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金三銀四”or“四分五裂”

前言:

《三國演義》開篇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司也類似,但對於公司來說分裂不一定是壞事,但分裂的緣由,一定是積攢很久的不和因素達到臨界點。如今的京東,似乎到了矛盾爆發的邊緣。

京東近期來新聞不斷,或者說,京東一直以來新聞不斷,只不過近期的幾大焦點都集中到輿論點,像是積蓄已久的火山口終於找到突破口——從三月份紛傳的“清理三類人”到員工薪酬改革,可以說,目前的京東身處輿論的中心,且好似越陷越深。

史書都是勝利者書寫的:當你成功的時候,你說的話就是金科玉律;當你失敗時,你所說的都是教科書上的“反面教材”。

2018年的劉強東和他的京東就體會了一把這種天壤之別的感覺。京東自2014年5月上市後商城的業績逐步提升,雖然年年虧損但講的“故事”讓華爾街大感興趣,公司市值不降反升,大有追天貓趕淘寶的趨勢,坐上國內電商一哥寶座。然而事與願違,由於劉強東在美國發生一些“眾所周知的問題”,京東市值慘遭腰斬:市值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縮水640億,非但沒有減小與阿里巴巴電商業務的差距,甚至還拼多多奪去了電商第二的寶座。自打那時起,“X茶”“X東”等關鍵詞便圍繞著劉強東夫婦、以至於京東的新聞也以負面為頭條。

京東的“金三銀四”or“四分五裂”

京東

一、成長的京東

在2018年以前,中國電商的隊伍中,主要分為三個梯隊;以淘寶天貓為主的阿里系處於霸主地位,京東位居第二,兩者同為“第一梯隊”;唯品會、蘇寧、國美等平臺為“第二梯隊”;一號店、亞馬遜中國、噹噹、聚美優品等平臺為“第三梯隊”。另外,在移動社交電商領域,拼多多、雲集微店等“黑馬”迅速崛起,頗有超趕前者之勢。

京東的“金三銀四”or“四分五裂”

2018年Q1電商市場份額佔比

那麼京東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呢?在很多人原有印象裡它是一家B2B的電商公司,但其實京東一直在多元化、往科技型企業發展:早在2013年3月,京東將原有的“京東商城”改名為“京東”並更換了企業LOGO,同時還將域名www.360buy.com的域名切換至www.jd.com,就是為了淡化自身的商城色彩,為公司未來多元化的發展打下基石。

京東的“金三銀四”or“四分五裂”

京東logo

以下為京東歷年主要事件記錄:

2004年7月,京東在全國首創即時拍賣系統——京東拍賣場正式開業,目前已經成為各大IT電子商務網 站爭相模仿對象之一。 2005年11月,京東多媒體網日訂單處理量穩定突破500個。

2006年1月,京東宣佈進軍上海,成立上海全資子公司。

2006年6月,京東開創業內先河,全國第一家以產品為主體對象的專業博客系統――京東產品博客系統正式開放。

2006年6月,京東在由第三方電子支付公司網銀在線與中國計算機報聯合主辦的“網銀盃” 2006超級網商評選活動中,榮獲最受歡迎的IT產品網商稱號。

2007年5月,京東廣州全資子公司成立,全力開拓華南市場。廣州全資子公司的成立代表著京東由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為基礎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的形成。

2007年6月,京東商城日訂單處理量突破3000個。

2007年6月,成功改版後,京東多媒體網正式更名為京東商城,以全新的面貌屹立於國內B2C市場。

2007年6月,京東正式啟動全新域名,併成功改版。

2007年7月,京東建成北京、上海、廣州三大物流體系,總物流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

2007年8月,京東贏得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基金——今日資本的青睞,首批融資千萬美金。

2007年10月,京東商城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啟用移動POS上門刷卡服務,開創了中國電子商務的先河。

2008年6月,京東商城在2008年初涉足銷售平板電視,並於6月將空調、冰洗、電視等大家電產品線逐一擴充完畢。標誌著京東公司在建司十週年之際完成了3C產品的全線搭建,成為名副其實的3C網購平臺。

2009年1月,京東商城獲得來自今日資本、雄牛資本以及亞洲著名投資銀行家梁伯韜先生的私人公司共計2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獲得的第一筆融資。

2009年2月,京東商城嘗試出售特色上門服務,此舉成為探索B2C增值服務領域的重要突破,也是商品多元化的又一體現。

2009年3月,京東商城單月銷售額突破2億元,成為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月銷量突破2億元大關的B2C電子商務公司。

2009年6月,京東商城單月銷售額突破3億元,與2007年全年銷售額持平。同時,日訂單處理能力突破20000單。

2010年12月23日,京東商城團購頻道於12月23日正式上線,京東商城註冊用戶均可直接參與團購。

2011年4月1日,劉強東宣佈完成C2輪融資,投資方俄羅斯的DST、老虎基金等六家基金和一些社會知名人士融資金額總計15億美元,其中11億美元已經到賬。

2012年5月29日,京東商城集團旗下日韓品牌綜合類網上購物商城——迷你挑正式上線! 2012年11月27日,京東叫板阿里巴巴 涉水供應鏈金融領域。

2013年3月30日19點整正式切換了域名,隨後京東商城發佈新的logo和吉祥物。

二、而立的京東

2019年是618電商節的第10個年頭,從最初的京東店慶日大促銷,618逐漸演變為繼天貓“雙11”之後的又一電商狂歡節,或者說避開下半年的電商狂歡節後,京東將618視為卡在年中+店慶的節點造出另一個狂歡噱頭——以及拉動消費的一個重要窗口。

2018年6月19日,京東公佈618戰績,18天累計下單金額1592億元,創下了新的高度。不過,對比2017年京東618交易額的1199億元,其增速為32.7%。從17年到18年這一年以來,京東身邊也充斥著各類挑戰:GMV增速放緩(無論是和拼多多比還是同比自身)、市場份額下滑(被拼多多趕超)、用戶增長遇到瓶頸(用戶淨增長率下降)等等,同時,京東也陷入黑稿風波、“二選一”爭議、六六事件、茅臺調包事件......這些挑戰與爭議時刻考驗著京東。而針對京東2018年的618成績單,知名投資及券商機構如摩根史丹利(MorganStanley)、花旗銀行(Citibank)等均發報告指出,京東618成績未達預期。

當前,國內的電子商務企業們似乎進入了平穩增長的階段,市場格局及集中度均比較穩定(另類的拼多多反而靠三四線城市發跡)。從2017年下半年至今,電商市場份額也較為穩定,天貓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京東和拼多多爭第二的寶座難捨難分直至如今拼多多佔據上分,雖然三者同處於第一梯隊,但與天貓仍有較大的距離。同樣的微信端口推薦引流,京東的穩步營銷方式和拼多多“病毒式”營銷效果完全不同——根據數據顯示,當下拼多多的用戶規模突破3億,與京東相當,月GMV(成交總額)超過30億。

不同於以往,2017年是京東實現全年盈利的第一年。而開始盈利後,京東迅速轉變了發展方向,並開始一系列佈局:時間上,從原本的6月1日開始延長至6月20日,從以往的提前一週預熱到變為提前近三週就啟動;策略上,雖然“年中促銷”的模式不變,但京東開始提及大零售概念,也正式把618打造成為一次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成果的大閱兵、一場創新零售科技的集中展示以及無界零售的深度實踐。

三、強東強,則京東強

反之,劉強東遇事,則京東危矣。

京東送走的2018年,是京東上市來最黑暗的一年,沒有之一。

如果說2017年最落寞的互聯網公司當屬百度,那麼2018年的掃把星肯定落到京東的大院上。

在2018年8月的“明尼蘇達”事件之後,劉強東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地缺席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盛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達沃斯論壇、互聯網大會等。而改革開放40年百傑民營企業家名單中,也沒有劉強東的一角。和人才濟濟的阿里不同(十八羅漢遠近聞名),被外界認為沒有二號接班人的京東,成敗都繫於劉強東這個手持80%投票權、掌握公司發展命脈的壯年創始人身上,身體健康、一直將營銷做到極致的激情創始人突然捲入桃色分波——險些造成牢獄之災的“明尼蘇達”事件則再次提醒了投資者們風險所在:公司命運集中於某一人,替代性不可或缺的風險。畢竟京東曾經的勁敵黃光裕就是前車之鑑。

京東的“金三銀四”or“四分五裂”

8月應該是京東公關最難的一個月

在8月的黑天鵝事件之後,高瓴對京東的減持也被投資界戲謔為“做空京東”的作神來之筆,而究竟是不是做空已經不重要,他們選擇走的原因很簡單——京東不再出彩的業績和模糊不清的未來:2018年11月19日,看京東發佈的Q3財報中,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較上一季度的3.138億下滑3%至3.052億。對比之下,同期發佈財報的幾家競爭對手,雖然用戶數增長都有放緩,但至少都處於增長態勢。阿里收入同比增長54%,拼多多增長679%,拼多多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活躍買家同比增長245%,以3.855億的年活躍用戶數反超京東8000萬人。

成長性是投資者十分看重的指標,而用戶數和營收的增速放緩,傳達給投資者的信息是,告別高速成長階段的京東或已到達現有模式的天花板。

做B端自營起家的京東對標的美國科技公司為亞馬遜,甚至在美路演最簡單的一句話描述就是——京東是中國的亞馬遜。如果比照亞馬遜虧損20年在2015年才盈利的發展路徑來看,留給京東的時間還很多,想象空間也還很大。但問題在於,京東所在的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除去老大哥阿里不說,周圍不僅老對手步步緊逼,半路截胡的新對手也讓京東時刻產生危機。

近期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離婚案可謂牽動人心,大家紛紛關注其離婚後會不會導致全球首富的桂冠花落別家,貝索斯的前期麥肯齊在推特中表示,自己將放棄75%和貝索斯共同持有的亞馬遜股份以及所有投票權。貝索斯將保留兩人所有亞馬遜持股的唯一投票權,以及價值1430億美元(約9605億元人民幣)的亞馬遜股份。而二人的離婚傳言一度導致亞馬遜的股價下滑。京東亦是如此,劉強東強則京東強,反之亦然。

四、求變的京東物流

2017年前的王衛一直過的不錯,高端快遞市場順豐獨享,那時的順豐一如汽車界的奔馳——“寶馬的競爭對手是奔馳,奔馳的競爭對手是自己”,是的,在京東物流開放之前,順豐一直是在和自己較勁,領跑同行。

而京東物流,在2016年11月向社會開放後,於2017年5月正式宣佈拆分成立獨立子集團:京東物流。為電商助力的物流不再成為其“成本中心”,甚至開始作為新業務重點發展,並鎖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營收達到千億級。京東物流在運營後,首先做的就是終止與天天、百世的合作,收歸自有。然後拓寬其配送服務的範圍,以“京尊達”作為高端產品進一步樹立品牌形象,爭奪高端客戶市場。放開了束縛的京東物流也踏出舒適區,開始迎接網易嚴選這類“難搞”的客戶,也在18年1月份與奔馳達成合作協議。

進入2019年的物流企業都不好過,剛剛進入成長期的京東物流也被迫進入“降本增效”的隊伍中去,於是有了2019年年初的“幹掉三類人員”、“取消底薪降低公積金”等行動,作為企業來說無可厚非,作為京東來說,實在是打劉強東的臉。

“一定要讓兄弟們活得有尊嚴!”

“我們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

“一日京東人,一世京東情,公司能做這麼大,都是兄弟們的功勞。”

說起來,劉強東似乎是這些互聯網大佬中最喜歡將員工稱之為“兄弟”的人,作為幾百億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老闆,劉強東肯定不可能成為快遞員的兄弟,但這不妨礙“兄弟”一詞成為中關村小販出身的劉強東拉攏草根階層的江湖詞彙。

而現在:

“一定要讓兄弟們活得有尊嚴!”——“沒尊嚴的兄弟們都離開京東吧”

“我們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被開除的都不是兄弟”

“一日京東人,一世京東情,公司能做這麼大,都是兄弟們的功勞。”——“感謝兄弟們的付出,祝前程似景”

自2018年互聯網圈裁員風波不斷,每個互聯網企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去做“人員優化”,互聯網寒冬而已,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吵吵鬧鬧也就散了。但京東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它是分裂的,前後不一、左右不一的,不論是京東還是劉強東在商業層面或是道德層面都立了太多flag,結果又往往不是原來說的那樣。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裡說,計件工資比計時工資更有欺騙性,計件工資表面上是獎勵生產量大的員工,實際是加大剝削力度,最大化的賺取工人有限單位時間的剩餘價值與生產價值。對京東來說,計件工資變更的最大的隱形好處不是降本,而是增效——把末端配送這個物流最頭痛也最勞動密集的剛性成本變成徹底的“無風險成本”,因為企業的配送成本是建立在派件量上升的基礎上的,是“先有雞後有蛋”的“甜蜜負擔”,先出效益後產成本的可視化操作。

而這麼做的好處是,即便在大環境下數據進一步下滑,至少末端派送成本大大降低,不僅分擔了現有困境,更是在未來一勞永逸。在經濟局勢惡化時,個人必須減少負債以應對未知風險。對應的企業如京東而言,減少人員成本——快遞員去底薪化就是在減少企業未來的負債。類似的玩法在地產企業銷售團隊裡體現得更為明顯:長沙恆大文化旅遊城擁有龐大的銷售團隊規模,要多大有多大,他們根本不成剛性的人力成本,支出只有在銷量先增加的情況下才會增加。

4月8日京東物流官微在解釋說明中聲稱要擴招10000人,以一線員工及基層管理者為主。事實上,在“甜蜜負擔”下,10000這個數字變成100000也無妨,並不會對京東構成太多的成本壓力。只是,數字越大,單個人的價值往往就越低,這是無法避免的。

京東的“金三銀四”or“四分五裂”

後來,那些互聯網八卦中的劉強東秉性的段子基本沿襲了這一論斷,明尼蘇達事件後,輿論對京東接班人的疑慮,也多基於劉強東太過強勢、控制慾太強造成的皇太子缺位。

而現在,京東要淘汰三類人,與其說是要996,倒不如說是這種控制慾在京東後臺部門進一步強化。

畢竟,越是王朝危亡之際,核心統治的控制力就越重要。

於是,京東後臺計時、前臺計件的“分裂”,勾勒出一幅簡單的圖景:強化核心的控制力,“放飛”一線配送體系(無底薪下一步可能就是團隊外包),模式變得更輕但表面上的控制力更強。

原本應該大肆招人以達到“擴招一萬人”的京東,在2019年的金三銀四期間,似乎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