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手機業務,未來你更看好華為還是小米,為什麼?

娛樂算死草


額,這問題其實已經提得沒什麼意義了!因為這兩者目前已經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了,雙方的差距太大了,哪怕是僅看手機業務這條線。

核心:華為已經能做大了自己研發手機芯片和5G基帶,並且可以實現SoC直接整合兩點5G基帶。很多人或許認為華為的手機芯片就是ARM改的,挺簡單的東西。但國內你還能有幾個廠商有這個能力來改的?小米的澎湃芯片?至少目前來看是涼了。

2019年初的時候國外諮詢機構Gartner發佈過一份全球半導體營收25強榜單,華為是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當然排名還不夠高僅排21名。至於5G基帶這個就更不提了,小米完全不能自助研發,全球一共也就5家企業能搞。

壓貨能力:小米目前還在玩搶購的把戲,小米9長期無貨的狀態,導致大量用戶轉投同性價比的IQOO,短短1月時間就損失不少普通用戶,甚至一些忠實小米用戶。反觀華為現在基本上不可能出現小米這種大規模缺貨的狀態。這其實也體現的是小米對成本控制的無奈。大量的備貨會導致資金壓力加重,一旦某款型號銷售不佳,大量壓貨也就必然是大量虧本。因此未來小米的搶購模式還將持續,尤其中高端機型,成本壓力巨大。

線下門店:同時由於小米走的是性價比模式,這導致其線下這塊很難更加有力的大規模擴張,利潤微薄的情況下,線下就不太願意加入小米陣營小米,所以三四線城市小米的加盟店數量遠不如華為榮耀多。其次,也因為利潤的關係,成本的關係,小米之家的自營店數量同樣也是次於華為。因此,就線下這塊小米未來只會持續走弱,而華為則會隨著線下門店的不斷擴張,持續走強。2018年的線下銷量華為和榮耀這兩個子品牌均超過了小米。

供貨商的能力:華為現在對供貨商的整合能力很強,也能更好的帶動供貨商的發展,雙方可以實現互動式的雙贏。你給我供貨我給你大銷量,你賺錢持續提升技術帶動我手機性能持續上升,再帶動銷量,然後週而復始的走向上升道路,最典型的就是京東方,而華為手機拍照性能的快速提升也和這不無關係。而小米,目前還是做不到這一步的!

因此綜合來看,小米的手機業務和華為只會差距越來越大,而不會越來越近。沒辦法,華為整體的體量太大,各領域多方面的技術累積對其手機業務以及整個消費業務都是有極大幫助的。



羅氏蟲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