼著跑向戲水的同學;逼仄的橋洞下,劉耀軍抱著奄奄一息的兒子奔向醫院,轟隆作響的火車從身邊呼嘯而過;幾十年後重返北京,劉耀軍特意在棉服裡穿上黑西服白襯衫,事業通達的沈英明卻是一身的休閒裝……《地久天長》中,無處不在的對比比以往常見的戲劇衝突更具深意,影片在背景音樂、臺詞等聲音藝術的選擇上十分精簡,反而大量使用自然音響,配合著大景深鏡頭,讓人物的行動在前景與背景的交錯中呈現出強烈的時空感。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當影片接近尾聲,劉耀軍和王麗雲在南方漁村的“家”終於露出全貌,不再僅僅是擁擠狹小的內室、鏤空而需要上鎖的鐵門,而是掛著“繁星修理廠”牌子的二層樓房,從這一角度而言,英文版片名“So Long,My Son”似乎更為貼切。這是經歷過強烈創傷,看似認命卻又不得不在時代的夾縫中隱忍而活的小人物故事,但是他們真的認命了嗎?在飛機顛簸時,王麗雲和劉耀軍不由自主握住彼此的手,王麗雲那一句“真好笑,我們居然會怕死”,正是對生命最後的敬意,對生活最深的牽念。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地久天長,這既是國人順風順水時的殷切心願,也是經歷心碎後的一句讖語,《地久天長》正是在這無解命題下對個體生存姿態的一次叩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希望都與日夜一樣,週而復始,生息不止。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