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錢的關係融洽嘛?

被譽為百萬富翁教父的哈維·埃克指出,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信念模式,往往會產生相對應的思想,而思想產生感觸,感觸影響行動,最終造成了我們每個人不一樣的財富狀況。

有的人,恥於談錢,覺得錢太俗,談多了傷感情。也有的人,把錢的多少視為衡量人生的標尺,對錢俯首稱臣。

那麼,你和錢的關係怎麼樣呢?

1

錢,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你恐懼失去錢嗎?你有多想成為有錢人?

你和錢的關係融洽嘛?

大多數人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無意識地植入了一些信念,然後對錢保持著不一樣的態度。

因為周圍人都說賺錢很辛苦很艱難,所以我們就理所當然把錢當做生活中最大的負擔,漸漸活成了別人口中入不敷出的樣子。

因為父母省吃儉用,所以我們就認為錢都是省出來的,明裡暗裡地計算著得失,從不願意真正地去體驗生活。

因為小時候羨慕有錢人的無往不利,所以我們長大之後就認為金錢是萬能的,一生都奔波於追逐金錢,迷失其中。

其實,在與錢打交道的時候,表面上是在交易,消費,其實是人以特定的態度,在刻意營造的場景中與金錢進行深切的交流,從而實現背後的價值和意義。

就像讀一本書,你對待它的態度是認真嚴謹,往往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來改造生活,而如果你對它的態度是潦草敷衍,那你的所得自然相當微薄,幾近於無。

往往一個人對錢的態度,決定了錢與他的距離。

2

有媒體曾經做過一個關於中國人金錢觀的調查,結果發現,相比資產規劃,中國大部分人更習慣存錢。

你和錢的關係融洽嘛?

這種金錢觀,反映了絕大多數人還是依賴金錢所帶來的安全感。我們需要比我們實際所需更多的錢,即使它只是靜靜地躺在那兒。討論到工作、收入和理想生活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想法是要等有錢之後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一定要做能迅速掙錢的工作。這種近似“恐慌”的感覺在近年各種年薪報告動輒幾十甚至上百萬的結論下愈發嚴重。

有一件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想要有錢,就要先處理好自己跟錢的關係。

就像你和人的關係一樣,你和錢的關係,也是可以改變的。真正財富自由的人,都和錢有著更順暢的關係。對錢擁有美好的信念,信念越自由越敞開的人,才越有可能吸引財富:

敢於心安理得接受金錢;敢於“承受”失去金錢的可能性。

敢於接受金錢的流入;也敢於接受金錢的流出。

錢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因為錢作為社會資源,只有在交易流動的過程中,才會為你提供價值,而當你獲得了新的價值,你反而有能力去獲得更多的金錢。

你和錢的關係融洽嘛?

所以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怎樣省錢,而是如何花錢。

當你毫不吝嗇地為學習花錢,為未來著想,其實就是在提升自己立足於社會的能力,從而擁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財富的自由。

當你心甘情願地把錢花在豐富個人的體驗上,比如有意義的旅行,有品質的衣物,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生活帶來更多的幸福感,讓自己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真正的生活。

當你主動地花錢來買時間,積極地把錢花在陪伴家人,朋友,其實就是讓自己更有效率地工作,更有熱情地生活,從而提升生命的厚度。

金錢的底層本質就是能量,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真正彰顯其價值。

3

你和錢的關係融洽嘛?

一個真正和錢關係融洽的人,是被財富滋養的。不會覺得賺錢很辛苦,賺錢當然辛苦,但是也快樂。

這種快樂帶來的價值感,不會令人覺得,賺錢太難了,反而會甘之如飴。

那麼,怎樣和金錢“建交”?

很多人會說,要有資源,要有時機,要有什麼能力,這些,其實都是思維的限制。

如果仔細觀察,和金錢關係好的人,首先他們都很相信自己的直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跟自己有很好的聯結。

武志紅在身體知道答案裡說過,身體是一個了不起的存在,一個了不起的通道,而且遠比被別人的語言填充的頭腦可靠。

所以,如果非要去學習成功人士是怎麼賺錢的,不如去學習,他們是怎麼堅定的走在自己選擇的孤獨卻富足的路上的。

其次,就是專注在能滋養自己的事情上。

那麼你就會是愉悅的,專注在這個目標上,那麼你專注投入的能量,自然會給你帶來財富。只是或許一開始,財富不會那麼明顯,甚至會姍姍來遲。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走出自己的限制性思維,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為自己的小目標燃燒一把。

把別人的聲音和臉色拋到一旁,當對自己質疑的時候,及時地踩剎車,洗腦般地對自己說一句,你值得。

你值得擁有一個“目標”,你值得過你想象中的人生。

最後,就是內心戲少一點。戲太多的人,什麼都還沒開始,就被自己腦子裡模擬的劇情嚇回了原點,永遠邁不出最關鍵的那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